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猫哥记”的第15篇文章
全世界面值最大的货币——万亿津元。年1月16日,津巴布韦发行了这套新的货币,包括10万亿、20万亿、50万亿和万亿津元四种。那是一个通货膨胀
时期。
在这一超级通货膨胀环境下,有人赔本,有人则获利。
只要有货币的地方,通货膨胀就像一个幽灵,如影相随。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极为恶劣的通货膨胀。其中,一次发生在一战后的德国,另一次是在二战后的中国。
那是特别可怕那个时候,等于脱缰之马,就是早上你发的工资,大家赛跑去买东西,不然的话马上就贬值了。
货币给人们以自由,但当有人用它来制造通货膨胀的时候,它又如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危害大众。通货膨胀最终伤及的是伦理,是货币背后人们对传统劳动价值的尊重。随着通货膨胀的到来,投机者一夜暴富,诚实劳动的结果却是日益贫困。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观被颠覆,公平正义遭到破坏,一切社会秩序被打破了。
于是自由丧失,随后平等也丧失。正如我刚才所说,平等消失了,一部分精心挑选的特权群体从中受益。在我们这里,在西方,受益的是金融市场和银行,而民众的利益则受损,平等消失了。
十年前,刘明福承包了亩山地,承包期50年,约定租金每年元。合同签订中双方碰到一个难题:几十年的时间,元的承包费是否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个双方都在担心,他们的担忧这个人民币会贬值,而元承包费万一贬值了不值钱,我也有一个担忧,我担忧这个人民币不但贬值了不值钱的时候,建方就认为很吃亏了,那么这对我还是不利的。
最终双方找到一个办法,就是让承包费和黄金的价格挂钩:每年承包费按7克黄金的价格为标准。这就意味着,未来50年中,不管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承包费必须可以购买7克黄金。合同签订时,黄金价格是每克元,刘明福付了对方元。
也就是元是7克拉黄金,去年给7克拉黄金,但是这个价格就涨了多。
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开始担心纸币,担心它能能否保证自己的利益,他更相信黄金的稳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呢?是物价的不断上涨告诉这位中国农民,今天的钱已经不是过去的钱。从年1月到年12月这12年间,原油的价格从每桶25.21美元上涨到.26美元,涨幅3.14倍;也就是说,12年前,美元能够买到4桶原油,而今天,同样的美元连1桶也买不到。价格上涨的不仅仅是原油。玉米涨了1.78倍,小麦涨了1.54倍,大米涨了1.35倍;黄金价格从年的每盎司不足美元,到年,最高涨到美元以上,涨幅超过5倍。这种物价的普遍上涨,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结果就是同样的一笔钱,能够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作为交易手段,就要和整个经济规模相匹配,这是一个货币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货币的数量一定要和整个经济发展要动态匹配。如果说货币发展过快,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就是钱,膨胀就是多。那么,钱多为什么会成为灾难呢?通货膨胀为什么会伴随着货币的历史?它究竟有何奥秘?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它呢?让我们进入货币的世界,看看通货膨胀是如何附着在货币的历史上,看看它到底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每天早上七点,佛罗伦萨的商人们在钟声中摆出各种货物,一个小时后,他们将迎接第一批顾客。很早以前,这里的集市属于罗马,这样的情景是帝国繁荣的见证。在凯撒统治的时候,古罗马发行一种纯度很高的名为迪纳厄斯的银币,稳定的货币使罗马帝国商业繁荣。此后的一百年间,罗马帝国的经济和军事都处于全盛状态。稳定的迪纳厄斯保证了交易的公平,繁荣的商业也壮大了罗马帝国的力量。罗马的版图随之越来越大,公元1世
纪前后,罗马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与此
同时,支撑这个国家正常运转、并保证边疆稳定的军费开支也日渐增加。凯撒之后,国内的税收不再能支付巨额开支,稳定的局面被打破。罗马的皇帝们开始往货币中掺假,降低银币中白银的分量。这样,用同样重量的白银,可以制造出更多的银币,皇帝们就有更多的钱可以花。
这次通胀的原因就是罗马帝国的君主没能成功增加税收。既然没法增加税收,他们就利用铜、铁等来造币,以抵支出。
公元年,罗马帝国银币中的含银量只相当于恺撒时代的千分之二;到了公元年,只剩六千万分之一了。帝国政府用越来越少的白银,铸造出越来越多的货币,钱自然也就越来越不值钱。在那个时期,罗马的军服价格上涨了倍,小麦的价格上涨了倍。人们纷纷离开城市,回到农村,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重新被拾起,商品交换也几乎退回到以物易物的状态,帝国一片萧条,曾经的繁荣宛如过眼云烟。
通货膨胀既是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也是衰落的结果。说是原因,是因为军队得到的军饷的价值越来越低,军队不再想战斗。说是结果,就是说罗马帝国不再创造财富,因为它不再往外扩张,没有能给它带来新财富的新疆土。
通货膨胀有如此的力量,能让一个国家消亡,那它到底存在什么奥秘呢?在古代汉语中,货与币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货是货物,币是钱。货币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货与币如同天平的两侧,必须保持平衡,有多少货物,就发行多少货币。
当货币的数量增加,而商品的数量不变时,钱多货少,就要用更多的钱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当货币的发行被政府控制后,通货膨胀就更为频繁,更加严重。在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作为货币的时代,也不例外。与古罗马的皇帝们一样,希腊、中国、英格兰等国的统治者们也都在金属货币里面搀假,导致通货膨胀。公元前年,希腊属国塞拉库斯发行了面值超过实际价值四倍的锡制货币;公元7年到14年,王莽三次改革币制,发行大面值的钱币,结果使物价飞涨;到年的10年中,英格兰的国王们为了铸造更多的银币,将银币中的含银量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结果英格兰的物价上涨了40%。
货币可以用来换取劳动创造的商品,因此,货币代表着劳动。掌握铸币权的君主们减少了货币中贵金属的含量,或者干脆减轻货币的重量,制造通货膨胀成为君主们掠夺他人劳动成果的手段。
年,一个叫哥伦布的冒险家率领船队,带着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欲望,踏上了世界的财富探寻之旅。西班牙是15世纪西方世界新崛起的霸主。当时,世界各国的主要货币是黄金和白银。金银成为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为了获取金银,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越富有、越强大。紧随哥伦布的步伐,一大群西班牙人出发了,他们在美洲日夜开采。年中,一万八千六百吨白银、二百吨黄金从美洲运回到西班牙。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被西班牙占有。国家强盛的背后是人们未曾想到的通货膨胀。在那期间,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法国、德国上涨了1.5倍,英国上涨了2.5倍。
一种通胀是金属量的通胀,即货币中金属的成分减少。另一种通胀就是贵金属数量增加了,它们的价格就像普通商品一样会下降。人为什么有幻觉,你本来是一千块钱,但我又多发了你一百块钱,你认为你的财富又增加了10%,实际上是通胀了10%。但是你不知道,你作为一个个体并不知道。
没有人能寻找到通货膨胀历史与货币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精确对接,但两者交织的历史却越来越频繁。那么,是什么扩大了通货膨胀的规模,并使通货膨胀的恶果越来越严重呢?是纸币的诞生。18世纪初,一个名叫约翰·劳的苏格兰人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纸币计划。
在17世纪末,金融家们都定居在这条甘康普瓦街上,这条街从夏特雷、兑换桥开始一直延伸到巴黎外郊,在当时巴黎外郊并不远。这里是当时17、18世纪巴黎的学术中心、经济中心。约翰·劳是苏格兰人,他来到巴黎后也是定居在这里,就在这座楼里。我们身后的这座楼历史悠久,始于从17世纪末18世纪初,建筑很有当时特点,窗户很有当时特色。
坎康蒲瓦街,法国最早的纸币就从这里诞生。年,44岁的约翰·劳来到了这里,他此行要为法国解决一笔巨大的债务,在他看来,纸币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最好方法。年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他缔造的法国已成为欧洲第一大强国,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巨额国债——25亿里弗,但当年法国全部的税收不过1.45亿里弗。
当时法国政府一直想要摆脱这巨大的国债,在当时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增加税收,但是民众不买账。另一个办法是干脆销毁国债,也就是国家破产。
急于摆脱困境的摄政王选择了约翰·劳,并为他开启了一路绿灯。年,约翰·劳开始创建劳氏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约翰·劳缔造了法国的皇家银行,并垄断了纸币发行权。年,北宋政府发行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年,欧洲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在瑞典发行。18世纪初,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等大国都以金银或者铜作为主要货币,而此时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也以银币为主要货币。金本位制度的实行让纸币的发行受到黄金储备的限制。也就是说,要发行多少纸币,必须有等价值的黄金做准备。此时的约翰·劳想发行纸币,但他没有黄金。年,约翰·劳为纸币的发行找到美好的依据。他向人们宣布,他要开发密西西比三角洲,他说那里有大量金矿。凭借这个口头承诺,约翰·劳开始着手他的纸币计划。
我们现在处在17世纪到18世纪初密西西比公司的办公室里。
这是当时法国最富有的公司,它垄断着法国的对外贸易和货币发行。约翰·劳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发行大量的纸币刺激经济需求,纸币可以购买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同时抵消了巨额的国债。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价格不断攀升,半年之内从里弗涨到了里弗。股市的繁荣吸引了国外资金的大量流入,真金白银到了法兰西换成纸币和股票。在法兰西,从贵族到奴仆,从将军到士兵,都成了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东。
26:07有一本法国人所熟知的小说《驼背人》,就是讲述这段历史。小说的主人公驼背人便在这条大街上游荡。因为他驼背,所以就把自己的驼背当作写字台,给别人在上面填写购股书。
然而不久,从密西西比传来消息,那里不再有金矿可供开采。约翰·劳的纸币计划被揭穿,精明的投机者挤在银行兑换铸币和黄金,一时间巴黎金银匮乏、纸币贬值、物价飞涨。
这跟所有商品是一样的,如果生产太多同一类商品,超出需求,商品的价格便会下跌。这对货币也是一样的,称为通胀。当货币的价值下降,其它所有商品价格上升。这就是约翰·劳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大势已去,约翰·劳在圣诞节前,化装成女人离开了法国。约翰·劳纸币计划的失败破坏了法国经济,之后法国人诅咒银行和股市这些词汇达年之久,他们的愤怒一直持续到年法国大革命。因此卡尔·马克思认为:约翰·劳是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引导者。年,58岁的约翰·劳在威尼斯去世,法国报纸刊登了一篇墓志铭:一位苏格兰名人死去了,这位天才用神奇的数学法则,让法兰西倾家荡产。在威尼斯圣莫伊赛教堂后面,却有这样一段碑文:在此缅怀尊敬的爱丁堡人约翰·劳,法国最著名的金融家。
约翰·劳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认识到信用在经济里面所起的作用。他认识到信用是生产因素之一,决定着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当时非常新颖的观点。
他是一名先驱者,他透彻了解了什么是货币,他的问题在于他走得太快、太远。
今天,很多国家增加钞票发行,刺激经济增长。有人说,约翰·劳就是这一做法的发明者,但是,没有信用地滥发钞票导致了他的失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但是,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滥发纸币,不仅让人民屡次饱受通货膨胀之苦,也导致纸币毫无信用,断送了纸币与现代金融业在中国的命运。
中国最早使用纸币,但因为统治者滥发纸币,导致纸币毫无信用,纸币在中国始终没有被人们接受,没有能够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纸币的出现把通货膨胀变得更为容易,因为不再需要通过工匠去减少贵金属成分,只要拥有货币发行权,通货膨胀就成为可能;尤其当货币不再简单地作为一般等价物,而成为政治家手中的武器时,通货膨胀变得更为便捷和容易。德国货币专家许尔斯曼,他撰写的《货币生产的伦理》一书,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探讨了通货膨胀的问题。
国家用劣币筹资,但劣币无益有害,对经济贸易毫无益处。在我们这里,在西方,受益的是金融市场和银行,而民众的利益则受损,平等消失了,自由也消失了。
货币理论大师哈耶克说:货币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通货膨胀却剥夺了货币本身的公平与正义。那么,通货膨胀如何伤害百姓?谁又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呢?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通货膨胀可以告诉我们一切。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战胜国联合要求德国给予战后赔偿,并将赔偿签订在了《凡尔赛合约》中。当《凡尔赛条约》披露给德国时,整个国家都陷入了震惊和愤怒。德国将失去1/8的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将被归还法国,萨尔河的煤矿将被割让给法国,北石勒苏益格将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愿意成为丹麦的一部分,上西里西亚、坡森和西普鲁士将被划归波兰,莱茵河两岸永远非军事化,军队将被裁至不超过10万人,海军将被撤销,商船也将分配给协约国。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德国还要为自己的失败付出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这相当于4万多吨黄金。这笔巨债会不会让德国走上绝路?这在当时的世界上引起了广泛争论,在德国,对于合约的反应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
看看他们都对德国做了些什么!这对我们是不公平的!那时候我们被设了伦敦最后通牒,我们没有机会去谈判。在凡尔赛会议上,委员会只是确定了战争赔款数。
巨额赔款就像一枚青果,让德国刚刚建立的魏玛共和国难以下咽,况且战争本身已经让德国消耗殆尽。一战中的德国,是一个黄金换铁的时代。魏玛共和国发布告示,号召老百姓把金子捐赠给政府,以此筹集资金来制造战争用品,捐赠人将得到一块铁牌,或者是一根铁制的链子。
人们对这块奖牌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在胸前戴着这块奖牌的人会觉得很自豪。奖牌就像这样戴起来,以便每个人都能看到。啊,他戴了一块铁牌,他已经向皇帝捐献了他的金子。人们会对此感到极为自豪。
伊贝亚德在镇上小有名气,因为他收藏了德国面值最大的货币。战争对德国进行了一次巨大的经济瘦身。而战败带来的巨额赔款,更让德国无法承受。根据停战协定,德国必须交出一千辆载重汽车、五千台机车和十五万节火车皮。这对本来已经陷入困难的德国无异于雪上加霜。市场上物资紧缺,一切开始凭票供应。
这个是年的,一张购鹅的票券。意思是说,用这张卡我可以去商店,试试看能不能买一只鹅。可能那里没有鹅,毕竟是艰难的时期。很多东西都是在黑市上交易的。
年11月,剑桥大学年轻的教师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对《凡尔赛条约》提出质疑,他出版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从此在经济学界声名鹊起。凯恩斯在书中写到:想从德国挤奶,首先要保证它不被毁灭。凯恩斯担心各国要求德国赔偿太多,超出德国自身的能力,担心会因此酿成更大的悲剧。德国在一战时把苦果带给了别的国家,自身的痛苦也在不断升级。
那是博特罗普市的布罗斯·不哈尼尔矿区,是一个挺好的公司。旁边那个三角形的是某个建筑。下面右边的是波拓扑公司的房子。
这是东西欧之间往来的核心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便捷通道。鲁尔区的煤炭占德国煤炭总储量的3/4,纵贯全区的莱茵河与鲁尔河编织起发达的水路交通,与铁路交通一起,为这里的能源开发提供高效的运输体系。
鲁尔区是德国工业的龙头,这里曾经创造了德国40%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将用鲁尔区的煤向法国赔偿。年1月10日,法国、比利时10万联军占领鲁尔区,理由是德国没有按时赔款。鲁尔区已经被占领,德国还有什么可以拿来赔偿呢?无钱可还的德国政府开动了印钞机。这是由30多家纸厂、家印刷厂、台印钞机组成的庞大的生产线。
政府做出的回应是全面开动印刷机,市场上的货币开始膨胀,目的是资助人们起义,也就是人们说的消极抵抗,这导致了和年的恶性通货膨胀。
我们还有这张(钞票),它是汉堡政府印制于年8月底的,是1千万马克。通胀发展很快,你们可以看看纸币背面,是空的,因为他们想节约费用,只印刷正面。
年,德国印发了一万亿马克;年的前6个月,德国印发了17万亿马克。政府为了化解一个危机使用的货币政策,却为另一个危机埋下了种子。
德国有意地通过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是故意造成的,不是出于疏忽——来摆脱战争赔款。
德国政府和央行都认为应对公共债务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行某种程度上的通胀。
印发钞票解决了赔款问题,但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到年12月,德国的物价比四年前上升了四千八百亿倍。生活必需品均以十亿为单位定价。一公斤黄油价格两千五百亿马克,一斤熏肉要一千八百亿马克。在此期间,美元与马克的比率从1∶5.8崩溃为1∶4亿。德国创造了金融史上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
所有人都想马上摆脱货币。比如有人会去酒吧点上一杯啤酒,服务员端上啤酒,还没等他喝上一口,他就点了第二杯啤酒,因为当他还没有喝完第一杯啤酒时,啤酒价格就上涨了。
工人们拿着皮箱装工资,成箱的马克却毫无价值。孩子们用成捆的钞票堆积木,妇女们用钞票点火做饭,黑市上商品的价格奇高无比,德国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还债之后的轻松在这里荡然无存。德国的媒体与公众认为,犹太人为主的银行家与商人们的投机造成了通货膨胀,而共和国政府在打击投机上,软弱无力。于是,人们把矛头指向政府,有人干脆想推翻政府。年11月,一个年轻人在慕尼黑的啤酒馆发动政变,他号召民众撕毁《凡尔赛条约》,挽救德意志民族。这个年轻人叫阿道夫·希特勒,这本名为《我的奋斗》的书,就出自他的手。政府镇定沉着地继续印发这些废纸,因为,如果停止印发的话,政府就完蛋了。如果受惊的人民注意到,他们即使有几十亿马克,也只有挨饿的份儿,那他们一定会作出这个结论:我们不能再听命于一个建筑在骗人的多数决定的玩意儿上面的国家了:我们需要独裁。人们将通货膨胀归因于共和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要求
德国建立强有力的政府,这为希特勒纳粹独裁主张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通胀带来的社会问题使得德国政府难以挽回信心,特别是德国中产阶级,即那些有一定现金或者是债权储蓄的德国人。实际上,这些人的储蓄基本一夜蒸发。中产阶级可以是农场主,以及农业领域的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主,私营手
工业主,也可以是部分官员,就像前面所说的,他们的收入变少了。他们是纳粹党的大批支持者和选民。
通货膨胀下的民生艰难成为希特勒的上台的幕后推手,纳粹党迅速为德国第一大党。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通货膨胀扩大了战争的规模和持续能力,让更多无辜的生命被屠杀。在此期间,凯恩斯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想颠覆现有社会的基础,没有比货币贬值更绝妙、更可靠的办法了。历史证明,不单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也一样,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这样的观点,诞生在20世纪上半叶,但到今天,凯恩斯的观点仍在影响世界。
这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学校,从这里走出了8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崔琦。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是这里的老师,还有一位叫弗里德曼的学者,他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年,他发表的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影响至今。
弗里德曼是强烈反对通货膨胀的,他认为通胀是不合法的税收,超越法律之外。他强烈主张建立一个严格的量化的货币政策,就黄金在货币基础上得价值制定严格的指导方针,通过这种方式打击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谁是通货膨胀的真正受害者和受益者。政府用新印刷的纸币来支付修一条路的费用,表面上看,好像大家都得到了好处。筑路工人得到了工资,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和住房,这期间没有人缴纳更多的赋税,却凭空换来一条路。那谁在为路买单呢?答案是所有持有货币的人。因为新印刷的货币抬高了物价,人们持有的货币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而政府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在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政府的财政开支增加了,财政赤字也因为通货膨胀而稀释了。和弗里德曼不一样,在凯恩斯看来,温和的通胀对就业有利,当失业率上升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刺激就业,这对大部分政府而言是值得一试的手段。
凯恩斯说,在一个下降的趋势中,或是经济衰退甚至是萧条时,通货膨胀不是一个国家的焦点。甚至你不得不接受某种通货膨胀走出来。
基本思想就是轻微的通胀能够刺激经济发展,为企业、家庭创造更高的收入,也带来更多的花费,尤其是消费方面,因为它为企业带来利润,而企业也相应地花费更多,如此类推,经济活动十分活跃。
你用发行货币来刺激经济,可以,但是过了一定的度它就不可以了,你一过它就变成了一个泡沫,变成了一个虚假的欺骗。所以那么这个度到底在哪?在什么阶段能够控制住?这个问题我觉得现代社会实际上没有回答,现代的人们也没有完全回答这个问题。
在学术上,弗里德曼与凯恩斯是两位并驾齐驱的大师,他们相同的是强调竞争、强调市场定价、强调私有财产;不同的是对货币政策的解释。在各国政府中,政治家们更愿意采纳凯恩斯的主张:印发货币,刺激经济增长。凯恩斯开出的这一处方,成了各国政府不分场合、不分病情的灵丹妙药。
因为通货膨胀是制造过量发行钞票,所谓的注水,是可以政府单方面可以实行,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这个时候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决策最容易,而恶果反应相对最慢,因为分散,等它反应出来的时候已经是N年之后。
货币政策就像美丽的罂粟。人们看到了罂粟的美丽,却忘记了美丽与诱惑背后的毒性,或者说毒性的程度根本没有人能去定量。而经历过通货膨胀的人们仍然难忘期间的伤痛与无奈。80岁的莱伯特出生在中国天津,二战后回到德国。当时的德国正经历着战争之后的通货膨胀。
年,我刚上中学的时候,我和母亲、姐姐、哥哥一起去吃饭,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我的母亲拿出钱包,找了一会,拿出一张纸币,()手开始发抖,我说我的天哪,到底发生什么了?
当时的莱伯特并不知道,他花掉了一家五口一个月的生活费。通货膨胀让普通人的生活失去保障,这一恶果与货币介质无关,跟时代无关、与国家的发展程度无关。唯一与之相关的是货币发行者是否尊重人们的劳动,是否尊重货币所代表的信用。刘明福很骄傲,他认为拿黄金做比价是很先进的事情。但近年来物价的连续上涨,让他心里没底,他权衡许久,把一部分股份又卖给了别人。
因为我现在一直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了,我先卖股份,因为我那50多岁了,先套现先用着,以后市场变化,都说不清楚,管它对不对,先套点现,我已经在这里干了15年了。
一个普通人无权决定谁当美联储主席,无权决定谁来决策货币政策,更无权决定发行多少货币。但人们知道,靠攒钱来积累财富的时代已经过去。老百姓应该是把这个货币,第一不要存在家里,第二也不完全是放在银行。因为我们老说从投资风险的角度,是十个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头,它应该分散风险。
对老百姓来说,只能是寻找相对保值的资产,比如说地、房子、黄金、耐用产品。对于有能力的企业家,他选择相对通货膨胀剥夺比较低的产业进行转移投资。对于更有势力的富豪就采取国家对冲,如果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低就往美国转,如果认为德国的低,就往德国转。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货币本身并非财富,一个国家的富裕不在于用以实现货物流通的货币的数量,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丰富。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增加了钞票的发行量。截止年5月,美国增发2万亿美元,中国增发44万亿元人民币,日本增发82万亿日元,英国增发5亿英镑,欧元区增发亿欧元。各国竞相增发钞票成为当下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人们在饱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各种伤害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它伤害的伦理,破坏的货币本质的劳动,打破的公平、平等,甚至对整个社会伦理及核心价值观念的摧毁。
猫哥,一个信仰区块链价值的程序猿,区块链分析师,区块链Dapp开发者、播链发起人、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每一个有价值的评论,都会得到猫哥真诚的回复。
此刻行情:BTC:.78/ETH:.24
Ps:本文依据央视《货币》纪录片第六集“通胀之殇”整理,有删减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ly/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