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andInspirationofGenderArchaeologyinAmerica
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及社会学科对性别问题兴趣日增,美国性别考古学开始兴起并发展,这是一门采用批判性视角,从民族志、物质文化、墓葬与骨骼、历史文献、艺术史及生理学角度,重新评估男女两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作用,以深入探讨古代社会结构演变的研究领域。借鉴西方性别考古研究的成果,中国考古学界可重新审视旧石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对男女地位和社会发展的传统看法,并提出一些有助于深入了解史前人类行为的可能性解释。
性别考古概念方法论案例启示
一前言
女权主义是源自西方争取妇女政治平等的思想和社会运动。自19世纪出现后,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政治诉求,但是对考古学研究几乎没有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受到其他社会学科如社会学、文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对性别问题兴趣日增的影响,性别问题开始与意识形态、象征、结构、认知、个体和能动性等议题一起,成为欧美后过程考古学的热门话题。虽然女权主义和性别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为挪威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要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琼·杰罗于年发表了《考古学中的性别偏见:跨文化的视野》和玛格丽特·康基与珍妮特·斯佩克特于年发表了《考古学的性别研究》这些先驱性论文之后,北美考古学家才开始讨论考古材料阐释和美国考古学实践当中的性别偏见问题。
女权主义和性别问题在其他学科如历史学和人类学方面的探讨远远早于考古学,这是因为早先考古学研究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