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签证 >> 正文 >> 正文

非洲南部的金字塔大津巴布韦遗址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19/1/14

来源:诺格拉斯

很少有人知道,津巴布韦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大津巴布韦”(GreatZimbabwe)在当地绍纳语中,是大石头房子的意思。大津巴布韦城和北非埃及的金字塔并称非洲考古史上的“双璧”,他们同是非洲文明史的见证。拥有南部非洲规模最大的人类历史遗存,一直是津巴布韦人的骄傲,因此,在年独立时,他们选择用这个古老的遗址命名自己新生的国家。

大津巴布韦(摄影:刘畅)

南部非洲最大

人类历史遗存

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津巴布韦中部,隐迹在一片山林之中。考古证明,遗址兴盛自公元4-5世纪,在大约距今年前衰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以为它仅仅是个传说。有人猜测,大津巴布韦是圣经中和所罗门王共度春宵的示巴女王的宫殿,还有人说大津巴布韦是失落的黄金城,那里沉睡着无数的宝藏。直到年,一支由德国人率领的探险队来到这里,大津巴布韦才又褪去各种传说的光环,从神话世界重返人间。

建造大津巴布韦的绍纳人属于班图人的一支,是今天津巴布韦最大的民族。直到近代绍纳人都没有文字,因此,虽然今天人们可以在大津巴布韦遗址摩挲绍纳王国的沧桑历史,却依然无法清晰还原在这里发生过的点滴,只能靠当地人世代口耳相传而来的传说,以及到访者各自的遐想去依稀辨认那个早已淹没于历史深处的王朝的背影。

摄影:刘畅

到大津巴布韦参观,一定要雇用一名当地向导,收费不贵,大约每人5美元。向导会对着形状各异的石碓给出种种说明,有些貌似确有其事,有些则根本是后人的想象,其中掺杂了当地人对于祖先的崇敬以及对那个逝去年代的向往。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大津巴布韦我去过两次,分别聘请了不同的导游,虽然对大部分地点的说明两人大同小异,但也有些地方,导游们的解释完全是各成一家,相互矛盾。

大津巴布韦遗址大致共分为两个部分:国王和他的侍从居住的山顶堡垒,以及国王的妻子和未成年子女居住的山下城堡。

“自古华山

一条路”

标题标题

要登上山上堡垒,其实并不容易。

今天游客们上山,一般都会选择相对平坦的“现代之路”,而这条路其实在大津巴布韦兴盛的近千年间并不存在。那个年代,这片土地上战争不断。为确保国王的安全,上山的路被建得易守难攻。绍纳先人和他们的国王曾经跋涉过的“古代之路”,狭窄而陡峭,很多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

据说,当时,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商路上的重要一站,所有往来于非洲腹地和西印度洋的商贾都必须向绍纳国王纳税,那些拒绝纳税的商队往往会被当作强盗,要经受从山顶滚落的巨石的洗礼。

摄影:刘畅

因为缺少文字记载,我们无法考证在古远的年代,“古代之路”埋葬了多少曾经鲜活的生命。但据当地导游告诉我,直到上世纪70年代,几乎每年都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堡垒的进门处坠落。这最终导致津巴布韦政府不得不封住了原先的入口,而选择边上地势较为平缓的地方另开一门,确保进出堡垒的游客、学者的生命安全。

大津巴布韦堡垒的外墙是用石片垒起的,石片本身未曾抛光,石片之间也不用任何粘合剂,虽然看上去略显粗糙,但今天的堡垒已经在山顶屹立了数百年(大津巴布韦在其兴盛的近千年的光阴中几度重建,一般认为,今天的城墙只有不到千年的历史),单是这份坚韧,就足以令人称奇。数重石壁间留出的大大小小十多个门洞空间都十分狭小,成年人必须弯腰进入。据说,这个设计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在遭遇外地入侵时,手持利器的战士会躲在门洞两边,单等敌人探头的瞬间给予致命的一击。

最有权势的女人不是王后

标题标题

和一般人想象的皇家宫殿不同,大津巴布韦堡垒中没有奢华的装饰,甚至土地也仿佛不曾专门平整过。高高低低的黄土下不知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堡垒现在的入口,一进门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茅草屋。导游说,那是后人复原的“御膳房”。据说只有国王的正妻才能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厨房为国王煮饭,其他妃子则只能在山下烹饪。绍纳人相信,女主人过世后,她的灵魂会留在厨房中,保佑家人世代平安,因此,每当有王后过世,整个堡垒就不得不“另起炉灶”,让逝去王后的灵魂在旧厨房中得以安息。由于厨房全部采用木头和草修建,加上没人使用维护,用不了几年,旧的厨房就会坍塌腐朽,于是,国王的侍卫便用黄土将旧厨房掩埋,在其上面再修建新的“御膳房”。

导游告诉我,曾经有学者选择一处地点挖下去,最终居然挖出了上下9层不同年代的炉台。

摄影:刘畅

年前,绍纳人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冶炼技术。他们喜欢黄金,也会炼制纯度不是很高的金粒。堡垒内部,很大的一片功能区都被用来放置冶炼炉和修建金库,而保管金库的人,就是绍纳人王国内最有权势的女人——国王的亲姐姐或亲妹妹。

古时候,为了确保王权的稳定。绍纳国王必须选择一位姐妹作为自己的大司库,被选中的公主要和国王有夫妻之实,并且终身不得再嫁。成为大司库的公主是除了侍寝的妃子外,唯一被允许留在堡垒内过夜的女性。她在王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据说,国王在作出重大决定前,都必须与这位公主商量,征得她的同意后,才能行动。如果这位公主对于现任国王十分不满,她甚至可以提出要求罢免国王。不过,一旦罢免成功,她的大司库位子也就将随之异人了。

专属国王的

“喊妃洞”

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绍纳国王,被后人描述成了半人半神的存在。这其中,不少传说都与鳄鱼有关。在古代非洲,崇拜鳄鱼的部落不在少数,绍纳人也不例外。他们认为鳄鱼是水中之神,而水则是生命之源。

古代绍纳人相信,一位王子要成为国王就必须接受神的试炼。王子要赤身裸体,趟过一条爬满鳄鱼的小河,如果鳄鱼向他发起攻击,则证明神明不同意他成为国王。只有和鳄鱼相安无事,平安穿过小河的王子才拥有成为国王的资格。但这也仅仅只是第一关。接下来,王子还必须与他选中的姑娘在鳄鱼背上亲热一番,如果两人依然平安,这才算通过了神的考验,可以正式加冕成为绍纳人的国王。

年轻的王子一旦成为国王就不能再轻易下山,他需要时常坐在山顶最高的一块岩石上,思考整个王国的发展。从岩石上望下去,服侍国王的人依照身份高低居所由近及远,从山顶到山脚依次排开,而沿着这一串草屋走到山麓,就是王后和其他妃子,以及国王未成年的子女居住的城堡。

摄影:刘畅

在岩石的下方,有一个面积足以容纳数十人的山洞。

据说,在古代只有国王一人可以进入山洞,山洞的独特构造使得它的拢音效果十分明显。导游说,国王每天就是坐在这个山洞里呼喊他思念的妃子上山的。被点名的妃子要在山下做好饭菜,然后自己背着食物上山侍奉国王用膳。

然而,我对这种说法却难免有些怀疑,据说绍纳王为了确保王族兴旺,少说也要娶上百位王妃,迎娶较多的绍纳国王据宫佳丽可能多达多人。实在无法想象,国王能够记得住这么多女孩的名字。不过,在喊妃洞时,我跟朋友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冲着山下胡乱喊了几声,当时居然还真有人声回应我们。下山路上,遇到几位西方游客,他们说,他们在山下听到了我们的呼喊,而且声音还很真切。

从“喊妃洞”出来转个弯儿,有一片奇怪的碎石,碎石间挺立着一根石柱。“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不过你是中国人,估计也不会再来了,我就悄悄告诉你吧。”导游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这底下埋葬了所有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据说里面还有很多财宝呢。”

导游说,曾经有一位南非的考古专家试图打开地穴,然而就在他即将动手之际,碎石下传来非常奇怪的声音,并且整个堡垒都出现剧烈的摇动,最后当地人不得不出面制止了那位南非考古学家打扰先王们的安眠。

碎石间的石柱(图片来自网络)

黑人国王头戴

英式王冠

标题标题

在从石头堡垒前往大津巴布韦城堡的路上,一定要经过的是维多利亚博物馆。从名字就不难猜出,这座博物馆建成于英国殖民时期。

博物馆规模不大,大致相当于国内两间中学教室的面积。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产自中东的陶瓷、阿拉伯人带来的玻璃,以及中国明代的瓷器碎片,这些无不表明,大津巴布韦在五六百年前,一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商业枢纽。当地导游告诉我,中国商人不可能通过陆路,在年前到达过津巴布韦,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运有中国瓷器的商船在莫桑比克靠岸交易,之后,陆路商贩将这些中国瓷器带到了津巴布韦,这些瓷器残片很可能是当时商人向绍纳王进献的礼物。

在展厅的最里间,展出着津巴布韦最珍贵的国宝——8只津巴布韦鸟。

国旗上的津巴布韦鸟(图片来自网络)

津巴布韦鸟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鸟类,而是津巴布韦人为了图腾崇拜臆想出来的。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发现时,它们就伫立在大津巴布韦堡垒的一块空地中,而今天它们的形象也出现在津巴布韦的国旗上,作为整个国家的精神象征。根据检测,人们发现这些津巴布韦鸟的制作时间相距数百年,它们见证了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绍纳部落从兴盛到衰亡的整个过程。在遗址重被发现后,津巴布韦鸟被一抢而空,其中几只都一度流落海外。

年德国向津巴布韦归还了柏林博物馆收藏的一只津巴布韦鸟,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亲自在国家宫主持仪式迎接“神鸟”归来。不过,今天在维多利亚展出的8只津巴布韦鸟中,仍然有两只是复制品,其中形象被印入国旗的津巴布韦鸟由国家博物馆收藏,被永久安置在位于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的展厅中,另有一只津巴布韦鸟被南非一家博物馆收藏,津巴布韦政府多次索要无果。这也成了两国之间的一桩悬案。

整个维多利亚博物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展厅门口的一张津巴布韦绍纳国王的画像。画中,黑人国王身穿红色王袍,头戴金质王冠,除了黑肤色,俨然一副西方国王的派头。“你们的国王真的都是这样打扮吗?”我问导游。导游无奈地耸耸肩:“不是,我们的国王穿兽皮,这个博物馆是英国人建的,这是他们想象中的津巴布韦国王。”尽管已经独立了30年,但在很多地方,津巴布韦仍旧留有非常深的殖民痕迹。

“我爱你就像城墙一样厚”

最常出现在津巴布韦对外旅游宣传海报上的大津巴布韦石柱,位于山下的城堡中。城堡是王后统领的后宫,也兼具教育年轻王子、公主的使命。

关于石柱的用途,知道今天考古学家们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最初,他们以为石柱是某种特殊用途的仓库或者石柱的顶部是象征通天的祭台,但后来经过测量,专家们发现这些石柱都是实心的,并且石柱顶端也没有可以用来祭祀的平坦的构造。现在,在考古界最被广泛接纳的说法是,石柱象征女性子宫,寓意丰产和多子。

大津巴布韦石柱(图片来自网络)

年,津巴布韦经历了建国后最困难的一年。由于政局持续动荡,经济严重下滑,大津巴布韦遗址几乎处于无人看管的尴尬境地。当时,杂草长满了整个城堡,不少当地人索性在城堡里放起了羊,一个目睹了当时惨状的朋友描述说,感觉整个城堡内部,都成了“动物们的洗手间”。

最近一次去拜访城堡,欣喜地发现杂草不见了,就连连接城堡与山上堡垒的石板路,也被重新整修过了。这才发现,城堡的墙很有意思,一层套一层,重叠多的地方,根本数不出到底有多少层。经导游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当时绍纳人还没有装修的概念,但是每位新王后由都希望自己的宫殿能够胜过前人。于是她们竞赛似的纷纷在前任王后的城墙之外修建新的城墙。在当时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这项工程所花费的人力和财力是难以想象的。导游告诉我,城墙的厚度可以看出每代国王对于王后的感情,因为城墙本身的防御功能随着一层层的增筑早已退化,只有为真心喜爱的妻子,国王才舍得派出大量得力的工匠,把新城墙这个当时的“面子工程”修得坚固又厚实。

大约在公元1年左右,绍纳人最终放弃了大津巴布韦,转而到水源更加丰盛的地区发展。王后们一代一代的修墙竞赛也因此戛然而止。其实,我从城墙看出的,并不仅仅是数百年前津巴布韦国王与王后的恩爱。从年的只见城不见墙,到现在可以细看城墙的构造。大津巴布韦遗址虽然距离哈拉雷多公里,远离了今天津巴布韦的政治中心,但却依然时刻折射着这个国家,以及整个绍纳民族的兴衰成败。

摄影:刘畅

WELCOMETOFOLLOWUS

HOPEYOULIKEIT

长按下发







































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
白癜风饮食禁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