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经济 >> 正文 >> 正文

我迷上了中篇非虚构写作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22/6/25

中等篇幅的非虚构写作是三联最显著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把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说清楚。

年《三联生活周刊》

杂志征订开始啦!(共52期)

点击上图立减元

袁越

众所周知,虚构写作者有3种文体可供选择: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但像我们这种致力于非虚构写作的人,以前只有两种文体可选: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我的写作生涯始于后者,《来自民间的叛逆》是我的第一部作品。但这本60万字的书耗去了我7年的时光,我不知道将来还有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写这么一本大部头作品了,于是我于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开始了前一种文体的写作。

袁越

三联是一本很厚的杂志,鼎盛时期每周都要出页,几乎到了装订技术的极限,这就给“封面故事”提供了远超其他杂志的版面资源。三联的“封面故事”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体,它通常由5-8篇文章组成,总的容量在40-60页之间。这5-8篇文章往往由4-6名写作者共同完成,围绕同一个大的主题,各自负责其中的某一个侧面。像这样的操作方式我在其他中文纸媒当中还没有看到第二例,我猜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版面。

我刚来三联的头几年里很少参与封面故事的写作,因为封面一直被认为是整本杂志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文通常会由编辑部里水平最高的几位“大记者”负责,稿费也比其他文章稍高一些。我那时的写作水平达不到编辑的要求,所以只能写写后半本的小文章。

随着阅历的提升和写作水平的进步,我也偶尔被要求加入封面故事创作团队,负责写写后面的辅助性文章。这样的日子过了6年,倒也自得其乐,因为我从加入三联的第二年开始就变成了旅游记者,整天往外跑。年,我去土耳其旅游了3个多星期,基本上把整个国家跑遍了,收获满满,回来后我倾诉欲爆棚,主动向当时的主编朱伟申请写一个关于土耳其的封面故事。朱伟不置可否,但答应让我试试看,写出来再说。于是我在家里憋了一个多月,独立完成了一个关于土耳其的封面故事。

那个封面故事由5篇文章组成,一共4万字左右,它们组合起来讲了一个关于土耳其历史和现状的完整故事。因为编辑部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去过土耳其,所以这个故事只能由我一个人来写。这么做的好处是便于整体把控,文风统一,最后会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结构。缺点是我的压力非常大,一旦完不成任务,整期杂志就出不来了。好在当时三联兵强马壮,稿子的压力不大,朱伟没有给我规定截稿日期,我得以在相对从容的条件下写完了这组文章,最后的结果也算满意。

首战告捷后,我又陆续写了好几个关于旅游与地理的封面故事,包括印度、津巴布韦、斯里兰卡(后来因故被放在了后面)、马达加斯加和南北极等。渐渐地,我迷上了这种写作形式,因为我有了比单篇文章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写一个比单个新闻点更加复杂的故事。我后来意识到,这就相当于中篇小说,可以让那些没时间看长篇小说的读者也能看到一个相对复杂的故事,了解一个相对复杂的事件。

■■■■■

大约就在这一时期,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热点,大家连电脑都不用了,直接在手机上获取信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三联的现任主编李鸿谷提出了“中读”的概念。他把手机阅读定义为短阅读,把书定义为长阅读,前者最多不超过字,多了读者就没耐心继续刷下去了,后者则需要腾出大块的时间,适合阅读专业书籍,有很强的“学习”感。三联的一篇正经文章字数通常在到1.5万之间,正好夹在中间,可以被定义成“中阅读”,这就是三联自媒体APP起名叫做“中读”的原因所在。

不过,对于我来说,单独一篇文章仍然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5万字左右的封面故事才是真正的中篇非虚构写作。但如果我只是用这个文体来写游记是不够的,正好我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喜欢上了海洋生物,于是我写了一个关于海产的封面故事《海鲜诱惑》,算是我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行业调查性质的中篇报道。

之后我又趁热打铁,连续写了3个关于人类的封面故事,分别探讨了人类起源、抗衰老和创造力的来源这3个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jj/11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