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星期日邮报》记者企坦巴年5月31日报道,津巴布韦本国生产的必需品价格与进口商品相较,高的让人不敢去“爱”,这同时反映出本地生产商和零售业者存在哄抬价格,欺诈消费者的无耻行为。
本国生产商们把高价格归咎于高成本,然而高价商品毋庸置疑会带来高利润率。拿津巴布韦的主要食品之一,玉米为例,从赞比亚进口玉米的价格是每吨-美金,而国内玉米面的价格却是每5公斤3.5美金,一吨价格就会飙升到-美金。在磨玉米面的同时,磨坊主们也会获得副产品-玉米麸皮,撇除玉米面的高利润,玉米麸皮同样可以以30吨美金出售。
在这样一个商品流动性相对不活跃的环境下,主要食品价格的疯长更加肆无忌惮。
一些公司选择直接进口磨好的玉米面,零售价仍然比国内便宜,这对于国内消费者是好事,结果,本地的磨坊主们千方百计阻止进口,甚至把农业机械与灌溉部部长梅德告上法庭,要求停止授权此进口许可证。幸而高院并没有支持其请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抱怨本地玉米磨坊主哄抬玉米面价格,使玉米面价格翻倍。
“进口美金一吨的玉米,加工后竟以每吨美金卖出,这对于本国的主要食品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犯罪。政府必须介入,维护消费者权益,制止这些贪得无厌,一切向钱看的磨坊主们的行为。”
另一方,津巴布韦谷物碾磨协会主席姆撒拉拉则坚称玉米面的高价来源于高成本,并未给他们带来高利润。他强调,进口的玉米并非美金一吨,而是美金一吨,并且,他们卖给零售者的价格是10公斤4.8美金,而市场上的十公斤6-7美金,是零售者自行定价,与协会无关。进口基本商品如:食用油,肥皂,牛奶和大米也比国内生产的同类商品便宜很多。
津巴布韦工业新联盟主席莫约先生对于进口与本地商品物价不一致,列出以下相关因素:津巴布韦昂贵的劳动力,交通,电费,金融(贷款利息)和名目繁多的赋税。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本地商品缺乏竞争力。相较之下,邻国南非,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和赞比亚的劳动力成本比津巴布韦低30%,而交通和电费则比津巴布韦低超过25-30%。据一份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津巴布韦进口增长速度比出口速度高出两倍多。表明“津巴布韦制造”正渐渐失去竞争力。
津巴布韦消费者协会执行董事罗斯麦瑞指出,在本地高质量但高价格的商品面前,消费者望而却步,不得不选择价格低廉的进口商品。她说:“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首先提高农业方面的机械化水平,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价格,重新获得消费者青睐。”
政府内阁针对此问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降低行政审批费用,降低各种许可证办理费用,减少征税以及降低执照审批费用,鼓励独立电站的建立,并授予执照以降低电费等等。但能否扭转“津巴布韦制造”价格高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津巴布韦时报
-times
了解津巴布韦、了解非洲的窗口!
记录华人在津巴布韦的足迹!
展现津巴布韦的美丽风光和淳朴民风!
共同见证华人的非洲传奇!
与我们联系
邮箱:zimtimes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