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每轮商品周期中,不少企业会花很大代价进行矿产收购,而且近年来海外涉矿项目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成功案例,但也不乏失败例子;事后来看,如果可以深入了解矿产分布或供需研究,可增加投资的成功率。抱着这个初衷,本文从矿产形成等源头开始入手研究,配合上近三年海通有色团队走访的五大洲、10多个矿产国,希望客观地将成矿机理、矿带分布都梳理清晰,也希望常识性的认知对于一、二级市场的矿产投资都有帮助。
2
矿产分布的稳定性VS需求波动性
从地质学角度说,地质时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
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时间从约40亿年前开始,该时期延续时间为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太古代的特征是原始地壳形成,火山喷发,地壳在板块运动之前类似海洋孤岛。由于时代久远,地壳地质只能靠基本构想:主要由片麻岩、花岗岩等组成,富含金、银、铁等矿产,构成各大陆地壳的核心。且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的东北部、加拿大、芬兰、斯堪的那维亚等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部分贵金属和基本金属矿藏(铁、铜、锌、镍和金)都源于太古代。
有色行业涉及到的采矿,大多发生在地壳范畴,而且是地壳很表层的位置。全球最深的矿也就多米,但是地壳的平均厚度大概17公里,这个范围涵盖92种元素以及多种同位素。其包含铝硅层(上层)和镁硅层(下层)。
在太古代之后,需要着重说明的两个地质时代是古生代和中生代两个时代。其中古生代的后半段中,各大陆都分布以蕨类为主的大森林,成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造煤时期。而中生代是大陆分裂的重要时期,北美洲、南美洲分别与非洲分裂,南极洲和澳洲脱离。此外,中生代各地都有强烈的造山运动,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都极为活跃,许多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都与这时的岩浆活动有关。
针对矿产和地质成形的关系,可以这么理解:40多亿年前地壳中就已经形成了基本金属和贵金属,3亿年前煤炭开始形成,2亿年前稀有金属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地壳中。
参照了矿产的起源,再对比需求端:万年前人类开始出现,年前金属开始被人类使用,40年前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全球性大宗交易形成。矿产分布属于长周期因子,其稳定性造成容易形成寡头局面,从而增强金融属性。而需求端属于短期变动较大的因子,突发的需求容易造成供给吃紧,从而引发价格异动。
3
全球矿产分布:五大洲特点鲜明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种元素,其中92种元素以及多种同位素分布于地壳中。从地壳含量看,第一梯队毫无疑问是氧、硅、铝、铁、钙、钠、镁,这7个品种就已经占据了地壳中97%的占比。铝是有色品种中占比最高的,其地壳中含量超过8%,而剩下的金属占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显得稀缺。
亚洲多小金属,基本集中在中国
按照USGS的储量数据统计显示,中国虽然在大品种资源(铜、铝、锌)禀赋不多,但小金属资源充沛,类似铋,钨,钼,稀土,锑,锗都是属于全球范围内储量极其丰富的品种。其中铋、钨储量占比超过60%,钼、稀土、锑占比都超过30%,而锡、菱镁矿占比则处于20%的水平。
除了中国以外,从矿脉分布上可以发现,中东地区(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分布着丰富的硫酸钡资源,三者总和占据全球20%以上的硫酸钡资源。而中亚的资源禀赋相较之下一般,核心还是金和锑为主的资源。
在南亚方面,以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着锡和镍,如印尼锡储量占全球比例约17%,而印尼和菲律宾合计的镍储量占全球总量为12%。此外,缅甸和泰国的锡资源也很丰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作为人口大国,但是缺乏明显的资源优势,除了锌和钛资源以外,其余品种优势并不明显。
美洲:资源聚焦南美
北美洲分布的国家不多,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而两者的领土面积都很大;但相较下的资源储量优势不明显。美国本土占据的资源较多的品种为钼、铷和铼。加拿大则在钨上有优势。
此外,在加勒比海附近的国家中,墨西哥的优势资源为白银,牙买加的优势资源为铝土矿源。
相比北美,南美的资源储备可以说是极其富饶。其中安第斯山脉周围的智利、秘鲁以及巴西,都是全球著名的矿藏资源国。智利拥有明显的铜、铼、锂、银资源优势,占全球总量分别约29%、52%、54%和13.5%。秘鲁在银铜上也同样拥有优势,全球占比分别约为21%和11%。而巴西地缘辽阔,在钽铌(拥有全球90%的铌资源)和锡镍(全球占比分别约为15%和13%)的资源储备丰厚。
非洲:潜力储量大
非洲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整体勘探水平相应较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紫金矿业近年来在刚果金刚刚发现的卡莫阿铜矿,该铜矿无论储量还是计划年产量都是世界级的铜矿。而从USGS的统计口径来看,铜、钴资源主要分布在刚果金和赞比亚的“铜带线”上。其中刚果金钴的储量占全球总量近50%,是一个非常有特征的小金属品种。
而南非是铂系金属的主要分布国,其储量占据全球总量比例超过90%。
此外,非洲资源还有几个特色。一是在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分布着全世界绝大部分的铯。而在印度洋附近的国家,如莫桑比克、肯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则蕴藏不少钛资源。此外,几内亚和加纳分别是铝土矿和金矿高储量国家。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非洲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其勘探程度较低,而未来勘探远景也相应较大。资源储备丰厚。
欧洲:贫矿大洲
除去俄罗斯,欧洲属于贫矿地区。俄罗斯得益于地缘广阔,拥有的资源品种较多,其中锑、稀土、金、镍是几个典型的优势品种;储量占全球总量比例分别约为23%、15%、14%和9.7%。
大洋洲:资源聚焦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不仅地缘辽阔,富含品种多,且每个品种在全球储量占比都很高。典型的品种是钽、锆、金红石、铅锌、镍、铝土矿、钛铁矿、金银、钴、铜、锂、锑。其中钽锆全球占比超过60%,金红石占比近50%,铅锌镍和铝土矿占比超过20%,而金银钴铜锂锑占比超过10%。
此外,澳洲附近的新喀里多尼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则拥有镍和金的储量优势。
4
寡头的供给端更能激发价格弹性
过去3年我们团队亲历5大洲,走访10个矿产国家;其中俄罗斯广阔的土地和非洲待勘探的空间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稀缺资源和禀赋资源”有了更深的认知,为何这么说?客观而言,如果考虑地壳远景的勘探空间,地下具体的资源数据很难清楚知晓。最终决定矿产量的因素包含了资本开支规模,勘探开采技术进步以及价格和成本的比对等;前两者不需解释,价格和成本的比对是现实问题,简单而言,当金属价格高于开采成本,供给就会相应增加。也就是说,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供需。
因此,造成周期的本质是供给和需求的时间错配,而越是下游需求有大增加、越是供给端集中的品种,价格的波动越大。
目前市场最为关心的品种是铜和钴,均是供给较为集中的品种,因此是否有大规模扩产,需重点跟踪寡头矿企供给端:铜核心看南美(智利和秘鲁),钴核心看刚果金;目前看两个品种在中期内供给增加有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小金属(铋、钨、锑、锗、稀土),巴西的钽铌、南非的铂系金属、东南亚的锡镍,澳洲的钽锆锂,南美的锂;都是属于在供给端容易出现异动的品种。
5
风险提示
供给端短期内出现新增大型矿。
(来源:海通有色)
南储商务网
致力于让信息创造价值
为大宗商品客户提供行业资讯
研究咨询和电子商务等线上化服务
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jj/1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