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美景 >> 正文 >> 正文

津巴时讯梅生津巴布韦漫步之石雕记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18/1/28

“津巴布韦是一颗梦幻的石头。”

——梅生

非洲,保有着这个星球原始古老的模样,空旷、自由、辽阔,神秘而狂野。而非洲南部重要的文明发源地——津巴布韦,同样散发出蛊惑迷幻的气息,令人向往。而著名摄影家梅生便漫步于此,用光影镌刻着津巴布韦的历史人文、生态自然,展现了和谐的津巴极致之美。既有记实的灵魂,也有超凡的魅力。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著名摄影家梅生聚焦津巴,探寻津巴的石雕文化。

雕刻在石头里的灵魂

津巴布韦人与石头有着天生的缘分。

津巴布韦的石头是黑色的,与津巴布韦黑人的皮肤有着相同的质感。在那些偏远的山村,住着一些世世代代与石头打交道的石雕艺人,一锤一凿,心手相应,石头上留下的只是感觉,感觉里有清新的呼吸,感觉里有血液的脉动。那些石雕里有身边的鸡和狗,有林中的象和狮,有阳光下的男人和女人。有些极写实,能触摸卷曲的毛发,能对视灵动的眼神。有些极抽象,能看到大脑里的思维,能撞上游走的精灵。

石雕艺人从来没有经过艺术教育,从不迎合别人的审美意识,只是恣情任意地让自己的灵魂在石头里歌唱。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表现主义,但是表现主义的本质在他们的骨子里。八岁的孩童和八十岁的老人都会有着异想天开的表现想像与现实存在的完美结合。他们会把嘴巴放进耳朵里,让眼睛来听,让嘴来看;他们会让乳房长在脊背上,每天接受阳光的抚摸,甚至是男女同体,爱的欢娱没有丝毫距离。

他们在两千年前看到了风行世界的后现代,让今天的后现代派艺术家们心悦诚服地跪倒在这些黑色的石头面前。毕加索,马蒂斯,洛克菲勒家族和威尔士王子,纽约现代美术馆和罗丹艺术雕塑馆,都惊叹于这些“世界上最不为人所知的雕塑家”,当西方的艺术圣殿里恭敬地奉迎这些来自津巴布韦的石头时,整个世界发出一片惊呼。

离开首都哈拉雷,越野车一路向北,经过公里颠簸的山路,来到一处叫做腾歌耐歌的小山村,多么好听的名字。中文译者特地选择了那些富有诗意的汉字叠加在一起,字面上无确切的含义,却又是一种感觉的暗示。小村周围是馒头样的石丘,舒缓的线条让这些石丘充满想像。石丘里面埋藏着取之不尽的蛇纹石,孔雀石,乌石。白天,石丘的岩缝里会沁出一丝冰凉的空气;晚上,会有幽暗的萤光在跳跃。

山民们说,那是祖先的灵魂在歌唱。树林中,荒草中,到处是完成的或未完成的雕刻,山民们绝不会混淆,有时仅凭一记凿痕即可判断出是谁的作品,没有两件相同的作品,因为没有两个人的想法是相同的。意识的轨迹流过石头,那些凿痕就把意识固定下来。山民对石头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在挑选石材的过程中,当找到那些符合自己想法的原生形态时,灵魂立刻会钻进石头,鬼使神差地三五下雕凿,或许就会留下旷世绝伦的艺术珍品。

拍摄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艺术家们都很友好,会给我提供尽可能的拍摄空间,可是那些黑人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有着相同的气质和相同的质感,影响已无法把他们理智地分开。我尽量调动我大脑里的技术信息储存,用既往的经验来调节光影、层次、侧光、逆光、反光、补光,但结果仍然差强人意。

我无奈地听天由命,任凭感觉按下快门,结果却往往出乎意料。我明白,对于艺术来说,一切预先设计都是僵硬的躯壳,鲜活的意识会让结果充满生命的力量。如那些丛林里古老部落的祭祀仪式,形式和过程都不可知,仅凭一种暗示,随着意识的流动,那结果却像平衡石般找到奇妙的支点。

当思想平庸时,相机也无奈。

当艺术回归到意识的本原,艺术家和艺术品都找到了表现的方法和存在的理由。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