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带你走进非洲百姓,走进非洲社会,走近非洲名人,走进非洲文化,走进非洲华人,走进非洲奇观,走进非洲历史。
袁南生,中国驻苏里南共和国大使,年调入外交部后,先后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首席馆员、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外交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兼党校教务长、中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大使。生于湖南省益阳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先后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教授,高级经济师,曾先后在湖南省益阳市医药公司、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湘绣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湖南省第二轻工业厅、湖南省二轻工业集团总公司、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工学院工作,曾任公司负责人、党政机关处长和大学校长。
序言/前言
走进非洲四忌:年,丹麦女作家凯伦·布利克森出版了《走出非洲》,该书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肯尼亚风光、原始淳朴的非洲民风以及白人种植园主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根据这部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还在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故事片奖。如今,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不少街道、医院等建筑以“凯伦”命名,凯伦博物馆成了当地著名的景点和文化活动场所。年年底的一天,我走进了凯伦在内罗毕的故居。在所有与非洲有关的书籍和影片中,许多人至今最推崇的还是《走出非洲》。当一曲缠绵悱恻的音乐随着银幕画卷的展开在我们心中悠悠奏响,那段交织着生与死、欢乐与忧愁的深情往事就娓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走出非洲》,我们记住了凯伦,也重新认识了非洲。原来,非洲并非只有人们常联想到的“炎热”、“贫穷”、“疾病”、“灾荒”和“战争”,那里也有水天一色、设施优良的港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丰富而原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纯美憩静的葡萄酒乡,以及感彻心扉的爱情。非洲代表着原始,代表着久远,代表着神秘,代表着朴素。非洲意味着没那么多虚伪,没那么多做作,没那么多狡诈,没那么多心累。因而,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狂野性感的动物、节奏热烈的土风舞、原始豪迈的羽毛装饰,单纯质朴的人际交往等等,越来越令人向往。非洲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明显提升,世界主要力量加大了在非角逐和对非投入。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交往和合作大幅攀升,想到非洲旅游的、淘金的、采风的等等,越来越多。于是,一个如何走进非洲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眼前。从走出非洲到走进非洲,反映了非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何走进非洲呢?笔者从对非交往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走进非洲务必注意四忌。忌用有色镜看非洲,把非洲看扁了。提到非洲,一些国人脑子里的印象就是六字:“脏”、“乱”、“差”、“热”、“穷”、“病”,这种印象并不准确。有这种印象,就好比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非洲,就很容易看不起非洲,如果看不起非洲,怎么可能与非洲人打好交道?长期以来,西欧人把非洲看成是自己的后院,对非投入最多、援助最大,非洲是欧洲人旅游最热门的地方,非居民中外来移民最多的是欧洲人,混血儿主要是黑人与白人的后代,相比之下,华人融入非洲当地者的比例比白人、印巴人等要少得多,与黑人通婚者极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同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非洲,对非了解不够,对如何同非打交道重视、研究不够有密切关系。同非洲打交道,首先要准确把握非洲的本质特征,特别是要弄清楚我哪些地方比不上非洲,哪些地方离不开非洲。我觉得以下四点非常重要:一是非洲是人类的诞生地。年9月,美国古人类学家李·伯格和南非地理学家大卫·罗伯茨,发现了11.7万年前人类祖先脚印的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的足迹。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年中国科学家褚嘉右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当西方殖民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封阶段时,非洲就已出现沸腾的生活。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世界上有多种农作物起源于黑非洲。非洲东海岸自古以来就贸易繁盛,早在纪元前就有盐铁交易。15世纪上半叶,非东海岸派使者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非洲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的文明。非洲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非洲是世界上原生态保留最多、最集中,天工造化最奇特的地方。非洲自然增长率世界第一,空气最新鲜,云彩最美丽,动物最多,植物种类最丰富。试想一想,博茨瓦纳人均10个人1头大象,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肯尼亚几百万只火烈鸟在纳库鲁湖里繁衍生息,几百万头角马每年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之间定期集体迁徙,那是何等的壮观!在津巴布韦打高尔夫球,球场上猴子、羚羊、野猪、狒狒等野生动物看着你打球,那是何等的惬意!南部非洲四季开花,终年不冷不热,那是何等的舒适!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最大的裂谷——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等,都在非洲,所有这些都是人世间罕见的奇特景观。三是非洲拥有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种矿储量世界第一。非洲的铂、锰、铬、钌、铱等矿藏占世界总储量80%以上,磷酸盐、钯、黄金、钻石、锗、钴和钒等矿藏占一半以上,铀、钽、铯、铝矾土、氟石、锆、石墨和铪等矿藏也占30%以上。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沙漠是巨大的能源宝库,地下蕴藏着大量石油,其周围的尼日利亚等都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仅利比亚日平均采油量高达万桶。南非是世界上最大黄金生产和出口国之一,迄今已生产4万多吨黄金,占人类历史上黄金总产量的五分之二。赞比亚铜蕴藏量达9亿多吨,约占世界蕴藏量的15%,年平均产铜约36万吨。去年我国自非进口的前十类商品全部为资源性产品,其中从非进口原油.5万吨,占我原油进口总量的32.5%。对比非洲,国人是否还会盲目抱有“地大物博”的心态?四是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外交基础,非洲是基础的基础。非洲50多个国家,其政治态度和投票倾向哪个大国都不可小觑。在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申办奥运会等重大问题上,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给予我国有力支持。我国发展离不开与非洲的密切合作。忌用哈哈镜看黑人,把黑人看歪了。所谓用偏光镜看黑人,就是不平等地看待黑人,对黑人不是重视,而是轻视;不是平视,而是俯视;不是敬视,而是歧视。有人称黑人为“黑鬼”、“黑工”、“黑子”,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黑人对这类称呼很在意,有的公开抱怨,有的还提出抗议。个别人瞧不起黑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黑人不了解,特别是对我们应该向黑人学习的地方不了解。如果对黑人不了解,怎么走进非洲跟黑人打好交道,交好朋友?了解黑人的特长、习性、特别是了解黑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对于走进非洲与黑人真交朋友,交真朋友,非常重要。走进非洲,要了解黑人的天赋能力。黑人天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非洲一个高中生,就已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或葡萄牙语,甚至会几种欧洲语言。一般黑人除了能说本民族语言,还会一两种欧洲语言。津巴布韦农机部长马蒂博士能说15种语言,但其专业是农机。黑人具有歌舞天才,几乎人人都是歌唱家、舞蹈家。黑人是天生的运动健将,其爆发力、弹跳力、冲刺力、持久力远非他洲一般人可及,国际许多篮球、足球、拳击巨星都是黑人就说明这一点。走进非洲,要了解黑人的性格习俗。以津巴布韦人为代表的南部非洲黑人为例,黑人许多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学习,例如:黑人讲究整洁卫生,厕所、厨房出奇的干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贴广告,勤洗勤熨衣服,该穿短袖穿短袖,长袖衣服不卷袖,不少黑人来上班时西装革履,上班时换上工作服,下班时在单位洗个澡,然后又西装革履回家;讲究文明礼貌,不吵架,即使是生人也打招呼,不光膀子上街,如果晚上要娱乐到很晚,一般事先跟左邻右舍打招呼;讲究遵守秩序,自觉排队不加塞,基本没有野蛮超车;讲究克制忍耐,天大的困难,一般也能随遇而安;讲究尊老爱幼、女士优先,黑人以长辈为尊,津巴布韦65岁以上老人、5医院医疗免费。讲究动物保护,把狗、猫当成家庭成员,狮子、犀牛、河马、大象等分别是黑人家族的图腾崇拜对象,如果这家图腾是牛,他们就不吃牛肉,不少黑人不吃这肉、那肉,原因就在这里。黑人对我们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饭店吃饭来回敬酒,上车下车争先恐后,一点小事就脸红脖子粗等看不惯。对我们有人吃狗肉、吃动物下水有反感,对我们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边走边吃,衣服邋遢瞧不起,经常私下议论我们有人不讲卫生。一些华商把国内一些不好的做法带到国外,例如,当地执法人员上门,总是塞钱塞物。其实,在当地只要没违法,执法人员再上门,也不需多交分文。久而久之,当地执法人员有事没事总上华商的门,因为他们知道来了总有收获。走进非洲,要了解黑人的价值取向,尊重他们与我们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黑人虽然不如我们富裕,但自我感觉良好,幸福指数很高,宗教和精神生活丰富,不要以为我们较黑人富裕就可赢得黑人尊重。黑人不断呈现西倾趋势,西式民主制度进一步在非扎根,这方面与我们共同语言在减少,不少黑人认为他们经济上不如我们,但在尊崇、坚持普世价值方面做得比我们好。因此,要使黑人更好地了解我们,我们必须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防止他们误以为我们是在“宣传”,在“灌输”,在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忌用放大镜看自己,把自己看高了忌用放大镜看自己,就是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不可把中国在非影响看得过大,把中国作用看得过重,把中国形象看得过高。当然,不少非洲国家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代言人,老一代及当前领导人中,大多对中国较为信任,非民众对中国亲近感较强,双方对许多国际问题看法一致,中国与非打交道确有西方不可比拟的不少优势。但是,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在非洲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准确把握中国在非影响力,切不可把中非关系看成是先生与学生的关系,更不可把中国对非援助和支持看成是“施恩”与“受恩”的关系。因为,这样不符合事实,而且如果这样看问题,与非洲人打交道时难免趾高气扬,颐指气使,难免流露出大国沙文主义的情绪。笔者曾看到,有人对非洲人说:我们来这里不仅为你们输血,更帮助你们学会造血;不仅送你们鱼,更教会你们如何捕鱼。这种援助思路没错,但这样讲难免有居高临下之嫌,难免有负面影响。走进非洲,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中非传统友谊。传统友谊是中国与非洲打交道的良好基础,但光靠传统友谊不能保住老朋友,发展新朋友。不错,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为他们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做出了贡献。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申办奥运会等重大问题上,非绝大多数国家都给予中国有力支持。同时,也要看到,以前中国对非来说,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者和经济建设的援助者,双方是同志和战友关系,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但现在中国身份多了,承包者、推销者、合作者、投资者和竞争者,这些行为建立在合作和互惠关系基础上,核心是利益关系,既然是利益关系,就难免有矛盾,甚至有冲突。中国政治行为易与西方区别,而中国经济行为,特别是作为承包者、推销者、合作者、投资者的行为在非洲人看来恐难与西方区别。现在,一些非洲人以实用主义态度处理对中国的关系,与他们打交道必须适应这一新情况。走进非洲,要用自我解剖的眼光看待中国自身不足。例如,当年白人来非时,既倾销廉价优质的物质产品,也推销影响久远的精神产品,哪里有白人商贾,哪里就有传教士,市场开拓到哪里,哪里就有教堂、学校、医院等,白人不仅改变了黑人的物质世界,而且改变了其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中国出口产品良莠不齐,损害了非洲一些消费者的利益;中国一些商人经商时,在反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慈善努力方面确需加大力度;中国在制度影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文化等方面对非影响力远远低于中国经济影响力,中国在非经济活动多,文化活动少;对非经济投资多,文化投资少;非洲使用中国产品的多,熟悉中国文化的少。与非洲打交道,交朋友,要在声气相投、灵犀相通方面多下工夫,只有这样才会有共同语言,才会有朋友和哥们。要改变过度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