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发展 >> 正文 >> 正文

闲聊比特币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21/6/2

很多年前听人家说起有一种神奇的货币叫做比特币,用电脑“挖矿”就可以获得,彼时比特币不过是互联网上的新玩意儿,并没有太多人当回事,据说早期有人用一万个比特币交换到一个披萨。从年诞生到如今不过十年间,比特币已经从一万个才能买两个披萨涨到了惊人的6万美元/个。

要说资产泡沫,恐怕即便与当年的郁金香泡沫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房地产、股票再怎么暴涨,在比特币面前都是小弟弟。

每一个关心财富的人,无论觉得比特币是否具有投资的价值,都一定会听到这个名词,也一定会被勾起好奇心。毕竟,一串代码为何能够被估值达数十万人民币,是真的物有所值,还是昙花一现的庞氏骗局?

倘若一文不值,那么几十万的估值又从何而来?如果真的具有几十万的价值,那么这个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无论什么新事物,通常会有很多概念和信息,倘若全盘去接受,人云亦云,固然饭后有了谈资,但不免流于表面。有时候人们会求助于专家,然而倘若一个人不具备专业知识,那么他怎么去分辨专家是否真的是专家?于是多数的时候,外行人理解新事物就得靠广泛收集信息,逻辑推理是否符合常识。

一个人所理解的信息并不一定非要是无懈可击的,但一定要是自己认真思考和反复推敲过的,才具有价值。尝试去想的事情,不一定严密,但一定要努力让它严密,尝试去说的话,未必精确,但是可以想方设法让它更精确。

世界上的事情常常是这样的,倘若一个东西并没有得到很多人接受,那么很多人就很容易根据自己的逻辑进行判断,如果很多人都有一致性的判断,那么个人的逻辑就常常被搁置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三人成虎。

这也就是为什么比特币刚刚诞生的时候,拿一万个去换个披萨都未必有人乐意,如今被资金热捧的到六万块一个的时候,你若要开口说它是个骗局,总会踌躇一番。既然多数人都觉得它有价值,那应该有它的道理吧?是否这就是此刻你的想法?

庞氏骗局的最初总是艰难的,一旦从者云集,再取得信任就不费吹灰之力,除非资金链断掉,否则骗局就可以一直玩下去。曾经的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主导的诈骗巨案如此,大大小小的非法集资也是如此。从众效应是强大的力量,只要多数人信了,个人就更容易接受。共识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而力量是中性的,强大的力量既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

共识可以创造价值。早期的货币或许本身具备价值,比如贝壳因为漂亮可以做装饰品,黄金当然也是,粮食本身可以食用,铜可以制作工具。渐渐地,货币其实是被赋予的一种价值符号:纸币之所有具有价值,是因为它被赋予价值,而这种价值又被公众的共识接受,因此其被赋予的价值就得到了确认。

打个比方说,拉美或者非洲一些国家的法定货币严重贬值,就是其被赋予的价值得不到民众的共识认可,也就不具备价值,因此急剧贬值。

共识是什么?共识其实就是一种信任,稳定的货币如货币篮子里的货币,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等则不仅得到本国人民的信任,还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货币真的是印刷出来就可以吗?显然不是的,货币如何被赋值?会被高估或者低估吗?有人说货币本质是一张借条,那是谁跟谁借呢?

有的事物定义很简单,具有唯一性,有的事物却很难被简单定义,货币即是如此。每一个看似有道理的答案,常常伴随着含糊的边界,完备和全面的答案常常是难以得到的,只能够对定义进行反复推敲才能渐渐深入。

法定货币的共识有国家强有力的保证贯彻,本质上,国力是法定货币的最终依靠,比特币又凭什么?

安全性、有限性、匿名性被视为比特币的三大优点,支持者会说因为比特币总量会控制在万个,且挖出比特币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使其具有稀缺性。然而比特币是可以分割的,而且可以无限分割,那稀缺性是不是有了折扣?完全的匿名性真的是必要的吗?除了黑产,什么行业真的需要完全的支付匿名性呢?还有安全性,是真的如普通人想的那样吗?很容易理解的是,通常意义的小偷很难偷走你账户中的电子货币,但是黑客呢?反过来说,黑客很难偷走你钱包中的纸币。事情常常就是具有两面性的,也常常是具有局限性的。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东西具有什么性质,通常需要在前面加一个定语:在某种条件下。比如钢铁具有坚韧的特性,应该有个前置条件:常温常压下。随着温度的急剧升高,到了八九百摄氏度的时候,钢材就会失去大部分的强度。

价值通常是难以被准确度量的,价格某种程度上是价值的估值,既然是估值,那么就不可能正正好好地反映价值,而低估还是高估,其实是很难被知晓的。人们常常会以之前某个时段的价格作为坐标,过去时段的价格常常会被拿来作为比较的标准,但是,你又怎么知道过去的价格就是合适的呢?近三十年来,房地产价格不断升高,有的城市甚至涨了十倍有余,难道能说今天的价格全部是泡沫?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高估,也有可能被高估,甚至,价值本身也是会变化的,静态地看待价值并不可取。理解确定性问题比较容易,但是动态变化的事物就比较困难,于是人们常常会采用的工具就是“近似”,只要把时间线拉短,价格或者价值就可以近似地看为是不动的,不幸的是时间线拉长了,人们有时候会忘记,价值其实是时刻动态变化的。近似只是近似而已。

房价是涨了还是跌了,取决于选择的锚点,每个人心中自己有个参照点,这个点可能是自己买房时的房价,也可能是近期的房价,一旦大大偏离,就会认为不合理。“合理”有时候其实只是与一个较近的时间点在做比较而已,有时候则是与一个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作比较,并不一定有太多的理性的思考在里面。

所以如果以比特币今天的价格来定义“合理”,或者以它之前某个时点的价格来定义“合理价格”,合理吗?不知道,因为即便价格反映价值,但是价值也是可以改变的,只有能够准确定义不同时期的价值的具体数字,才能和价格进行有效对比。然而价值通常如同云雾里的高山,你知道始终在那里,但就是无法准确描绘出来。

有人说,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就像人牵着狗在散步,狗有时候跑到人前面,有时候落在人后面,但最终总是要一起回家。价格最终总是要回归价值的,但是天知道狗绳有多长呢?

回过头来聊聊另一个问题:价格本身能不能创造价值?多数时刻,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相信,一个事物本身要先有价值,才有价格,毕竟价格是价值的映射,先有价值才有价格,不是吗?然而在我看来有时候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价格本身就能创造价值呢?

一个精致的包包,定价块,可能是个实用的生活用品,定价00块,就是一个可以标榜身份的奢侈品。价格当然不是奢侈品本身的全部,但必然是奢侈品的一个重要的要素,不贵怎么奢侈?

比特币的价值,有一部分是不是因为它的价格涨上去了呢?我们无从得知。也许一个东西会被热炒,可能就是因为它开始被赋予了较高的定价,然后又通过某种机制使得这种定价趋向于向上波动,上涨通常就是下一轮上涨的最重要的理由。

资产的边际定价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楼盘,只要最近一套交易的房子由2万涨价到4万,那么其他没有交易的房子的估值也自动从2万涨到4万。

边际定价意味着同一类型资产的价格总是由最近的交易所决定的,边际定价方法加上锚固效应的利用是炒作资产价格资金常常利用的一种手段:人们的思维常会被最近的价格锚固。

假设一个东西的价值是它的价格所带来的,那么价格的暴跌也必然带来价值的湮灭。做选择题的时候,结果有两种,选对了和选错了答案,选对答案的有三种可能:根据正确的逻辑做的选择,根据错误的逻辑选到了正确的答案,蒙眼瞎选狗屎运猜对了。

根据正确逻辑做对的,会把自己得到正确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掌握的知识,但是根据错误逻辑选对的人呢?也会把自己成功归因于自己的“知识”,甚至猜对了的人也会开始总结经验。

人只要成功,就容易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比特币是因为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fz/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