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高等教育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系列
牛长松
年11月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区域研究与外语高层人才培养”项目、浙江省重点高校及以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
牛长松: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获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多次赴喀麦隆、肯尼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开展实地调研。主要从事南部非洲高等教育、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中非教育合作、对非洲教育援助的研究。
作者牛长松老师在津巴布韦大学,与该校教务长访谈。
作者牛长老师(左一)带领调研组与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主任菲莉丝合影。
内容提要本书首先介绍津巴布韦社会发展的整体概况,然后分章对津巴布韦高等教育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作为非洲高等教育研究工程的国别案例,研究津巴布韦的教育问题,对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发展做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有其价值与意义。
前言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古老的文明国度,境内的遗址记载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沧桑巨变,这座存在了多年的石头城从公元10世纪延续到公元15世纪一度是世界贸易中心和黄金产地,人口鼎盛时多达1万多人,直到十五世纪中叶才渐渐衰微。在欧洲中世纪最黑暗时期,津巴布韦境内的莫诺莫塔帕帝国却创造了政治和经济高度发达的政体。津巴布韦不仅拥有古老而灿烂的文化,而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除黄金和钻石外,铂、铀、铬等稀有金属同样蕴藏丰富,这片肥沃的土地曾是“南部非洲的早餐篮子”,维多利亚大瀑布堪称世界奇观,年,苏格兰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顿在非洲传教途径此地,惊叹这里宜人景色及瀑布之雄伟壮观,逐以女王名字为其命名。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图片来自网络)
赞比亚河和林波波河之间丰富资源(如肥沃土地)养育了津巴布韦人。20世纪70、80年代,津巴布韦粮食不仅自给自足,还出口到其他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元与美元相当。然而,21世纪初,津巴布韦土地改革及西方制裁等各种因素叠加造成津巴布韦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国家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目前,津巴布韦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国家中居位,处于底部,72%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大约万人口(总人口万)依赖粮食援助,人均GDP美元。
津巴布韦的发展与其他非洲国家有相似之处,都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白人殖民统治,同时也有其独特性,国内政局基本稳定,穆加贝领导的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长期执政,穆加贝总统已有94岁高龄,成为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府领袖。尽管年以来,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失业、人才外流,本国货币遭废弃,基础设施陈旧,水电供应严重不足等问题,然而津巴布韦的教育却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成人识字率一直在非洲国家居于前列,达91%左右,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中等教育净入学率约51%,大学的数量从1所增加到13所,多科技术学院从2所增加到9所,师范院校从8所增长至15所。
近年来尽管津巴布韦面临巨大社会经济困境,政府仍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领域,例如,-年教育预算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9%,占GDP的8.4%,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其他国家或大多数非洲国家。国民受教育意愿强烈,公民愿意为教育投入,那些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家庭,通过缴纳牛、羊等牲畜来抵付学费,或者为学校做义工、捐赠校舍建材等方式换取子女上学的机会。这种个人强烈的受教育愿望在非洲国家并不多见,与中国传统的“尊师重教”理念极为相近。
津巴布韦教育发展的另一特点是迅速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短缺的问题。在很多非洲国家,这个问题始终没能解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例如,南非这样发达国家至今还被科学、数学老师短缺的问题所困扰。津巴布韦师资培养模式多元,独立初期推出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ZINTEC)项目具有创新性,还非常重视科学教师和职业技术师资的培养。津巴布韦大学教育学院对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教师教育学院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估来保障师范教育的质量。
津巴布韦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很有特色。很多非洲国家技能性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不足。津巴布韦却建立了从中等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完整体系,在中等教育阶段,普通中学从A-level到O-level均开设技术和职业课程,并且作为必修课来开设,由于高中入学竞争激烈,大多数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护理学院或培养小学教师的中师。那些中途辍学者、中学毕业生也可以进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学后教育阶段,农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多科技术学院)提供职业技术教育。13所高校中有3所科技院校,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里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8%;商业、管理和法律专业学生占24%;健康科学领域的学生占13%。相比大多数非洲国家职业技术教育薄弱,人文社会科学比重过高的情况,津巴布韦高校的表现还是令人刮目的。津巴布韦的13所高校(其中9所公立高校、4所私立高校),加上其他第三级教育机构如教师教育学院、农学院、技术学院和职业培训学院,构成了分层的中学后教育体系,这些院校立足津巴布韦本土需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侧重于不同的优势领域。
按照-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统计,津巴布韦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值为4.2,在个国家中居42位;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值为4.4,在个国家中居54位。毫无疑问,教育是津巴布韦值得骄傲的成就。这个国家的前景尚不明朗,还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津巴布韦的投资环境仍然让外部投资者选择观望,人们对后穆加贝时代的津巴布韦心存疑虑,但这个国家拥有良好的教育基础,拥有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力资源,其未来发展十分可期。
本书首先介绍津巴布韦社会发展的整体概况,然后分章对津巴布韦高等教育的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作为非洲高等教育研究工程的国别案例,研究津巴布韦的教育问题,对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发展做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具有其价值与意义。第一,我们对津巴布韦教育知之甚少,需要这样的研究来增进彼此之间了解和认知;第二,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了解津巴布韦的教育可以对其社会发展从教育的视角做出某种解释;第三,津巴布韦教育研究可以促进中国与津巴布韦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目录总序深入了解非洲,增进中非友好翟隽
前言
第一章津巴布韦社会发展概况
第一节津巴布韦概况
第二节津巴布韦历史发展
第三节独立后津巴布韦经济状况
第四节津巴布韦学制及学历学位制度
第二章津巴布韦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独立前津巴布韦教育发展
第二节殖民地时期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发展
第三节独立后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发展
第三章津巴布韦高等教育财政
第一节独立后津巴布韦教育投入
第二节津巴布韦学生贷款政策
第三节津巴布韦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四节解决津巴布韦高校经费问题
第四章津巴布韦私立高等教育
第一节津巴布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驱动因素
第二节津巴布韦私立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非洲大学的个案
第四节津巴布韦私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
第五章津巴布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第一节津巴布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实施
第二节津巴布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面临问题与挑战
第六章津巴布韦职业技术教育
第一节津巴布韦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发展
第二节独立初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经济结构调整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第四节
津巴布韦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五节津巴布韦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措施
第七章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公平与民主
第一节津巴布韦教育公平与民主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影响津巴布韦教育不平等的因素
第三节促进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公平与民主的主要举措
第四节非洲女子大学个案
第八章津巴布韦教师教育
第一节独立前津巴布韦教师教育机制的演变
第二节津巴布韦教师教育改革
第三节津巴布韦教师教育的现状
第九章津巴布韦远程高等教育
第一节津巴布韦远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第二节津巴布韦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第三节津巴布韦开放大学个案
第四节津巴布韦远程高等教育挑战及未来
附录
附录1:年津巴布韦中学各年级入学人数
附录2:津巴布韦教育数据与指标
附录3:各院校助学金计划实施情况
附录4:津巴布韦各高校简介
附录5: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委员会院校认证标准(最终注册)
附录6:津巴布韦大学教育学院质量保障实践
后记
牛长松老师一行在津巴布韦调研期间合影。
年10月,我带我的两个研究生踏上了津巴布韦的土地,来津巴布韦前,我们的心中充满各种忐忑与不安,不知这个尚未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会是怎样的民不聊生,因为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将津巴布韦描绘成世界上最糟糕的国家。
然而,当我们抵达这里时,一切都超乎想象之外。10月的哈拉雷简直就是一片花的海洋,街头到处都是紫薇花,城市整洁,街道宽阔平整,很多英式建筑结实牢固,超市满足基本生活用品供给(虽然物价很高),人们生活安逸而平静,很难想象就在3年前这里人们一夜赤贫,食不果腹,衣食无着。在津华人告诉我们,津巴布韦是一个20年几乎没有发展变化的国家,可以想见,当初这是怎样一个富裕的国家。
我们抵达后的第一件事是解决签证问题,我们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区域与国别研究项目资助以津巴布韦大学访问学者身份赴津,申请的签证期限为3个月,但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只发放签证,停留时间需落地时移民局签发。在出入境大厅,我一再向移民官强调我需要3个月签证,但那个女移民官一脸无奈,说她的权限只有1个月,如果我们需要3个月签证,必须到移民局申请。此后,续签问题成了我们调研之外跑的最头疼的一件事,多次协调,津巴布韦移民局始终不给续签,还要求我们办理工作签,事实上,我们与津巴布韦大学根本没有工作关系,不符合办理工作签的任何条件,我们也拿不到办理工作签的材料。为解决此事,我几乎动用了能在津找到的所有关系,包括津巴布韦大学和使馆,使馆为我们出具了一份证明我们身份的信函。几经周折,签证过期后,在当地华人朋友的帮助下,我们才勉强拿到21天的续签,这样,我们3个月的项目不得不缩短成2个月。
除签证问题,在津巴布韦2个月时间里,我们的调研都很顺利,得到多方关照。津巴布韦大学为我们在Collegeflat提供了住宿,条件虽然艰苦,经常停水停电,但我们已经很满足。因为留学基金委给赴非访问学者的津贴每月只有美金,给学生只提供往返机票,加上学校的一点补贴,我们的费用捉襟见肘,能住在离大学步行5分钟距离的地方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比市区也安全。津巴布韦大学教育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可以上网的办公室,专门为我们举办了欢迎会,历史教育系主任Hardy先生负责接待我们的事务,他彬彬有礼,办事耐心细致,守时高效,还是一位十分称职的模范丈夫。住在我们楼上的Tafazwa是津大人文学院讲师,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经常开车带我们去教育部调研,那时为了获得一手资料和文献,我们多次到高教部和基础教育部访谈,到高教部图书馆查资料,Tafazwa不仅热心开车,还帮忙联络,成为我们在津期间的好朋友。
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执行主任PhyllisJohnson女士带我们参观了中心,与中心同事开展了座谈。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她带我们去东部城市穆塔雷拜访了非洲大学,我们获得了有关这所私立教会大学的很多资料和信息。我们在她穆塔雷乡下的房子里度过了非常愉快而难忘的周末,见识了非洲最美的乡间城堡。
期间,我们还调研了中国在津援建的两所小学,一所位于哈拉雷郊区,一所位于宾杜拉。哈拉雷郊区的小学校还没启用,我们在乡间路上碰到一个扛着锄头去田里干活的年轻人,他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听了我的调研问题后,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大段有关中非关系的想法。我们还见到了学校的看护人,他以前一直在承建学校的中资企业工作,对中国充满感情。援建宾杜拉学校的建筑公司老总开车带我们去了援建小学,见到我们,那里的孩子挥舞着中国国旗对我们说“患难见真情”。学校校长是位淳朴的老者,对与中国可能开展的合作满是期待。
自此次津巴布韦调研之后有了更多的赴非调研机会,经费更充足,去了10多个非洲国家。但是我们对津巴布韦调研始终印象最为深刻,那段日子有些艰苦,天气炎热干燥,我们每天中午都在津大教工食堂吃1美元的午餐,出门就和黑人同胞一起挤招手即停的小巴,随时都可能遭遇停水停电,这段艰苦的日子却让我们脚踏实地感知了最真实的津巴布韦,结识了热情友好的当地人,收获了最真挚的友谊。我们调研的范围不仅局限在当地教育问题,也调研了中国在津巴布韦的农业示范中心以及安徽外经等中资企业。
这本津巴布韦高等教育的书断断续续写了6年,我的几位研究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该书的撰写,他们是:龙秀、刘彩娟、杨莎、郭小晶、张冰、黄佳静、赵瞳瞳,其中刘彩娟、杨莎、赵瞳瞳都以津巴布韦教育问题为选题完成了硕士论文,龙秀、刘彩娟和我一起去津巴布韦调研,两个女孩子第一次去非洲,表现得非常勇敢和出色,津巴布韦的经历也成为她们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张冰同学还为本书初稿做了校对和文献排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和审校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一致谢!
本书付梓之际,正值非洲研究院建院10周年,谨以此拙作作为一份献礼。感谢为本书问世给予帮助、支持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感谢10年非洲学术研究带给我的充实与满足。
年9月
于金华柳湖花园
编辑
葛茜茜
非洲情怀
中国特色
全球视野
长按北京治白癜风的最好医院白癜风用什么药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ly/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