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武陵都市报」
7月26日,当第一缕阳光穿破晨雾,楠木庄(小地名)便迎来了一个温馨的早晨。与往常一样,早上6时许,驻村第一书记麻红晓游走在清澈的小溪傍,蝉鸣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好一幅自然山川的田园美景,他不由得心生感慨……
今年5月10日,麻红晓受组织派遣,到公里以外的酉阳自治县楠木乡红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在稍加准备后,5月15日,麻晓红告别妻子和流着眼泪的孩子,从重庆主城“空降”到楠木乡红庄村走马上任。
旅游专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年出生的麻红晓,是河南省驻马店人,年7月于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旅游管理与规划研究所所长。
与此同时,他还是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并担任重庆市科技局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商务委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旅游度假区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文化旅游安全专家库成员、重庆市导游协会理事等多个学术组织成员。麻红晓作为是旅游方面的专家,其教研科研成果颇丰。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他,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课题6项,地市级课题2项(重点1项),横向课题8项。作为主研人员他参与包括国家级在内的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教材5部,出版专著1部,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工作,又是旅游方面的专家,突然来到蝉鸣蝶飞的小山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落差,在麻红晓的心里,又该怎样面对?
“我生长在河南农村,农村的环境我很熟悉,只是这里有大山而已,其他没有什么区别。”麻红晓说,他能为乡村振兴出力,也是一生中的荣幸,作为一名党员,他责无旁贷。自来到红庄之后,他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把村当作自己的家。
乡村振兴规划迅速出台实施
从进村的第二天起,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麻红晓组织村支两委和部分老党员召开座谈会,讨论村里的发展。随后,麻红晓每天清晨出门,顶着烈日和风雨,步行到农户家中走访调查,组织召开院坝会,与村民一起共商发展大计。
通过调查走访,麻红晓知道了红庄村的主要劣势:一是耕地面积少;二是发展规划不明确;三是产业基础薄弱,种养殖单一;四是旅游营销力度不够;五是客户群体少,且主要客户群是县城周边居民。
与此同时,麻红晓也找到了红庄村的主要优势:一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交相辉映。森林覆盖率达70%,村内不但有多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千亩红艳艳的野生杜鹃、稀有名贵古树马灵光和枫香树、天然的露天游泳池、气势磅礴的瀑布、神奇的天然洞穴锣鼓洞和水银洞,还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非遗“楠木号子”、土家族摆手舞、红三军革命遗址、状元楼等;二是区位优势明显,离桃花源景区仅35公里、板溪互通19公里、叠石花谷景区15公里;三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村容整洁,村民夜不闭户。
根据红庄村的优势,麻红晓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广泛征集专家学者、村民的意见,很快制定出了红庄发展规划:树立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打造一心三带五区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红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早日把红庄村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通过积极协调,麻红晓迅速恢复了去年因疫情停产的村扶贫车间,解决了包括4户脱贫户在内的1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月收入余元,同时还引进了一家面包厂和一家服装厂,合同投资余万元。服装厂已投产运营,面包厂也已进行工商注册登记,计划今年9月投产。
6月下旬和7月中旬,麻红晓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红庄举办了两次乡村旅游文化推介活动,来自沙特、摩洛哥、津巴布韦、科特迪瓦等国内外游客与村民融为一体,唱着山歌,跳起摆手舞。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红庄的影响力,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先后接待游客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万余元。
扶持农家乐发展,这是麻红晓驻村后做的第三件事。3组村民冉简香,子女都外出务工,家庭不宽裕,他就鼓励她开办农家乐。今年7月13日,冉简香接待散客4人,一天收入元,尝到甜头的她对未来充满信心。由于推广力度加大,重庆主城和周边来红庄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红庄农家乐的生意像夏日阳光一样逐渐升温。
向村民承诺事项逐一抓落实
驻村后,麻红晓带领的工作队,向村民承诺了18项事项,从实施计划那天起,增加村民收入,化解村民矛盾,每项承诺和规划都在稳步实施。
为了加大红庄旅游营销力度,麻红晓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fz/1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