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茜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在非洲日常生活中,中国编织袋已不可或缺。由于被跨境流动的移民和商贩用以包装和储存,中国编织袋成为了个人表达、身份塑造和文化协商的象征物品。非洲艺术家也借助编织袋,表达中国制造与全球南方之间的复杂关系。
当代非洲视觉文化和非洲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有一“中国制造”的元素颇引人注目。在诸如诺布科·恩卡巴(NobukhhoNqaba)、丹?霍特(DanHalter)和杰拉尔德·马科纳(GeraldMachona)等非洲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来自中国的彩印塑料编织袋占据突出地位。这种一般由红色、蓝色和白色聚丙烯纤维制成的编织袋在非洲通常被称为“中国袋”(Chinabag)或“中国手提袋”(Chinesetote)。因其轻便、结实、价格实惠,经常被跨境流动的移民和商贩用以包装和储存行李。以“中国袋”为主要元素的非洲当代艺术作品,利用摄影、装置、视频和表演等不同形式,参与或干预画廊、博物馆和街道等公共空间。这些艺术作品在不同层面上有助于我们介入“全球南方”(GlobalSouth)背景下学界有关移民、关系和身份的辩论。在此,“南方”不再被视作一种稳定的地缘政治秩序,而是一个关乎流动、过渡和转换的概念。“中国袋”从一种日常物件转变为带有社会政治意涵的艺术作品,体现出一种变化与抵抗的意涵;这个转变过程所暗示的“南方”,并不指向一个固定的目的地。
在这些日常艺术实践中,“中国袋”作为一种颇具象征色彩的潜台词出现。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旅行用品,更在个人表达、身份塑造和文化协商层面发挥作用。这类编织袋体现出一种永恒的流动属性,是当今非洲大陆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面向。此外,正如“中国袋”这一名称所明示的,在这些揭示令人困惑的迁移和流动模式的艺术项目中,不可忽视的背景是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在非洲不断增强的“存在感”(presence)。伴随着移民经验和流通理论与日俱增,这些关于“中国袋”的艺术作品的生产和流动,不仅展示出对跨国历史和非洲真实日常生活的微妙洞察,更为重新思考“全球南方”话语下为人熟知的流动范式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处于流动中的“普通物件”,“中国袋”是一个意涵颇为丰富的譬喻,表达出非洲日常生活空间中的多层“流动”含义。最近学术界对诸如“流动性转向”或“新的流动范式”等流动性研究的兴趣,已经表明我们的主体性、叙述方式和意识形态,不仅与“我们住在哪儿”有关,更被“我们如何移动”所影响。克雷斯韦尔(Cresswell)认为,“流动”不仅在现代世界中无处不在,更对我们如何理解世界极其重要。“它在关于身体和社会的讨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贯穿了当代的城市理论。”在这个流动的时代,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归属感和流动的复杂交叠”。许多人,不管他们是否正处于流动之中,都会发现他们自己生活在“在家庭和流动的交叉点上”。
肯尼亚基贝拉贫民窟中,用回收的聚丙烯袋子制作的货摊和房子。基贝拉贫民窟是非洲最大和最贫困的地方,这里因人口增长迅速和建筑极度密集而闻名。在这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回收垃圾和塑料制品。图源/视觉中国。
虽然“流动”在现代世界中具有公认的重要性,“全球南方”背景下对流动性动态变化的讨论仍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流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一项基本原则,或是西方世界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全球南方”的人口流动却常被认为是受限的、被动的、经常和创伤经历捆绑在一起的。然而,与国际主流媒体所大肆宣扬的印象相反,大多数全球性移动是在区域内进行的,发生在诸如前苏联、南亚和西非国家内部。尽管“南南流动”现象及其对跨国流动的影响显著,今天学界关于移民和流动的讨论,却依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内部,或者是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单向流动。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挑战这种已为人熟知的流动范式,并证明流动性和流通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全球南方”历史和当代经验的一部分。我们不妨借用南非艺术家恩卡巴的比喻:“此(编织)袋是吾乡”,来探索非洲大陆内外流动的复杂经验:非洲大陆内外日益丰富的流动路径和模式是什么?人们如何通过文化、图像和物件的交叉流动来确定个人归属?这种“居住在移动中”的生存经验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全球南方”是一个不断流转的空间?
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引发了其他问题。“中国编制袋”这个寻常物件及其命名模式,如何阐明日常空间和他们流通的各种轨迹?年轻的非洲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回收这些物件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来对非洲流动人口在非洲社会的挣扎体验发表评论?一些艺术家使用“中国袋”来反映当前全球社会经济的新变化,以及这些新变化是如何被编织进关于日益密切的中非交往话语的?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更细致地反映非洲内外流通和移动的多种轨迹,包括艺术作品作为商品的流通。将此置于最近关于跨越非洲大陆的人口迁移问题的讨论背景下,对非洲日常物件及其空间轨迹的研究可以从更加细微的视角丰富我们对全球迁移和流动范式的理解。
霍特的作品:“PlentySitsStill,HungerisaWanderer”
▌“为物立传”:流动性、物质文化和物件的能动性为了探索“全球南方”话语背景下关于流动性和非流动性的政治,我们不仅需要观察人类的流动,还必须追寻物件的流通。最近,关于人与物关系的研究对物与商品的社会语境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