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签证 >> 正文 >> 正文

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为何同途殊归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18/1/6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尹伊文

?前世界银行咨询顾问,《在世界边缘的沉思》

  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是非洲南部的两个国家,最近频频发生引人注目的新闻。津巴布韦是总统穆加贝下台,纳米比亚是中企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设施规模最大的铀矿。

  这两个相距很近的国家,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都经历过白人少数统治,都在年代爆发了民族独立革命战争。两国的革命党都倾向于社会主义,在革命党的领导之下,两国都取得了独立,革命党都成为了执政党。

  但是独立之后,两国的发展却很不相同。今天的津巴布韦,政治动荡,经济衰败;今天的纳米比亚,政治稳定,经济上已经跨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有如此不同的发展结果呢?这两个革命党在向执政党转型的过程中,展示了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年5月我去过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看到了西方媒体没有报道的现实,也感悟到两个执政党的巨大差异。

  

图中这位白人,从津巴布韦撤资,到纳米比亚投资(图片来源:作者供图,下同)

  

津巴布韦的党争历史

年11月津巴布韦政局激变,军人软禁了总统穆加贝,迫使其辞职,曾被穆加贝革职的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归来就任了总统。

  这次激变是执政党党内的斗争。在津巴布韦的政治舞台上,激烈的党争是一大特色,有党内斗争,也有党外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津巴布韦的政治体制是西方式的多党民主制,进行多党竞争,举行民主选举,激烈的党争就是在这个体制框架中展开的。

  津巴布韦的执政党是“民盟”(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建立于年代反抗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中,是从另一个革命政党“人盟”(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中因党争而分裂出来的。民盟和人盟的分歧,有路线之争,也有族裔矛盾。津巴布韦有两大土著民族,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绍纳族占人口的七八成,恩德贝莱族占不到二成。穆加贝是绍纳族,民盟的成员多数是绍纳族人;人盟的领导人恩科莫(Nkomo,年出生)是恩德贝莱族,人盟的成员多数是恩德贝莱族人。从路线倾向来看,民盟比较激进,人盟比较温和。

  年津巴布韦举行了独立后的第一次议会大选,民盟获得80个黑人议席中的57个,人盟获得20个(当时的议会规定,黑人有80个席位,白人有20个席位,这个规定在年取消)。在那次竞选活动中,拉票主要依靠的是民族身份认同,而不是路线认同,因为打族群牌、突出身份认同是更有效的拉票方法,大众选民更容易认同族裔身份而不是理解路线辩论。执政需要团结族裔,而选举则需要分裂族裔来拉票。在多党选举的框架中,为了选票,民盟不去进行团结各族的政党建设,而是任由极端的族裔主义在党内泛滥。

  在族裔主义泛滥的影响之下,两党之争很快演变为长达五年(-)的“风雨”清洗运动。这个运动在津巴布韦被称为“Gukurahundi”,这是绍纳语,特指一种早于春天而至的风雨,能把谷物的秕糠清洗掉。这个残暴的清洗运动造成数万名恩德贝莱人死亡,无数人遭受监禁和酷刑。我这次访问了恩德贝莱人聚居的地区,听到当地人对当年惨剧的回忆。

  清洗运动的缘起,是因为一些士兵擅自离开了军队,打家劫舍,为非作歹,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流寇。政府称这些流寇为“异己分子”,展开了打击他们的行动。在族裔主义泛滥的背景下,打击行动被引导成为残暴的异党异族清洗运动。年前后穆加贝督导成立了“第五旅”,专门执行打击异己分子的行动。第五旅由绍纳族军人组成,他们开进恩德贝莱人聚居的地区,展开风雨清洗运动,大量抓捕了恩德贝莱人,称他们为异己分子或者异己分子同情者,把他们监禁起来,施以酷刑,很多人被杀害。

  在津巴布韦西部的乡镇,一位恩德贝莱人的氏族首领对我说,他的妻子和她娘家的很多人都在风雨清洗运动中被杀害。我的一位导游是恩德贝莱人,也告诉了我她的经历。在她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去乡下的外婆家和表姐妹们玩耍,晚上忽然听到军人进了村子,到处搜捕恩德贝莱人,幸亏她和表姐妹们都会说绍纳语,就冒充是绍纳人,万幸地躲过一劫,她外婆家的许多人后来都死于清洗运动。

  风雨清洗运动终止于年,那是因为恩科莫和穆加贝达成了协议,人盟合并入民盟,人盟放弃了独立政党的地位,也就不再成为被清洗的对象。合并之后,民盟党名加了一个后缀“爱国阵线”,于是执政党的名称就成为了现在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

  不少恩德贝莱人抱怨恩科莫的决定,指责他背叛了恩德贝莱人的利益。恩科莫认为,如果不和穆加贝达成这个协议,将会有更多的恩德贝莱人被杀害,这是为了恩德贝莱人的利益而作出的妥协。恩科莫的作风一贯是温和的,在革命时代,他就比较愿意作出温和的妥协让步。

  津巴布韦出现的这些军人流寇化、族裔矛盾恶化、清洗运动残暴化等现象,都是执政党内部衍生出来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整党和党的建设。但是民盟没有这样做,他们似乎没有“整党”“党建”的概念。

  我在津巴布韦和人交谈的时候,无论是支持民盟的,或者是支持其他党派的,都没有人谈起党建的概念。他们熟悉的是“多党制”“竞选”的概念,在这样的概念指导下,如果是执政党内的人看到党出现了坏问题,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跳出去组建一个新党;如果是选民看到执政党出现了坏问题,就会去支持另外一个党,希望通过竞选使坏党下台;如果新上台的党再出现坏问题,就再通过竞选使其下台。

  在交谈中我也听到有人表露出无奈的困惑,因为很多党都出现了坏问题,使人在选举中没有好党可投。现在对于新建立的党,不少人都持有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觉得新党会很快腐败变坏。

  民盟和人盟合并之后,族裔矛盾有所缓和,如果民盟有较强的党建意识,是有可能借此机会把自己建设成团结各派力量的执政党,但民盟没有这样做。民盟没有成为团结各派力量的政党,而是在新的党内意见分歧出现之后,受“多党制”“竞选”的概念引导,一位与穆加贝意见相左的民盟高级干部跳出了民盟,组建了一个新党“民主变革运动”(民动)。

  按照多党竞争的理论,两党竞选可以形成选民问责机制,两党为了争取选票,都要向选民负责,都要实行对选民有利的政策。但是这个理论在津巴布韦并没有变成现实,民盟和民动两党的竞争给津巴布韦带来的是一系列暴力竞选活动。

  民动成立于年,在年的议会选举中获得了很大的胜利。民动在议会中得到了57个席位,民盟获得了62个席位。虽然民动没有成为第一大党,但它使民盟不再拥有三分之二的议席。

  在议会选举胜利的鼓舞下,民动领导人茨万吉拉伊(Tsvangirai,年出生)参加了年的总统大选,挑战穆加贝。民盟在议会选举中看到了民动的实力,因此在总统选战中不敢掉以轻心,全力以赴进行争夺。

  全力以赴是以全武行的形式展开的,这种现象在非洲屡见不鲜,不少国家的大选中都出现暴力事件。在年的竞选活动中,民盟和民动的支持者剑拔弩张,暴力行为此起彼伏,谋杀、暴打、强奸、骚扰……层出不穷。民盟是执政党,掌握军队等国家暴力工具,在暴力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大选计票的结果是,茨万吉拉伊42%,穆加贝56%。

  在以后的选举活动中,暴力行为更加猖獗。年议会和总统是同年举行大选的,在议会选举中,民动获得了96个席位,民盟只获得94个席位,民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在总统选举中,茨万吉拉伊获得了47.9%的选票,穆加贝获得43.2%的选票。茨万吉拉伊的选票超过了穆加贝,不过由于没有达到50%,需要茨万吉拉伊和穆加贝二人再举行第二轮竞选。

  在第二轮的竞选中,暴力活动达到顶点。那次民盟竞选活动的总负责人是姆南加古瓦(Mnangagwa,年出生),就是最近新闻中被革职后又归来成为总统的人;最近软禁穆加贝的奇文加将军(Chiwenga,年出生)当时也是竞选的干将,他力主采用“军事风格”来搞竞选。这种军事风格的竞选造成很多死伤,猖獗的暴力环境使得茨万吉拉伊不得不中途退阵。

  最终的第二轮选举结果是:穆加贝得票85.5%,比第一轮增加了一倍;茨万吉拉伊只得到9.3%的选票,大大少于第一轮。年大选的结果使得总统的党和议会的多数党不再同一,总统穆加贝属于民盟,而议会多数党是民动。

  年又举行了一次总统和议会的选举,仍然是穆加贝与茨万吉拉伊竞争总统。选举之前,一些西方观察家以为这次的暴力活动会更加升级,但结果却是暴力行为比以前少了很多。虽然民动受到较少的暴力打击,但民动并没有因此获胜,反而是民盟大获全胜。在总统选举中穆加贝获得了61%的选票,在议会选举中民盟获得了三分之二的席位。

  关于民动失利的原因,我听到的议论是,选民对茨万吉拉伊和民动都颇为失望,因为五年来虽然民动是议会中的第一大党,但并没有给津巴布韦带来什么变化,另外,社会上又有不少关于民动腐败的传闻。显然,这个新成立的党也没有把自己建设成为良好的执政党,因此很多人陷入了无奈,又回头去投票给老党。

  我在津巴布韦的时候,很多人在议论将要到来的年大选,人们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