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洞
-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
英维琪·麦肯基
丹津·巴默曾遇见过很多热心赋予佛陀以女性容貌的新女性,她十分欣賞这些人的努力。她说:“这些女性努力进行的这些改变,将成为西方世界对佛法的最伟大贡献之一。”
这些年来,她与努力致力于这种改变的女性保持着一种很有趣的关系。她们的目标一致,共同希望在灵修面前给予女性同样平等的机会。她们都痛恨父权社会制度所潜藏的对女人的憎恶,她们都追求独立,不论遇到多少困难都勇往直前。当她们面对不公时,同样都会直言无讳。但丹津?巴默与她们还是有所不同,她并不认同这些女权者们经常采用的正面攻击方法,她认为那些是没有多少效果的。她用一种批评的语气,告诉女权者们以下这段话。
她说:“我总是与这些愤怒的女权者们发生分歧。她们的思想中充满了愤怒,当她们认为某件事不公平时就会义愤填膺。她们对男人有极大的愤怒,男人仿佛是所有恶事的凶手。坦诚讲,我认为这些愤怒对事情不会有什么帮助。我告诉她们,愤怒只是愤怒,我们仅仅是利用愤怒来为负面的情况找一种借口辩护。我们的内心储满了庞大的愤怒,不论我们的愤怒将冲向何处发泄,只能是火上浇油。如果我们以愤怒的心来面对事情,直接的后果就是迎来对方的敌意与抵抗。佛陀说,仇恨无法克服仇恨,仇恨只能被爱征服。
“无可置疑,男性的的确确曾做过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但女性也经常协助并怂恿他们。如果你能很客观地观察这种情况,你会发现,女人经常是被女人所压制。不是男人反对女人,而是女人之间相互斗争。毕竟,最反对妇女参政的就就是维多利亚女皇!如果女人能够团结一心,男人对女人是无可奈何的。整件事情并不是把男女两性置于两极,而是它的问题本身有很多复杂性。”
丹津·巴默的言语充满智慧。如果过去几千年来的父系社会,是最初的大地女神所统治的母系社会的相反力量(许多印度学者如是说),那让这个极端的钟摆复归原位,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一个新秩序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事实,那男性与女性(以及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平衡显然是最好的答案。由于丹津·巴默的言语有道理,这些新女性对丹津?巴默的智慧言语充满敬佩,并表示她们不曾从这种角度来考虑事情。
丹津?巴默认真地思考过自己对待这种事情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安静许多的解决之道,体现了传统的佛教价值观。整件事情应该建立在公开交流、耐心、妥协、深度的平静,以及一颗温暖柔软的心。佛陀说,我们必须爱众生,那就没有理由与众生为敌。”她特别提倡一种安静的、柔和的声音,“你当然可以大声说话,但你首先必须检查自己的动机。它是出于愤怒,还是源于对其他女性的爱以满足她们的需要。如果是源于坏情绪的愤怒表达,只会得到更坏的结果。”她强调这种观点,然后又说,“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虚情假意。”
她真正了解具有灵性力量的女性是何种容貌。她最喜欢皮耶洛·狄拉·法兰西斯卡画的圣母像。圣母站立着,宽大的外衣打开着,庇护着下方广大的众生。她说:“圣母直视着观画者,显示出她是非常有力量的女性,不仅坚强、有信心,而且也不假笑、不生气。她是爱、慈悲、庄严的化身。”
丹津·巴默停顿了一下,又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她具备稳定与强大的内心力量。当你具备这些时,你就具备了自然的强大力量,人们愿意跟随你。我将鼓励——道久迦萨林比丘尼寺院的女性培养这些特质。”
丹津·巴默心怀这份梦想,安静地环游世界并继续前行,为这个可能实现的比丘尼寺院积极募捐。(待续)
成就之路
|中国噶举中心|
让我们共同搭建一个没有边界的精神乐园
您可能已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