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年5月27日,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双双突破6.4的关口,创下了近3年的高点。我们公司进口了几千吨津巴布韦铬矿,由于供应商到港通知有误逼得我们4月份就把外汇给付了,截止今天货物还没到港,汇率损失巨大。要是这几天付款,就节约了不少成本。
黑色系昨天夜盘急跌后今天白天也迎来了反弹。值得注意的是,双硅开启了补跌。
黑链指数也重新站上了。
最近关于用人民币升值来对抗大宗商品涨价的讨论突然间变多,上周三有媒体报道了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在4月份莫干山会议的一段发言,他说: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我们管不了人民币汇率,央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
紧接着,上周五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也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金融》的某众号上,他建议要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但文章目前已经删除。
然而,这可能是央行内部出现不同声音。
上周末,副行长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正式表态: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将注重预期引导。这和上周的金融委会议的论调是保持一致的,就是要保持币值稳定,重点还谈到了预期引导。
由此,我们看出,高层目前更看重币值稳定,不会随意破坏这种预期。
人民币升值来对抗大宗涨价,很大可能是弊大于利。
人民币保持长期持续升值,那么一堆出口中小企业基本不用干活了。出口企业的贡献有多大?大家想想,疫情中是谁先恢复过来,是出口啊。现在中国内需并没有强大到不需要外需,而且出口还养活了一大批工人,怎么可能放弃他们。
另外,一旦人民币升值引发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这些钱进来要兑换成人民币,央行就得被迫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到时候通胀压力更大,催生更大的资产泡沫。
因此,稳定币值预期,也是稳定通胀预期。
不过,汹涌火热的大宗商品涨价潮,还是引发了高层的担忧。
近2个月高层至少在6次会议上提及了大宗商品涨价问题,五大部门还重点约谈了大宗商品企业,调控的警告信号不言而明。
5月24日高层在宁波考察期间,做了两件事,也是和大宗商品有关。
一是第一站就去了宁波舟山港,在码头听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汇报。强调了浙江不仅要做小商品集散地,还要做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
二是和与十几家制造业企业家“站谈”,仔细了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分析对策。
抵御输入性通胀,将考验决策层的智慧。
人民币汇率会不会去6.2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1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