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作为庄河女性农业援非第一人,她被国家派往尼日利亚执行援非任务,年4月回国;年8月,她被农业部援外司任命中国援尼日尔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第二次出征非洲,为期一年;年4月,她第三次踏上了非洲的大地,再次担任中国政府派出的援非农业专家组组长。
她叫张晓惠,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
庄河农业专家在津巴布韦
文/战成仁
颇具特色的南非小国
提到津巴布韦,很多人或许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但对其真正了解的未必太多。记者是在与张晓惠的交流中,逐渐了解了津巴布韦的点点滴滴。
津巴布韦共和国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年4月18日独立建国,人口多万,为非洲识字率最高的国家,识字率为91.2%。津巴布韦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2度,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度,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度。
津巴布韦共和国于年独立日便与我国建交。多年来,两国政府间签有经济技术合作、贸易、投资保护等协定,并设有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中国援助津巴布韦先后建设了哈拉医院、学校、水坝、水井、服装厂等。张晓惠告诉记者,去年5月,就在他们来到津巴布韦1个月时,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便访问了津巴布韦,并会见了穆加贝总统、茨万吉拉伊总理等,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津巴布韦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在津期间,汪洋还专门看望了中国援非农业专家组,并与张晓惠等专家合影。
因中国专家组援非项目是农业,记者在与张晓惠的交流中自然更多的是了解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张晓惠说,津巴布韦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7%,在历史上曾有过南部非洲的粮仓、“面包篮子”的美称,但由于土改后遭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经济一落千丈。近几年虽有所缓和,但压力仍然很大。去年是津巴布韦总统大选年,年近90的穆加贝仍然参选。使得政局动荡,危机潜伏。但面对援非任务,她和专家组的成员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大家在中国驻津巴布韦使馆经参处和农业部交流中心的领导下不畏艰难,与津巴布韦农业部紧密联系,努力开展工作。
倾力传播先进农业技术
中国这次援非共有10名专家,张晓惠是唯一的女同志。初来津巴布韦,很多同志不适应当地气候,感冒,牙痛,失眠……作为组长的张晓惠就主动联系在津的中国医疗队问医取药。并设法改善伙食,帮同志们尽快恢复体力,适应环境,以便开展工作。
据张晓惠介绍,津巴布韦80%的农民是小农户,拥有90%的土地。帮助小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是当地政府面临的急迫问题,所以专家组便积极参与小农户代耕模式。一年间,张晓惠和专家组成员多次下乡调研、培训,足迹遍布津巴布韦的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那里农村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她就坚持连续工作,同当地农民在一起吃饭。她宣传的新技术,让当地农民大开眼界,纷纷邀请她讲课。而张晓惠便冒着强烈的紫外线,在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技术,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她风趣地对记者说:“我自己站在非洲人中间,当地人都把我当成非洲人了。”幽默的背后,不难想象援非专家们的辛苦!
西瓜起源于非洲南小农户代耕模式,可津巴布韦西瓜生产面积很小。为了向津巴布韦传授中国先进栽培技术,张晓惠在津巴布韦农业部农业研究所专门成立了西瓜科研项目组,亲自带领研究所11名技术员对津巴布韦大田和大棚西瓜栽培技术进行攻关。似火的骄阳下,从育苗、移栽、打叉、授粉,到施肥、浇水,每一个环节她都要亲自示范,手把手地向当地技术人员传授。最终,当这些黑人捧着香甜可口的西瓜品尝时,一个个都赞扬中国专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津巴布韦农业部农业研究所所长多次表扬张晓惠:“工作太努力了,连星期天也不休息啊!”津巴布韦农业部的农业综合司的大司长Hikwa女士,更是对张晓惠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她传授了真正的先进技术。
艰辛而难忘的工作历程
说起在津巴布韦的经历,张晓惠说真是历尽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而这些,即便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述。
张晓惠每天不仅自己要搞好本专业工作,而且还承担专家组工作月报的汇总和编辑,并上报使馆经参处和国内农业部。由于时差,她大都在凌晨2-3点钟上网回报工作,通常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觉。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海拔米,普通人来到这里一般血压都升高10个点左右。每次下乡讲课和培训,张晓惠都是累得气喘吁吁,并要冒着蚊虫叮咬患疟疾的风险,曾多次被蜱虫咬伤身体。去年8月22日,下乡去生产区指导项目时,因津巴布韦的路况太差,专家组乘坐的车意外爆胎翻车,顷刻间一车人都受了伤。但此时,张晓惠想到的赶快抢救重伤员,完全忘了自己的伤痛。在医院里,满身是伤的她一直坚持照顾他人,使馆领导问她时,她总是说“没事。”其实,此时张晓惠左胳膊根本抬不起来,左眼视力减退,左耳也出血……而这些,她都隐瞒着。如今,因未及时救治,张晓惠的左耳朵经常疼痛并伴出血,左头部尚有麻木感,并牵扯左眼、左耳麻木……但她从没因身体而耽误工作,一直带着伤痛调研、培训,指导生产。
而和记者说起刚到津巴布韦经受痛失专家打击的情景,张晓惠依旧难掩痛苦。那是刚到津巴布韦一个多月,55岁来自湖北的专家金星因病去世。一个专家病逝异国他乡,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善后处理上,由于家属的一时不理解和非洲办事效率的滞后,很多事儿就靠张晓惠这个组长整日奔波,最后使馆经商处领导高度评价她的工作态度和魄力,也赢得了家属的真诚感谢。但这其中的滋味,用张晓惠的话说,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如今,即将回国的张晓惠说起这些,感慨万端。不过她告诉记者,在津巴布韦的日子很苦,也付出了很多,甚至每天都在怀疑第二天能否还健在,但有祖国做后盾,有同胞们的支持,特别是看到为非洲送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伟大意义,也觉得值了。
张晓惠其人
张晓惠,年11月出生,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先后承担“水稻旱作推广”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省及国家油料作物试验示范项目等多项课题,多次受到各级农业部门奖励。
年11月作为庄河女性农业援非第一人,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雇员被派往尼日利亚执行援非任务,年4月结束回国。其间先后在尼日利亚埃侬古州和伊波尼州农业局及兼职洲长农场和州妇女发展中心工作,多次获得州政府及州第一夫人奖励和书面表扬,被FAO中国专家组总部评选为年度优秀工作者。
年,在我国农业部选拔援非专家活动中,顺利通过专业知识、英语以及心理素质各项考试及政审,作为大连地区唯一高级农业专家参加了中国“百名高级农业专家援非项目”,被任命中国援尼日尔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
年4月,张晓惠第三次踏上了非洲的大地,再次担任中国政府派出的援非农业专家组组长。
觉得挺好,请点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