前言撰写/Trsa
在读书这件事上,我一直是个小学生。
我常常不知道如何读好一本书,也没有本领快速读完一本书,更不知道如何在短时间内读通好几本书。
逐字逐句读完之后,书本里的知识如何为我所用,我完全没头脑。一段时间后,我感觉读的东西又都还给书本了。
在童书妈妈年的读书会招募贴中,三川老师写道:很多人想知道我是怎么读书的,最近连载的西方教育史,让很多读者对我先生乃至我们团队的读书方式感到好奇。
这让我明白,读书,原来是有秘诀的。
当时的我和三川老师素未谋面,在读书会的招募问卷中,有一项是“你申请加入童书妈妈读书会的理由”,我在这一栏填写的是:我很不擅长读书,很想学习如何读好一本书。
可能三川老师和童书妈妈的团队很想帮我学会读书,我被录取加入了读书会。
关于读书,三川玲老师曾在《读懂一本百科全书,你就能读懂所有的书》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问:
一、为什么有些人的阅读量很大,但一边读一边忘?
二、为什么有些人读了一辈子书,还是只能看《故事会》和《知音》?
三、为什么有些人花了那么多时间看了那么多字,却没有把自己变成读书人?
作为一个小学生水平的阅读者,这三个问题各个戳中我。这也是我常常向自己提的三个问题。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有人建议我学习记笔记的方法,还有朋友建议我尝试使用方格笔记本。
也有一些达人建议我使用思维导图,他建议我给每一本书画一张全书思维导图,再给每一章画一幅思维导图。
童书妈妈读书会提倡以“输出”的方式来读书。当你需要面对近百个人滔滔不绝演讲时,你就绝不会是草草地看完一本书,而会从书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炼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生长出自己的观点来。
我常常以记忆的方式逐句地阅读一本书,试图把书里出现的知识点、典故和金句一一写入自己的大脑。
事实证明,这些写入大脑的知识点,最多只能在记忆中有个印象。在需要用它们时,我很难将它们从大脑中完整地提取出来。
在AlphaGo两度击败围棋世界冠军的今天,在不可想象、难以预知的未来,我们需要如何读书?
一本历史书中,有百千个人物、事件、导火索,逐一记忆的方法,究竟还靠不靠谱?
检索资料时,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我们该记忆哪个?该如何筛选?
在童书妈妈工作室里,我和同事每天面对着几面墙的书架,每天浸泡在各种童书、家教书中,但我常常有一种消化不良的感觉。太多的好书摆在面前,却感叹自己根本看不过来。
读书,不但是读的艺术,更是提取知识的艺术。读过的书,如何才能立体起来?看过的知识,怎样才能为我所用?
一卷墙书教会我的
立足未来的阅读法
为了迎六一,办公室摆满了各种新书、文创玩具。有几卷非常不惹眼的画卷,彻底刷新了我的阅读观念。
这些画卷的名字叫:墙书时间图谱百科全书。任意打开一卷.4米长的图谱,可以找到精细的时间轴,按照不同的主题有机排列。
将《自然通史》悬挂在墙上,你就能看到地球从45亿年前到年都经历过哪些生命形态。
在这份图谱中,人类出现以后的生物史在整个地球自然史中仅占据非常小的一段。
如果把地球的生命比作4小时,人类史占据了多长时间?仅仅是那午夜前的最后一秒钟。
《自然通史》画谱最上面的一列,正是以4小时为标尺的地球历史。
未来,什么样的读书方式才是有效的?
壹坐标思维,掌握知识的梳理和分类
在童书市场极为繁荣的今天,孩子的书架早已塞满。他们需要阅读的书,是我们儿时的十倍甚至是百倍。
未来,孩子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啃书,而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坐标性思维。知道知识在哪里,知道用何种方式,将知识随时调取出来,为自己所用。
一份.4米的墙书中,布局了1多个探索点。我们不需要将这些知识点背记下来,而需要为它们找到历史坐标中的位置,在自己大脑的历史地图中,为它们构建互通的网络。
前阵子,“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来到北京,观众需要排长队才能看到这些代表世界史的文物。
展览有一个版块是“我们创造的世界”。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创新,对未来的探索从未停止。从工业时代的茶具、徽章,到新时代的太阳能灯具。
打开《科技通史》墙书,你可以为任何一件代表科技发展的文物找到它们的坐标。
人类科技史的边界有多大?不会超出这幅.4米长的画卷。
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为知识建立坐标性思维,才是立足未来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让你知道知识的位置在哪里,供你调用。
贰跨学科思维
我们在推荐“大英博物馆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时,曾经写道,这件文物所代表的世界史可以做到至少八门学科以上的延伸。
一卷墙书,打破的不仅仅是学科的壁垒,更是我们思维方式的壁垒。
在《科技通史》墙书中,七大板块——数学和计量、物理和化学、医学和生物学、地球和环境、创造和发明、交通和通信、太空和天空——按照时间轴的顺序有机排列。
这不仅是一部科技通史,更是人类自古以来所有发明的创新史诗。
叁打开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作为一个不擅长任何体育运动的人,《竞技通史》是我最后打开的一卷墙书。
这份墙书,将人类从古至今,世界各个地区尝试过的各种运动形式一一呈现。
从两千多年前就兴起的蹴鞠,到今天的足球运动,孩子可以轻易掌握球类运动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
肆以兴趣为载体的情景阅读
翻开《科技通史》,我的眼睛首先捕捉到的就是那个从浴缸里跳出来的阿基米德,口中大喊着“我发现了”。
?看完墙书,再来看看《墙书时报》中的报道。
在科技史上,至少有50项发明,是意外被发现的,阿基米德定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意外发现”。
不论是《科技通史》还是《竞技通史》,任何一个聚焦点,都是一段极为有趣的故事。故事图片又让有趣的故事生动起来。
生动、有趣、情景化,极为符合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这样的信息,极易被大脑归位和利用。
?以上8幅图,来自《科技通史》《竞技通史》和《地球通史》,它们定格了科技史、竞技史上的著名时刻。你知道这些大事件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顺序是什么吗?
墙书,这个奇怪的东西是怎么来的?
有个女孩叫玛蒂尔达
住在英国伦敦东南47公里的汤布里奇
上的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
?汤布里奇的古堡
玛蒂尔达七岁那年
就像全世界很多很多七岁的小孩那样
她鼓足了勇气,跟爸爸说
我很讨厌上学
我觉得上学非常无聊
我可不可以不去上学?
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苦役
把上学当作服刑
作为父亲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ChristophrLloyd)
不能假装没有看见
他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玛蒂尔达真的离开了学校
父亲克里斯托弗和妻子每天在家
按他认为对的方式给她上课
不久,玛蒂尔达的妹妹维瑞蒂也加入了在家学习的队伍
在家上学的某个夏天
他们全家一起驾着房车
在欧洲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旅行
旅行也是他们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经过了一些名胜古迹
爸爸兴致勃勃地给女儿讲历史故事
女儿听得非常入迷
要求爸爸一讲再讲
剑桥大学历史系毕业的父亲
克里斯托弗发现
给女儿讲的内容
已经远远超过这个年龄段对知识的理解
女儿不是智商低
也不是缺乏毅力
更不是不爱学习
而是学校的一些做法
阻碍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罗马的一个喷泉前洗手时
克里斯托弗突然认识到:
只有让孩子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那么,她就能重新拥有
好奇心
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乐趣
(其实学习本应该如此)
克里斯托弗突然有了一个
伟大的想法
SuddnlyIhadthidaoftryingtotllthntirhistoryofthworldonasinglpicofpapr.
突然,我有了个主意:我要把整个世界的历史,用一整张纸给记录下来。
???
????
这也变成了给女儿讲课的教材
女孩们越来越爱学习
越来越着迷学习
学习已经变成她身体的需要
凡是她想要学会的东西
她很快就能学会
?克里斯托弗和大女儿Matilda(左)17岁、小女儿Vrity(右)15岁,摄于年(摄影/JffGilbrt)
在家上学的生活
从年持续到年
一共十年
在这样的状态下
玛蒂尔达准备了英国的高考
并且如愿以偿地
以一等奖学金的傲娇成绩
进入父亲的母校
——剑桥大学
这位剑桥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
泰晤士报的获奖科学记者,
牛津出版社的教育工作者
把他十年的心血
整理成了五张表格
是的,你没有看错
一个女孩要考上剑桥大学
只需要这五张表格
这五张表格的名字
叫做
《地球通史》、《莎士比亚通史》、《自然通史》
《科技通史》、《竞技通史》
克里斯托弗还成立了一家
名叫WhatonEarthbooks的出版公司来
出版这五张表格
因为表格太长太大
规模有点像壁画
所以他又叫这神奇的表格
Wallbooks
翻译成中文就是
墙书
他和女儿神奇故事打动了
以百万计的家长和小孩
他的墙书系列出版之后大受欢迎
版权已经销售到全球十五个国家
单单那份叫《地球通史》的墙书已经销售了50万份以上
小孩们因为读懂了墙书突然明白了学习是怎么回事,
进而疯狂爱上了学习
大人们,那些智慧的专家和家长,
则称墙书不仅仅是个学习的材料,
更是学习方式的革命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墙书
去年10月,克里斯托弗的墙书首次引入中国。.4米长的巨幅画卷《地球通史》和《莎士比亚通史》一推出就大受欢迎。
今年,克里斯托弗的墙书三剑客《自然通史》《科技通史》和《竞技通史》终于登场了!
■■■■■
现在
我们就来看看拥有神奇力量的
墙书是如何发挥魔力的
先来看看,墙书三剑客都包含什么内容?
1..4米长、8开的时间图谱(三卷),分别是《自然通史》《科技通史》《竞技通史》
.放大镜(一个)
3.手把手教你建立起孩子的历史实验室——教师和家长指导手册(一册)
4.墙书时报(三册)
5.无痕墙贴(18枚)
放大镜是塑料片制成的
这是专利产品,
经测试跟玻璃放大镜一样能放大物体
而且非常清澈
魔术墙贴
能够让你轻易把墙书贴上墙
也能够轻易把墙书从墙上取下来
而墙壁没有任何痕迹
?“墙书”《自然通史》的中文版和英文版。
?墙书三剑客套装改为全新的卷轴装,体积小巧,与墙壁完美贴合。
《墙书时报》
“直击历史,假如当时有报纸,古人们会说什么?
?那些重要的大事件对我们来说是历史,但对事件当时的人们,是一个个大新闻。用当时报纸的形式详细解读历史,更有真实感。
《教师家长指导手册》
每本“墙书”贴心地附赠一本指导手册,有作者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创作的《好奇心宣言》、根据时间图谱设计的活动,供家长和教师使用。《家长教师手册》相当于教学参考,就是老师视为神器,经常秘而不宣的教参呗!
这本指导手册包含着10个活动,每一个活动都对应这不同的主题。最关键的是,里面的活动没有年龄上限,老少皆宜。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选用书中有趣和多样的内容参与进来。最重要的是,一旦你参与进来了,你会发现在你身上那股由好奇心驱动地非凡的力量。
?墙书三剑客都有哪些内容?点开视频一看便知。
当然,
真正的主角
还是那个非常非常大,
非常非常长的表格
就是墙书本身
展开来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浩瀚长卷
以时间轴为线,
以主题为板块的图谱百科全书
墙书一共有.4米长
如果用出版业算版面字数的方法
墙书相当于一本4万字的书
但实际上
墙书所包含的信息量
远远超过一本书,甚至一百本书
墙书
时间图谱百科全书
魅力详解之
坐标系
打开《自然通史》这部墙书
从45亿年前,到刚年,地球上的每个时刻,每一个物种,都在这张长卷上
换言之
这是一个能够把每个时间点,万事万物都标上位置的坐标系
可以说
这是一个可以容纳人类所有知识总量的图表
“墙书”里面有1余个探索的原点,其中包括个人物,个动物,个事件,放眼望过去,你都可以“以貌取人”,第一眼被哪个图像吸引,就可以以其作为探索的圆心,来搭建自己的学习网络。
熟悉了这个通史图谱
孩子自然知道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意义所在、份量所在
孩子自然知道怎么去学习它,研究它
?克里斯托弗每次去给孩子讲课的时候,都穿着他那带有很多口袋的魔法袍子。他鼓励孩子们从口袋里面掏出气球、玻璃瓶……等任何物体,然后你会发现,每个物体都能在墙书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让孩子觉得酷极了,学习热情高涨。
墙书WALLBOOK魅力详解之
知识的联系
大约亿年前,大爆炸(BigBang)宇宙的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就有了现在的样子。宇宙的这些基本特征,就成了“物理学”。
又过了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它们又开始互动,就形成了“化学”。
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有些分子开始结合,成为“有机体”,这就有了“生物学”。
到了大约7万年前,出现了“智人”这种生物,开始创造出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
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然后,他们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革命:
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
1年前的农业革命
年前的科学革命
再然后,
走到了今天
墙书在.4米的一维空间里给我们讲述了一部大历史,不仅包括自然史、科技史而且还包括人文史、艺术史、战争史、生态史、竞技史。
而这些学科知识不是彼此割裂,而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在墙书上,你可以清晰看见它们的联系。
墙书WALLBOOK魅力详解之
知识背后的经验
墙书的编排,能够让你清晰地对照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人都在做些什么。
你和孩子可以尝试讨论一下命题。
四大文明古国的三大都衰落了,只有中国还兴盛于世,原因是什么?
与唐宋的鼎盛时期比较起来,中国的全球格局一直没有再能超越那个时候
中国地位开始下降的节点在哪个时间点?那个时间点中国做了什么?新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做了什么?
日不落帝国英国衰落的节点在哪里?
美国崛起的节点在哪里?
美国第一,中国第二这样的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在墙书没有覆盖的位置,也就是未来的50年、年,美国、英国、中国他们各自的命运会是什么?
在《地球通史》这本书中,不同颜色的色条表示不同的地理范围,如宇宙、地球、海洋、陆地、亚洲、欧洲、美洲等等,图画最下面是公元时间线,随时定位你的位置,从大爆炸直到年。你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阅读某个区域的历史,也可以选择一个时间点,看看此时的世界各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我们竖着来看,你会欣然发现,当中国明朝正在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民族的时候,亨利八世使英国脱离了罗马天主教,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英王亨利八世脱离罗马教廷,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印加皇帝住进马丘比丘夏宫,大津巴布韦在南非蓬勃发展,波兰学者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日心说。
墙书WALLBOOK魅力详解之
知识背后的
价值观、世界观、哲学观
你看《地球通史》墙书的时候,看出来作者的历史立场是英国中心、欧洲中心了吗?
你发现了吗?尽管从时间长度来说,地球没有人类的时间占了99%还多,但《地球通史》墙书上,没有人类出现的面积只占了十分之一。
那说明了我们人类立场的观点:地球史其实是人类史。虽然人类存在于地球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他们对地球的影响最为重大。
你在墙书上可以清晰地看见:人类史是文化史、人类史其实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然后,繁衍出科技史商业文明史政治制度史……
最后,它教会我们进行哲学的思考: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人类与人类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我们如何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特质?全球化和民族性的关系
人类与科技的关系:科技帮助了人类提升效率,探索世界,但人类的幸福感真正增加了吗?
人类与科技与自然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
人类存活于地球上的意义是什么?
每个人来到世界度过生命的意义上什么?
在哲学层面上思考的孩子,和死记硬背去准备小升初的孩子,哪一个更有知识呢?
通过读墙书,我还知道,通过“时间图谱讲故事”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起源的初期——距今超过1.7万年的拉斯科洞窟壁画或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看墙书,你完全不必循规蹈矩地从头到尾进行探索。完全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开始或结束你的探索之旅。
通常,你会先被某个图像吸引,随即确定从哪里开始探索。图像,会引导你做出选择。这是一场完全主动的阅读体验。
画卷中的人物事件,就像整部剧的主人翁,会按照历史长河的时间坐标,按部就班登上舞台。
在这些多层次的时间图谱中,作者克里斯托弗和绘者安迪创造了一个释放好奇心、可以畅游的阅读环境。
在这个画卷里走一遭,你得到的故事,是由你创造的。
团购开启
套装一
墙书
《自然通史》《科技通史》《竞技通史》三册套装《自然通史》《科技通史》《竞技通史》三册套装定价 元童书妈妈市集价:68元(包邮)
作 者:
[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英]帕特里克?斯基普沃斯/文[英]安迪?福肖/绘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包装 精装套盒所属分类 科普百科
套装内含:
1..4米长、8开的时间图谱(三卷,新出的三卷都是画卷装,有别于以往的包装),分别为《自然通史》《科技通史》《竞技通史》(礼盒套装,不可单买)
.墙书时报(三册)
3.手把手教你建立起孩子的历史实验室——教师和家长指导手册(一册)
4.放大镜(一个)
5.无痕墙贴18枚
什么是墙书?请阅读:
??墙书《地球通史》详细介绍:你给孩子买6万一平的学位房,他给厌学在家的女儿做了一本墙书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fz/1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