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美食 >> 正文 >> 正文

虽然一枚比特币超过三万,超过金价,但不如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18/4/3

作者

杂了咕咚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近期,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代币融资。直观地说是叫停像比特币之类的虚拟货币及相关金融业务。虚拟货币的流通被定性为“扰乱金融秩序”。

虚拟货币种类有不少,咱们以流通最大的比特币为例。

比特币是一种数字(电子)货币,被一位美籍日裔天才提出诞生。年1月第一批比特币在虚拟空间里问世。这种虚拟货币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购物甚至提现。刚开始,因为“兰生幽谷无人识”,比特币价值1元人民币左右,拥有者还经常免费赠送他人。当时,有人花比特币买过2块儿披萨。

但到了年的时候,由于美国ebay公司的认可,比特币得以交易,1枚比特币价值元左右,而到了年9月(上个月),1枚比特币价值超过0元。这么惊人的暴涨,导致各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严重不安。

电子货币是虚拟货币,因此,比特币交易对国家管理金融事务出了难题。比特币具备可匿名、不受国界限制、不易追踪等特性,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沦为洗钱、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所以,现在中国市场不再允许购买比特币业务,并于今天(年10月30号)中午12点停止比特币提现的业务。全面关停类似的代币融资交易。已达到维护经济秩序的目的。

从比特币的性质和价格波动等,就能看出虚拟货币对国家金融的重大影响,难怪国家要明令禁止,一旦无节制地发展下去,万一遇到虚拟体系的崩塌,国家金融体系将面临巨大损失,给老百姓带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这类金融事件不仅发生在现代,也发生在古代。比如汉末董卓当政时期,就发生了一次金融秩序大乱的情况,并影响了百年。

董卓带兵进入京城以后,需要解决军饷的问题,但东汉末年遭遇连年战争和天灾,国家也没钱。董卓只能让西凉兵大肆抢夺老百姓的财物,以充军备。接着董卓因为躲避诸侯讨伐,带着天子和大臣们,从东汉京城洛阳,迁都到西汉旧都长安。

迁都需要很多的物资,朝廷日常运行也要有更大的消耗,光靠当兵的抢老百姓是杯水车薪,何况一直抢下去的结果要么逼老百姓造反,要么让老百姓饿死,怎么都对董卓不利,而且老百姓能有几个钱?此时东汉已乱,朝廷根本收不上多少税负。所以董卓必须花钱到市场上交易或者直接雇佣人工生产。但董卓手里的钱太少了,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大的产业。他只好另辟蹊径,创新思路,节流不行就开源。

他第一项开源新举措就是盗墓。汉朝文化讲究厚葬,所以墓室里有大量贵重钱物。他安排吕布下地学探宝。盗取两汉的帝王陵墓后,董卓还不收手继续挖大臣的墓。

虽然董卓收货颇丰,但依然填补不了财政窟窿。另外,他又比照长安城墙的高厚,在长安附近的郿坞修建了一个大型私人城堡,而且里面还要堆满金山银山粮食山,粮食要保证三十年的供给。

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董卓又出了一个幺蛾子:自己铸钱。这样就可以完全解决没钱的问题,要多少有多少。有了钱既可以发俸禄,又可以到市场上采购物资。

但铸钱是需要铜的,董卓没有这么多的铜,而采矿制铜的周期又长。所以,董卓让人到处收集铜制品。他命人把庙里殿前的铜人铜马铜骆驼都化成铜汁铸钱。

当初秦始皇把民间的矛、剑和菜刀一类颠覆政权的设备都收缴到一起,锻铸成了十二个铜人,放在了咸阳宫。史料没有明确证据说明董卓用的铜人是不是秦铜人,但他用的铜人确实很大,与秦铜人的级别一致。

为了得到铜,董卓甚至把宫中悬挂乐器的架子上的铜兽头都拆下用上了,一副大炼钢铁的气势。但还是不够董卓用的。

最后,不知道是谁给他出的注意(按照职位和地位推理,司徒王允的可能性不小),董卓开始了他用钱铸钱的生涯。他把当时使用的五铢钱熔化了,重新铸新钱。说到这个问题,咱们还要从秦朝说起。

秦朝统一货币以后,各朝一直用的是铜钱,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被天下广泛应用,比较常见的是半两钱。直到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年),刘彻铸造了质量最好的三官五铢钱。之所以称作“三官”,是三个负责铸钱机构。分别是:钟官、辨铜和技巧。

钟官,是负责铸造工艺的。这个官原来负责为皇家造钟的,所以对金属的制作工艺流程很清楚。辩铜负责原材料的质量识别,他们将铜的质地加以区别分类。技巧,是专门负责生产模子的,就是钱范。

汉武帝设立的铸钱机构,是中国造钱业里程碑式的事件,他们用好铜生产出的五铢钱精美质优,“五铢”字迹清晰。(《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铢”是重量单位,五铢钱,就是重五铢的钱。由于古代的度量衡常常有变化,所以现在无法推算出精确的重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汉朝的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汉书·律历志上》: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折合下来,一铢大约在0.65克到0.85克之间,一枚五铢钱的重量在3到4克之间。

泰国币的泰铢,是二十世纪使用的,他们“铢”的概念跟汉朝相同,原意也是重量,大约等于15克。

因为五铢钱的质量恒定,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值可以匹配,所以被长期使用,到董卓当政的时候,已经用了三百多年了。

董卓看到用料精质量好的五铢钱,觉得有机可乘,他把五铢钱回收重做,生产出质量很差的“小钱”做流通货币。他的五铢钱,非常薄小,只有1克左右。“小钱”省掉了最外圈儿的加厚防伪钱郭(太废料),表面粗糙且文字模糊不清,被称做“无字五铢钱”。

这样做就可以让原来的一枚钱生产出两枚,甚至三枚钱。真正做到了钱生钱。

感觉这就是造假币。不过私人造出的钱是假币,要枪毙,公家多造钱,就不算假币,算金融调控。一个是占朝廷便宜,一个是占子民的便宜。

货币发行量猛增,让汉朝一下就津巴布韦了,几何速度的通货膨胀席卷走了老百姓的财富。汉朝的金融秩序被彻底打乱。

本来一枚五铢钱的价值可以和相应的物品匹配,现在又薄又轻的小钱根本没法与物品相匹配,需要几倍的钱数来买原来数量的物品,物价一下就上去了。原来两钱可以买套煎饼,加个蛋才三钱,现在需要六钱才能买到,还不加蛋。可老百姓领薪水的时候,还是按照原来五铢钱的数量拿的,购买力却缩水了。

老百姓被人釜底抽薪水了。

由于董卓的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的政策,最终导致了市场上买一石谷物要数万枚铜钱。《后汉书》记载:“谷石数万(枚)”。这是什么概念呢?

先说下“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汉朝斤。大约是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西汉宣帝时期,丰收年景的谷价是每石五钱。(《汉书》“汉宣帝元康四年,比年丰,谷石五钱。”)东汉常年的谷石价是二百钱,明帝时期天灾人祸谷价涨价很多,是一千五钱。这里说的“数万”,可以按照最少两万钱估算。这物价涨幅有多少倍,我已经算不过来了。

董卓的国民没有办法,都自发尽量不用董卓发行的小钱来交易,而是直接以货易货,回到了原始交易方式。

超高物价的情况,到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死以后也没有缓解,还愈演愈烈,李傕郭汜主政长安的时候最为严重。他们俩虽然高居庙堂之上,但就是登堂土匪,根本没心思没能力处理朝政,为民造福。物价多少都无所谓。

汉献帝兴平元年(年)六月,由于受到战事加蝗灾的影响,谷物最高时达到了一斛五十万钱的恐怖价格。(《资治通鉴》六月,蝗虫起,百姓大饥,是时谷一斛五十万。)

很多人容易把“斛”和“石”混为一谈,认为汉朝的斛就是石,实际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古人常说度量衡,这“度”是说明物体尺寸的单位;“量”是说明物体容积的单位;“衡”是说明物体轻重的单位。斛是量的单位,表示容积的;石是衡的单位,表示重量的。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当然,中学的物理课老师曾经教导我们说:“1立方米的水就是1吨。”看似容积可以跟重量互换单位,但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是1的缘故。粮食就不一样了。根据宋史研究大家聂崇歧的考证,东汉时期三斛的谷物大约等于一石谷物的重量。

所以把“一斛五十万钱”换算下,一石需要一百五十万钱,比当初“谷石数万(枚)”又涨了数十倍,这可比比特币涨得快多了。这么多钱,一般老百姓几辈子也挣不到。所以李傕郭汜执政期间各地饿殍遍野,纷纷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由于物价昂贵,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各地军阀不再以钱币形式收取税赋,只好收缴谷帛实物。朝廷发放官员俸禄也从半钱半物转向全部支付谷帛实物,不再发钱了。

小钱的危害天下尽知,但朝廷积弱多年已无力改变现状。曹操曾经试图重新流通五铢钱,但由于铜料稀缺,也只能作罢。曹丕称帝之后承认了谷物和绢布的货币地位,他颁布法令让百姓以谷子、绢帛作为货币,以稳定物价。

谷子是按重量充当货币的,绢帛是按数量充当货币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谷帛作货币的缺点也就显现出来了。人性都是追逐利益的,人们会用潮湿的谷子(看来“注水压秤”这种事古已有之)和超薄绢帛付账牟利。当时是没丝袜,如果有这么轻的物品,人们一定会用丝袜结账,谁家丝袜多,谁是大财主。鉴于此,曹叡于太和元年(公元年)废止了使用谷帛作为货币的法令。

俗话说:有爱吃甜的,就有爱吃酸的。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一些地方,为了地区的资金运作,也只好饮鸩止渴,刘备就跟着效仿。他刚刚得到益州的时候,国家储备金极其缺乏,他听从左将军府西曹刘巴的意见,在建安十九年(公元年)铸造了”直百五铢钱”,就是面值(倍)的五铢钱,但钱的重量跟五铢钱的差不多。政策执行不久,一下就让刘备进入福布斯排行榜首页了。不过,蜀汉国库充裕后,很快又做了调整以平抑物价,将实惠还给了老百姓。

跟随董卓脚步的不单单是皇亲刘备。孙权年轻魄力更大,他在嘉禾五年(公元年)发行了面值、、0的铜钱(“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直至“大泉五千”)。据说孙权是碧眼紫髯绿眼睛红胡子,明显不是亚洲人种,难道他是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祖先?

写到这里,怎么有种“董卓虽死,精神犹存”的感觉。

虽然董卓的小钱只流通了十八年,但给人们留下的金融混乱,直到隋朝统一天下后才结束。隋朝发行了“开皇五铢”,让优质的五铢钱再次成为商贸主要流通的货币。

最近一个月(11月4号之前)我们都会在这里更新,原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大家广而告之哦~

搜索ing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