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经济 >> 正文 >> 正文

明朝的通货膨胀比津巴布韦还厉害,却带来意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20/10/27
01

前几年大家都在嘲笑津巴布韦的钞票连纸都不如。其实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在古代就有了。

一般来说在王朝的末期才会有恶性通货膨胀。明代在朝代的中前期,钞票就成了巨大的废纸堆,以致于人们只认银子,对于朝廷发行的钞票连看都懒得看。

明太祖对于打仗、权术是专家级的水平,但对于金融、财政、贸易是一无所知。出生太贫寒限制了明太祖的视野。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纸币最早是宋代发明的交子。宋代的人们对于纸钞的原理有着清晰的认识。

政府发行纸钞,都知道纸钞之所以能有大家认可的价值,是因为背后有准备金,纸钞可以随时兑换钱币或者银子。

纸钞本身只是个符号,大家认可的是它背后对应的实际财富。

宋代有着较为严密的准备金制度,只是到了后来,由于朝廷实在没钱了,才偷偷地将准备金挪用了。

但由于朝廷的货币制度还是有规则的,还没有到恶性通胀的地步,故而能够保证纸钞在崩溃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正常流通。

由于明太祖对纸钞的原理一无所知,他还规定后代只能遵循他设定的制度,导致后代想变革也变革不了。

02

明代的准备金制度可以说是最差的,这导致明代建立不久之后,纸币就跟废纸差不多。

与宋代的纸钞比起来,大明宝钞的缺陷非常明显。

第一,宝钞完全没有准备金制度,所有的纸币都是不可兑换的。

虽然朝廷公布了纸币与黄金、白银、铜钱的兑换比率,但是,这个比率只在民间拿真金白银换纸币时有效。

比如一个人持有一两黄金,到明代的官府换纸币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用纸币换回黄金,明代的官府却将兑换的窗口关上,不予理睬。

就把纸币当成了明代的官府从民间榨取真金白银的工具。

有人说我不用纸币,用金银不就行了。你能想到,明太祖自然也能想到。他发布禁令,民间不得以金银进行交易,也不准以物易物,违反的就是犯罪。

这就把口子都堵死了,逼着你用明朝的纸币。

第二,宝钞的发行不限量,明代的官府想印多少印多少,一旦朝廷没钱了,立刻打开印钞机。

更坑爹的是宝钞没有以新换旧一说,人们把钞票用旧用烂了就失效了。后来民间民怨沸腾明代官府才规定宝钞可以以旧换新。

第三,纸币之所以通行,最重要的保证是政府允许民间用纸币纳税。

然而明太祖却规定,政府花钱时尽量多使用纸币,而政府收钱却少收纸币。

而在收税时,明代的官府却要求人民不能都使用纸币。

比如民间缴纳商税时,只能百分之七十用钞票,剩下百分之三十用铜钱或者金银。

这一套制度,宝钞的贬值速度就是火箭级的。只用了二十年时间,明代宝钞制度就崩溃了。

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公元年),每贯宝钞只能兑换一百六十枚铜币,贬值已经超过六倍。又过了五十年,宝钞已经成了废品,堆在街上都没有人要了。

当纸币制度已经彻底崩溃后,民间不再顾及皇帝的禁令,转而使用白银作为货币。

而中国的银矿又不多,正好当时西班牙在美洲发现了巨多的银矿,通过贸易流入了明朝。

一方面解决了明朝货币紧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导致明朝的货币发行被西班牙控制了。(这个话题下次再讲讲)

03

明朝的宝钞有一点比较公平,它不仅仅坑老百姓,对官员也一样坑。

明太祖估计在想,让你们给我们老朱家干活,还想要很多钱?没睡醒吧?

明太祖决定把一部分俸禄折算成钞票,官员的收入就走向了漫漫的缩水旅程。

随着钞票贬值的加剧,官员俸禄大打折扣。

到了宣宗时期,一品官的月俸只有四十六石米,随后的英宗时期只有不到三十五石,宪宗时期只有二十石米,不如一个唐代的七品官。活生生倒退几百年。

由于明代官员俸禄太少,他们只能想办法来补贴家用,这是造成明代官场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代政府把纸币玩崩溃之后,大家都默认银子是钱,而银子的供应量只和储量、开掘能力有关,政府不能控制。

这就出乎意料地有了新的收获:由于明代的官府不能通过发行钞票抽走民间财富,明代的民间财富反而变得更加繁荣。

失败的宝钞保护了民间的繁荣,无意之间,让这个制度落后,形同大农村的帝国存活了近三百年时光。

参考资料:

留言板

——END——

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帮忙给你的朋友分享一下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jj/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