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具有迷人的色彩,为人们所称道。但你知道吗?金鱼可是“变色龙”,在其一生会发生数次变色,随着身体发育过程,逐渐发生着改变,常常会引起初学养鱼者的困惑。报纸上时常见到报道:有人买了几条黑色的金鱼,经过数月饲养,变成红色,以为异事。其实金鱼的这种变色现象,很久以前就被人发现。
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述异记载:晋恒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也。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春末生子于草上,好自吞啖,亦易化生。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银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其肉味短而韧。物类相感志云;金鱼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又有丹鱼,不审即此类否?”近代著名民俗学家金受申在《老北京的生活》一书中也有提到:“龙睛鱼以颜色分别高下,故能于鱼的颜色不同,分出难养易养的不同。龙睛鱼由卵晒出后全为黑色,经过相当时间之后,开始变色。有白色的,最先现出,其他颜色的因换水关系,其变色迟早要出现。如鱼商欲冒充“墨龙睛鱼”时,便用花红龙睛秧子老水屯养,少见日光,可以三四年仍是黑色,足蒙外行眼目。龙睛鱼变色以后,才能鉴别种类的高下,其眼、身、尾,只是必须具备的条件罢了。”
那么金鱼的这种变色现象究竟是和原因呢。金鱼的始祖是鲫鱼,鲫鱼和其他一般鱼类一样,并没有十分鲜艳的色彩,而且自然条件下,体色过于鲜艳,起不到生态保护色的作用,会被天敌发现,难以存活下来。而自然界中出现体色突变为红(黄)颜色的鲫鱼,为中国人发现后,认为上天所赐,寓意吉祥,人工饲养起来,不再参与自然界的竞争,使鲜艳的体色得以留存。近代,杂交育种方式的采用,又进一步使金鱼的色彩丰富起来。金鱼的颜色是由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白色反光(鸟粪素)细胞、蓝色反光细胞组成。当其中一种细胞排列密度大时,鱼体即呈现此种色彩。不同色素所占比例的不同,所组成的体色也各异。金鱼祖先鲫鱼身上拥有所有这些色素细胞因子,只是不够浓密呈现青灰色罢了。而一种或几种色素细胞的缺失,则显现出剩余的颜色组合,复色金鱼由两种以上的色块组成,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图案。如同天然的调色板,运用几种原色,调配出美丽的色彩。
金鱼一生的体色会发生三次改变。第一阶段鱼苗时期的变色。第二阶段幼鱼时期的脱色。第三阶段老龄时期的褪色。
第一阶段鱼苗时期的变色
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体色为透明,后逐渐逐渐变为青灰色。白色和五花金鱼的变色开始时间较早,幼鱼的变色从孵化后一个月开始,短的变色期在25天,长的要在一两个月。此期间金鱼从青灰色转变为浅白色、黑色、浅紫色以及肉色等,以后浅紫色变深成紫色,肉色则逐渐出现黑斑形成五花的色彩,而黑色则会变为白色、红色,也有一直不发生改变,颜色逐步加深,成为黑色的。影响金鱼育苗变色的因素有:
遗传:鱼苗主要受到亲鱼遗传因素的影响,除去杂交的影响外,鱼苗将在最迟4个月后,变成亲鱼的颜色。而且若亲鱼在变色时期过程快的,则其后代的变色时间也短。对于养殖户而言,变色时间缩短,可以节省金鱼养殖时间,提早上市时间,从而节省成本。选择变色较早的金鱼个体作为种鱼,可以加快该品种变色速度。
温度:水温越高,金鱼的新陈代谢就快,变色过程也会加快。与此相类似,增加换水频率,也会激发金鱼的生长。但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使金鱼的变色过快,如不加及时控制,有些品种如红顶白高头(鹤顶红)在体色退色后,头顶的红色也失去控制继续退去,失去“鸿(红)运当头”的美感。
光照:金鱼的变色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金鱼的变色就会加快,用清水养鱼,由于水体的透光性好,有利于鱼苗接受到更多光照,因此变色过程快。但是过强的光照也会使金鱼的体色变淡,影响观赏价值。
饵料:金鱼在鱼苗期摄食的饵料中营养成分,也会对变色造成影响。生长有大量螺旋藻类的绿水中,含有胡萝卜素,因此金鱼在绿水中变出的色彩更为鲜艳。此外,活饵中,富含能够增加金鱼体色的甲壳素物质,也有类似作用。
第二阶段幼鱼时期的脱色
经过第一阶段的变色以后,金鱼的色彩已然接近于亲鱼的体色,但有些复色金鱼的脱色过程才刚刚开始。传统观念认为,金鱼的第一阶段的变色和第二阶段脱色是一个过程,笔者认为脱色体色发生改变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在五六十天内变色完成,有的则要历时二到三年。而且,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加快变色速度,而第二阶段是合理控制脱色的过程。如果笼统地放在一起,不便于复色金鱼培育的探讨。例如:有些蓝蝶尾完成鱼苗期的变色后,一些个体的体色继续脱色,形成黑白蝶尾(喜鹊花蝶尾)------继续脱色只保持鱼鳍、体侧两道竖线,则形成了著名的金鱼品种“熊猫蝶尾龙睛”--------熊猫蝶尾龙睛鱼体两侧竖黑线退去后,形成十二黑蝶尾也极具观赏价值------但是如果黑色继续退去,则体色变为灰暗的白色,观赏价值就大大降低。这一脱色过程历时很久,有的长达五到六年。因此将此过程独立出来研究很有必要。
复色金鱼品种在脱色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色彩分布的个体。局部如:口、眼睛、鱼鳍保持脱色前的色彩,而鱼体脱色为白色、红色的个体,这类金鱼颇受市场欢迎,并将其赋予魅力十足的名称:铁包金兰畴、牡丹高头、十二红(黑)狮头、十二紫(红、黑)蝶尾等等。尽管这些“品种”是一种过渡色,但如果饲养得法,这种色彩组合可保持较长时间。因此养殖者需要尽可能延长个体体色保持在“最佳”状态,采用适当手段,不使其继续脱色。
亲鱼优选:体色受到遗传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对于复色金鱼要选择,色彩较为稳定的亲鱼个体。亲鱼至少要在2龄以上,并且还保持着浓艳的颜色。对于腹部出现红色的黑色、紫色金鱼。以及鱼鳍根部已发生早期脱色现象的亲鱼就不要采用。
减慢发育:减少光照和换水频度,将金鱼至于室内,使其不直接接受阳光直射,如果室内光线过暗,可以人工补充2-3小时灯光。用老水进行饲养,由于金鱼的活动减少,摄食也少,从而降低新陈代谢,金鱼的体色也就能较长时间保持。
增色饲料:近年来,观赏鱼人工增色饲料的出现,对于金鱼快速“发色”和控制脱色,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生产中出于成本考量,采用较为廉价的类胡萝卜素饲料添加剂。家庭饲养更可使用增艳效果更好的虾红素。
第三阶段老龄时期的褪色
金鱼在养到三、四龄以后,大部分个体出现退色现象,进入到老龄退色时期。如:五花金鱼原有的黑色斑点逐渐褪去,变成红白类品种。墨龙睛和墨狮子头等品种体色中黑色逐渐褪去,转为红色。即便是最为稳定的白色、红色,也存在白色的光泽变得暗淡及红色变为橙黄色的趋势。但也有少部分个体或因品种优异,或因饲养得法,退色不明显。金鱼进入到老龄以后,容易患病,并且很难治愈,一般寿命也就在6到7年,因此部分个体能终其一生,保持色彩不变。金鱼的老龄退色本属正常情况,但如果由于饲养过程中不注意金鱼生长的控制,常年在高温、人工饲料甚至激素刺激条件下生长,也会出现提早老化的情况。在日常饲养中,对于老龄金鱼要控制饲料投喂量,饵料保持在成长期的1/2左右即可。因为老龄金鱼游动减少,投喂的饵料转化为脂肪堆积,加速鱼体老化进程,颜色自然也难于保持。
对于金鱼的变色,很多学者和从业者做过研究,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复色品种遗传方面还有着很多疑问,这也是金鱼独具的神秘之处。相信随着金鱼行业为更多人所重视,掌握变色规律,甚至培育出新的颜色品种的日子为期不远了。那么以上介绍了那么多关于金鱼的知识,大家是否心痒痒的想要进购几条?虽然金鱼在冬季不需要加温,但是冬季的金鱼选购要谨慎哦。
冬季购买金鱼比其它季节有更多的学问,因为春、夏、秋三季水温变化要比冬季相对小一些,尤其是北方地区十分寒冷,且鱼市一般大多开在室外,水温不宜控制,这时购买金鱼一定要小心,稍不留心购买了病鱼或金鱼拿回家去,护理不当,造成了麻烦就会后悔晚矣。所以如果冬天打算养金鱼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注意观察失鳔: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卖金鱼的商贩没能够很好的控制水温,造成水温急剧下降,这时就会对金鱼的鱼鳔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引起鱼鳔病。在冬季,如果细心的鱼友,就会发现有些金鱼肚子朝天,虽然这样的金鱼仍然会存活一段时间,但失去了观赏性。
2、注意观察栽头:
有一些鱼贩将水盆中的水面高度降低,这时,有病的金鱼就不在倒栽葱的浮在水面上,会和其它正常的金鱼一样,不留心是看不出来的,这时就需要挑选金鱼时一定要注意,别将病鱼选回家。
3、注意观察掉鳞: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在室外售鱼时水面经常会结冰,因为水域很小,金鱼在游动或人捞鱼时,鳞片会很容易被冰茬刮掉,如果大面积掉鳞,金鱼就会很难护理,还应注意的是,冬季金鱼很容易会被冻伤,如果发现鱼表有红色的血丝,不要购买这样的鱼儿。
4、注意回家过水:
还应该提到的一点就是,将金鱼买回家去,千万不要马上将金鱼放入鱼缸中,因为这时袋子中的水温和你家中鱼缸的水温差异很大,正确的方法是先将袋子连同金鱼一起放在鱼缸中,待袋中水温和鱼缸温度一致后,再将金鱼捞入鱼缸中。过水时间相对其它季节要长些。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ly/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