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养金鱼
贾旭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外祖母乘鹤西去那年我3岁,因我父母是双职工,我就像一支“接力棒”传到了我外祖父手里。白天,我们住的河东区郭庄子那两间大平房里,就只有我与外祖父相伴。晚年的外祖父遭遇了一段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凭借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己营造的惬意生活,使他基本度过了一个安逸、快乐和幸福晚年。
我们住的那两间大平房的外屋阳面有一个近二十平方米长方形的小后院,那是我们家房屋重建时外祖父要求拆掉半间房子留出来的。小后院西面有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胡同,那是我家和邻居房子之间留的滴水檐,小胡同尽头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狭长的储藏室,那里堆放着煤、旧木材及杂物等。外祖父在小后院里种树养花养鱼,可谓柏树、石榴树绿色成荫,牡丹花、月季花、蝴蝶海棠花枝颔首。一红、两灰的大泥瓦盆里,金鱼游动,最吸引眼球的当属龙井鱼,白身子、红帽子、红尾巴,它们在水中轻盈游动时的样子,很像舞动长裙翩翩起舞的精灵。小后院地面铺的是旧青砖,一些经常踩不到和阳光眷顾不到的地方,竟长出了绿苔。这是一个充满绿意、惬意、灵动,让人能够小憩、放松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承载着我童年故事的小院。
外祖父为了养金鱼,隔三差五的清晨就要带着我到河东区复兴庄铁道那一带的水坑里捞鱼虫子。捞鱼虫子的工具是外祖父自己制作的,长竹竿头上用铅丝围成一个圆圈,用白纱布做成一个长长的园桶,一头缝在铅丝圈上,另一头可扎起或放开。每到捞鱼虫子时,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晨光中,一个瘦老头扛着捞鱼虫子的工具,领着一个五六岁的白胖外孙子,迎着朝阳快乐地走在郊外的路上。每次捞鱼虫子时,外祖父都站在坑边舞动着工具,我则在旁边观战,听话的我决不会乱跑。我每次都要催促外祖父快回家吧,外祖父都要说:你数着再捞下我们就走。于是,我就认真地数起了数。这时,前面不远处有火车呼啸而过。看着网中那红色虫子聚集到有拳头般大小了,我们就该回家了,这些虫子够鱼儿们吃上三、四天了。外祖父有时把多捞的鱼虫子晒干了,储存起来慢慢给鱼吃,我们也到郭庄子市场上买过鱼虫子。为了防备野猫侵犯金鱼,外祖父为这几个鱼盆用铁网子做了盖,每到傍晚都要盖好,并压上几块砖。
每次陪外祖父捞鱼虫子时,我都要抱回一大块黄泥,回家与小朋友们玩补锅游戏,或做成小泥砖,有时还要在炉子里把小泥砖烧好了,在后院的墙根盖小房子玩。最多盖过三层,下雨时还要搬一块门板挡住小房子。最后,小房子往往都逃不过大雨这一劫,不是被大雨浇塌就是被大水泡倒。无论怎样,一大块黄泥构成了我快乐童年的一部分。今天每每想到那幅祖孙相伴的美妙画面都会令我十分神往。
作者简介:贾旭,男,年9月生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大本毕业,天津高新区原宣传统战部调研员、原新闻中心主任、《科技先导》报原主编。作者自年开始在《天津文学》《天津日报》《青年文学家》等天津及全国报刊发表小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余篇,多次获奖。出版个人小说集《平衡》。——精彩回顾——
贾旭:签赠的感觉
家乡的美食特刊—25
贾旭:煎饼果子
记录时光梦影,书写锦瑟流年。
红罗山书院ID:hongluoshansy
总编:姚国禄
主编:忽文静赵洪伟
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诗歌、评论。
赞赏作者七平台三,十元之内不返还。
发稿者加安然
投稿邮箱:hongluoshansy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