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我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精华版——
国内非洲研究专家舒运国指出,非洲国家的城镇化并非工业现代化的结果,而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经济发展不足,致使大量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造成的,相应产生的城市病问题严重。相关研究普遍认为非洲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城镇化,本专辑第一篇主题文章的作者亚瑟·敏赛特也持这一观点,并基于此提出中阶城市在缓解非洲大城市病、提高农村生产率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以一个规划项目为契机,研究了津巴布韦首都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希望对宏观的城镇化研究有所补充。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进行了数据更新和文献的补充研究,作者所见所感已是三年之前,此后津巴布韦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读者加以甄别。
1津巴布韦的独特性
津巴布韦国情在南部非洲国家中具有独特性。
第一,津巴布韦是非洲最晚独立的几个国家之一,也是少数独立后没有发生大规模内战的国家,主要城市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好,首都哈拉雷是南部非洲重要的大都市和宜居城市(图1)。
图1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
第二,独立前的津巴布韦被誉为“非洲面包篮”,农业经济基础较好,但独立后受国际关系和国内政策等影响,国内经济形势经常反复。特别是年政府发起的快速土改运动,使津巴布韦与西方世界的冲突达到顶峰。随之而来的是农场经济的崩溃和经济严重衰退,到年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一百万亿津元成为人类货币史上最大面额的货币(图2)。
图2一百万亿面值的津巴布韦货币(网络图片)
第三,得益于独立后大规模的教育公共投资,津巴布韦识字率在整个非洲位居第一(92.5%),是非洲重要的劳务输出国家(图3)。
图3津巴布韦街头的学生
因此,津巴布韦的城镇化问题,难以用简单的人口自然增速高和农业经济发展不足来解释。事实上,政府长期执行了去中心化和放权地方政府的抑制城镇化政策,一定程度掩盖了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观察研究发现,尽管国家总体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但城镇化问题正在累积和显现,可以说“穷病”和“富贵病”同时存在,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穷病——容易理解、情况类似
(1)人口总体流出
从国家层面来看,除独立之初人口经历了短期的快速增长,年以来人口出现持续的负增长,经济衰退是引发大规模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此后,虽然人口总量有所回升,但仍大大低于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持续的净流出(图4)。移民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净流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2%,移民既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也包括贫困人口的移民,非正式移民和通勤人员也占比不少。据统计,前往南非和博茨瓦纳的日通勤人数达63万人,约有万津巴布韦人在南非居留。
图4津巴布韦总人口变化情况(-年)
(2)城镇化水平低
非洲许多国家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总体城镇化水平达到40%,年均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津巴布韦全国城镇化率约32%,按照一般经验已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但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止步不前。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将其列入四个逆城市化国家之一。这一现象与快速土改运动有一定关系——一些城市居民返回农村。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结果受统计方法影响,大城市向周边地区的蔓延可能未被计入有效统计。
(3)首都地区核心作用突出
首都哈拉雷的人口规模是第二位城市布拉瓦约的2倍,是第三位城市的4倍。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哈拉雷两次人口普查期间迁入人口比重超过30%,而同期其他城市人口,包括第二大城市在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遥感影像的分析,年建成区面积约.6k㎡,到年达到.2k㎡,人口聚集与用地扩张明显。尽管在此发展阶段一直有主张发展中小城市代替大都市的声音,但哈拉雷找工作的难度仍然最低(按雇员数/城镇人口数衡量),提升首都承载能力显然是符合当前发展需要的切实选择。
(4)基础设施状况恶化
哈拉雷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已疏于维护多年,供排水问题尤其突出。除供水规模缺口以外,城市水源地是城市排水的主要方向,水源和水质难以保障。年9月,津巴布韦卫生部长宣布,哈拉雷因超过人感染霍乱,宣布进入霍乱紧急状态(图5)。而年发生的疫情已经导致超过人死亡,感染人数超过4万人。此次霍乱爆发即源于西南郊的高密度居住区,由于下水管爆裂导致水源被污染。
图5年哈拉雷的霍乱疫情
图片来源:央视网新闻
3富贵病——殖民地的“特殊遗产”
(1)大都市区蔓延式发展
中国在与津巴布韦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时期,并没有产生大都市区的概念。这与当时交通机动化水平不高、户籍政策限制等原因有关。而津巴布韦首都地区已形成都市区,由狭义的哈拉雷市与周边4座卫星城组成。卫星城的形成由来已久,例如奇通圭扎市(Chitungwiza)殖民地时期建设的非洲裔居民生活区,居民普遍在市区就业,具有明显的卫星城特征。其他大型居住区也不断向郊区蔓延,影像分析表明,近年开发的重点地区是距离市中心15~25km的区域。哈拉雷的城市住宅形态主要为低层院落,城市人口的低密度蔓延极大增加了政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成本。
(2)城市中心区衰退
市中心空心化一般指随着城市的发展,因出现交通拥挤、犯罪率升高等问题,使城市居民向郊区流动,而市中心衰退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发达国家。哈拉雷中心区的居住人口密度仅人/k㎡,与其高楼大厦的建成环境非常不一致,商业办公建筑空置严重(图6)。
图6哈拉雷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绿线的范围是市中心)
这种情况也与其殖民地发展背景有关,按照过去法律,黑人在城市中心无法拥有土地和住房,而由于白人大量离开,原有资产被闲置。另外,经济衰退使原来城市中心的商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衰退,中心区的店铺出现较多关停或搬迁至郊区的情况(图7),中心区出现了服务设施质量和数量的明显下降,甚至有本地学者称之为城市农村化。
图7哈拉雷市中心关停的商铺
(3)居住标准高
年普查数据显示,哈拉雷的住房中,94%为现代住宅,即具有坚固的建筑结构和一定条件的现代设施。76%的城市家庭接入电力,85%的城市家庭拥有冲水马桶,这一生活标准与其过去优越的基础设施水平有关。而目前,城市供电保障率很低,家庭普遍使用自备发电机,而其汽柴油燃料依赖进口,成本很高。
此外,尽管独立后实施了严格的去种族主义政策,但居住社区的隔离依然存在。城东北地区多数为富裕阶层(图8),西南地区居民收入普遍较低,新的房地产开发延续了隔离的模式,由于政府没有能力在短时期全面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成区环境的不断自我强化使居住社区差异不断扩大。
图8哈拉雷市富人区一处住宅
4结语
其实所谓“穷病”和“富贵病”是相互关联的,然而,这并非本文的重点研究范畴。以上背景介绍更多是想说明殖民国家的特殊性——自年被称为英属南罗德西亚以来,津巴布韦经历了近年的殖民统治,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独立后,虽然一些政策借鉴了我国经验,但事实证明选择正确的道路终究要根植于本国历史与国情。
作为仅去过一个非洲国家的作者,难言对非洲城镇化有多少了解,但以此为契机,在与多方沟通的基础上,收集信息相对全面,期望对于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期间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对未知的非洲大陆、对津巴布韦这个国家“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