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上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全球性主导货币(theWorld’sDominantCurrency)往往须要历经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以美元替代英镑成为全球主导货币为例,在20世纪,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出口国之后,美元历经了数十年时间,当中更历经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等重大历史转折后,最终才取代英镑成为全球性主导货币。在美元成为全球性主导货币已经过去的70多年时间里,美元的国际地位经过了固定汇率崩溃、贸易和金融全球化、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变化等一系列重大转变的冲击和削弱。尽管如此,美元作为全球主导性货币的地位迄今仍然远远超然于其他国际货币。如下表所载数据显示,截止年6月末,全球各国央行持有约61%的外汇储备是美元,其占比率远远抛离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等四大国际货币。
在这里输入你的内容
在这里输入你的内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键把所有文字删除,请保留一个或者用鼠标选取后直接输入,防止格式错乱。
在这里输入你的内容
在这里输入你的内容,注意不要用退格键把所有文字删除,请保留一个或者用鼠标选取后直接输入,防止格式错乱。
此内,目前大约一半的国际贸易仍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大约一半的国际贷款和全球债务证券仍以美元计价和发行。在外汇市场,全球外汇交易中涉及美元的交易仍占全球总交易的近90%。
然而,在看到美元上述似乎“历久不衰”的超然地位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觉察到以下四因素会在未来相对较长时间跨度内对美元的现有国际主导地位构成影响:
因素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的整体经济体量日渐缩小与世界第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体量的差距。中国无论是在国际进出口贸易领域、还是在跨境输出和输入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领域均占全球整体较大的份额。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机构经营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一带一路”等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均大大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受性和使用率。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里程碑,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五大货币之一,并占其中权重的10.9%,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两大经济体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权重占比分别为:41.7%、30.9%、8.3%和8.1%)。
不过,我国在资本账户对外开放方面十分谨慎。为此,外界评论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速度并未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速度同比同步。如以下两图所载数据显示,截止年12月末为止,人民币虽已跻身全球五大支付货币之列,但其占全球支付货币的份额仅为1.88%,远低于美元的38.73%。同期,人民币虽已成为全球贸易融资三大货币之一,但其占全球贸易融资份额也仅为2.05%,同样远远低于美元的86.48%。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自身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同时,正努力推进数字货币的开发和应用。基于相同的原因,中国也在加速推进更高层次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毋庸置疑,这些战略举措自然会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假以时日,自然会对美元长期享有的全球主导性地位带来更具实质性的影响。
因素二,多边国家在结成政治和经济共同体基础上构建共享的货币和国际清算体系。这一点最早可追溯到二战后,苏联牵头组成的政治联盟为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的抗衡而构建的非美元记账贸易和清算体系。另一更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欧盟形成后催生出来的欧元,可以说,欧元是目前多边共同体下对美元国际地位最具威胁的国际货币。如以上表一、图一和图二数据显示,无论是作为国际外汇储备货币,还是作为国际支付清算及贸易融资货币,欧元所占份额均仅次于美元。事实上,欧元所取得的份额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美元所失去的份额。
因素三,美国滥用美元国际地位发起对其他经济体的直接和间接的金融制裁,不断激化受制裁影响国家设法减少对美元使用的依赖程度,最终损害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在让美元获得全球主导作用和地位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便开始通过限制其打击对象进入和利用美国金融体系及使用美元作为其金融制裁手段,即把金融制裁作为推行实施其外交政策手段。这种制裁分一级制裁和二级制裁两个不同层次。其中,前者是直接禁止受制裁对象直接或间接进入美国金融体系和使用美元;后者是对为被美国或联合国列作制裁对象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罚。其中,罚款是最常见的处罚手段之一。如下表所载信息显示:年至年10年间,多家欧美银行因涉及为被美国制裁的缅甸、古巴、伊朗、利比亚、苏丹和津巴布韦等国家提供金融服务,或其服务涉及美国认定的国际恐怖组织或贩毒而被美国财政部属下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从几万美元到高达89亿美元不等。
面对美国频繁利用美元的作用作为推进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受影响国家近年纷纷设法减少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利用和美元的使用。当中,既有受制裁国家自行建立和维持自身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清算和结算体系;也有多国为避免受美国金融制裁影响而构建和维持排除美国参与的国际清算和结算体系。
以俄罗斯为例,为了应对美国的直接制裁,俄罗斯近年与其贸易伙伴自行构建和维持了新的清算和结算体系。如下表所载数据显示:俄罗斯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非美元结算比例自年起已逐年增加,这一变化趋势在年后有加速扩大的趋势。俄罗斯对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出口的美元发票份额从年第二季度的85%降至年第一季度的33%。
另一典型例子是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其所推行大规模制裁伊朗政策直接损害了其欧洲盟国利益。为此,欧洲国家在年初成立了“贸易往来支持工具”(TheInstrumentinSupportofTradeExchanges,简称INSTEX),用以绕过SWIFT进行与伊朗的贸易结算。法国、德国和英国三国是INSTEX最初发起股东国,到了年年底,比利时、丹麦、芬兰、荷兰、挪威和瑞典等六国也一同加入。年春天新冠疫情在伊朗爆发,欧洲国家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通过INSTEX结算了第一笔对伊朗出口的款项。
因素四,数字货币的兴起。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私营部门已经开发了数千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通常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管理价值的数字表示,没有法定货币的地位。加密货币仍然是一个小的,不稳定的,利基市场。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寻求创造更稳定的数字货币,以便在更大范围内使用。例如,摩根大通在年发行了一种数字货币——JMP币(JMPcoin);而以面书(Facebook)为首的一个公司财团正寻求创建一种新的全球数字货币libra(在受到全球监管机构的审查后,于年12月更名为diem)。JMP币与美元挂钩;libra/diem将与包括美元在内的一篮子货币挂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央行也在研究创建自身的数字货币,与私营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不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将作为法定货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约80%的央行正在研究开发数字货币,许多央行为了应对libra/diem项目而加快了相关工作。显而易见,上述数字货币的兴起同样会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美元取得其国际主导地位用时数十年,在美元享有超然的国际主导地位70多年后的今天,美元的国际地位虽面临众多因素的冲击与挑战,但美元作为国际主导地位不会短时间消亡,美元国际地位未来的演变值得我们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fz/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