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昊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人类造成严重影响。当前,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病毒无国界”,在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已收获早期成果的“一带一路”成为相关国家合作抗疫的有利平台。中国与相关国家守望相助,勠力合作,共克时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前行,为全球抗疫发挥积极作用,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宝贵动力,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信心和力量。
努力提高新冠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抗疫合作,反对疫情污名化、政治化,支持多边主义,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公共卫生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加深,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在多边主义框架下寻求建立全球公共卫生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各国应急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国际合作能力,为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提供国际卫生公共产品。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中国积极主动地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方案、中国经验,成功举办了以“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以“加强抗疫合作,促进经济复苏”为主题的“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等一系列多边合作会议,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疫情,共建“健康丝绸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一道,努力促进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提高疫苗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今年6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主持召开“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中方同28国在会上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倡导加强疫苗援助、出口、联合生产等合作。
中国疫苗加速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的抗疫能力,越发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疫情暴发初始,中国第一时间构建起防止疫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向世界发出疫情警报,公开病毒基因序列。中国向津巴布韦、柬埔寨等众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世界提供新冠疫苗和原液超7亿剂。中国疫苗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的第一批疫苗,堪称“及时雨”,在国际社会取得良好声誉,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了中国信心和中国动力。
不仅如此,疫苗研制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国与阿联酋、印尼、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新冠疫苗联合研发和合作生产,支持相关企业同外方合作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以扩大当地产能的方式助力全球抗疫。
经济合作成为全球经济“稳定之锚”
尽管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但“一带一路”建设在挑战中继续前行,投资合作稳中有进,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抵御疫情冲击的坚实后盾和重启世界经济的澎湃动力。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倡议提出以来最多的一年,比年增长了18.3%。相应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年的13.6%上升到了年的16.2%。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1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