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篇文章仅仅是个人观点与经验之谈
简单来说这篇文章更适合入门鱼友或者一些还在摸索,不断出现问题的玩家。大神级别的,或者很有想法的鱼友看看热闹便是。其实说实话这篇文章我个人感觉更像是我闲来无事之举,毕竟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人写过怎么养好鱼,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常识的文章。而我也是仅仅想通过此篇文章表达一些个人饲养心得,而不是教鱼友怎么给鱼治病......
我就不多废话了说什么养观赏鱼起源啥的,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讲讲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硬件设施:缸体,过滤,滤材,灯,加热棒,水泵
要想养鱼首先得有鱼缸吧,然而鱼缸又由一些不可或缺的部分组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如有不喜欢用灯,和不需要过滤的缸,请忽略,比如养孔雀,斗鱼的。
缸体:
先说说缸体的尺寸怎么选择,这个因人而异,主要还是看玩家饲养什么鱼,但是有一种缸养鱼不如不养,那就是大多数市面上存在的鸡肋缸,这种缸遍布于水族市场,这类鱼缸之所以叫鸡肋缸,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宽度,个别还有过高的高度,尤其是想玩大型鱼的新手,这种鱼缸更要避开,缸体过窄导致大鱼不方便转身,缸体过高会浪费很大空间。其实某宝一些超白鱼缸店家给出的参数基本上是合理的,比如。。。。(单位cm)。这些参数基本上是合理的,个人建议缸宽尽量为长度的一半,高度如果缸体不是两米开外的缸基本上70-80高度就足够用。0.8-1.2米左右的缸高度50-60就可以。所以各位切记不要选过窄的缸。
鸡肋的尺寸
典型鸡肋缸
过滤,滤材:
滤材方面,我一直奉行有多钱办多大事的原则,资金有限的可以用普通陶瓷环,舍得花钱的可以选些市面上口碑比较好的高端滤材,我主要想说说过滤,像我这种也算是入鱼圈稍微久一点的了,我们用的鱼缸基本上是定制,或者自己组装,基本上不会去水族市场随便买一个,即使缸体尺寸够用,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过滤。至于过滤的作用我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装有完整足够大过滤系统的鱼缸会有自我恢复力,然而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过滤水体的大小,而水族市场的成品缸大部分的过滤做的很小,根本不足整个鱼缸水体的三分之一。所以如果购买成品缸自己看看缸体过滤部分的体积盛水量有多大。不要被鱼缸表面的华丽所蒙蔽。
再一方面就是过滤有很多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
底滤: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都很好,构造也美观,但是打理起来麻烦。
上滤:不美观,(就相当于把底滤搬到缸上面),还考验缸的承重。
滴流盒:过滤面积小,生化过滤不强。
侧滤,背滤:这两种基本上出现在小缸上,侧滤有时候会搭配滴流盒用。没啥优点。
滤筒:生化过滤强,物理过滤效果几乎为零适合小缸,或者大缸辅助。
窄小的底滤槽,总之过滤一定要大
灯,加热棒,水泵:
水泵主要是看流量和静音,流量都是nL/h,玩家自己算出鱼缸盛水体积,水体循环能保证每小时循环8次左右就可以,但是注意这里流量可能有虚标,比如升的水体,流量大概需要买左右,但是考虑到虚标和自然衰弱可以选择0-流量左右的水泵。
加热棒没什么多说的尽量选稍微好一点的,不然水煮鱼很麻烦,尽量选择可以恒温的,还有加热棒尽量也选规格大一点的这样会省电,比起刚刚好可以维持鱼缸温度的加热棒,会一直耗电。
灯,说实话这个点我真的无力吐槽了,各种发廊灯,蓝的,鲜红的,我个人建议还是白灯更为自然,贴近太阳光色的。
水泵尽量不要选择钢的即使加套也不是很安全,尽量选下面的这种
水:养好水,维护换水
俗话说的好,养鱼先养水,一缸好的水也是能否养好鱼的关键。但是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并不懂如何是一缸好水,我不懂各种什么硬度,亚硝酸盐,硝化细菌之类的复杂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规律的换水,和不要频繁的喂食,在我的印象里,养鱼三四年,总共鱼缸水质出现问题只有两次,第一次是80.40.40的原生缸水质崩了,那次记得是夏天天气正热,由于前一天给鱼喂了活虾,消化系统负担过大,加上天热食物残渣导致水质恶化,最终导致一缸原生鱼几乎团灭。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喂食过多导致。第二次是前几个月银板缸换水量不够,导致水质偏老,鱼总蒙眼。现在已经调整的没有一点问题。我想说的就是,过滤系统合适的情况下,要保证换水量,和控制水质。个人建议每周换水1/3.能困水等同温度最好。如果缸里鱼生病,需要换水,建议每天1/6-1/5或者间隔一天。
曾经水质崩掉的那个原生鱼缸
至于标题写了我不是药神,我想说说,我在养鱼过程中基本上很少用药,第一我不是很会用药,第二是药三分毒,第三我相信鱼没那么脆。而且我甚至不认为很多鱼是救不活的,或者是被一些玩家活活药死的,当然我也是从新手过来的,我当初也是会因为鱼有病了着急求教各种大神。现在反而会多几分淡定,寻找病因,到底是换水出了问题,还是喂了什么不该喂的,如果排出了食物原因,那么大多数问题来自于水。所以要观察情况,找出原因,对症解决,而不是盲目的下药。一般情况下老三样就可以解决。换而言之,如果你有稳定的换水频率,保持水质,那么各种问题会出现的极少。
现在家里的三个缸
饲养:温度,混养,密度,食物,水流,环境,舒适度
其实我个人认为饲养方面应该是也对是否可以养的好鱼存在很大的关联,饲养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诸多事宜,养成良好的饲养习惯。然而养活鱼并不是养好鱼,每种鱼的生活习性都不一样,应按照最合理的方式来饲养。
温度,
温度这方面应该说养鱼最基本的了,广泛来说观赏鱼基本上涉及到的就是冷水鱼和亚热带和热带鱼,而冷水鱼多数都是锦鲤,金鱼占主要的。我主要想说一下偏热带鱼的水温控制,正常大家饲养的热带鱼水温基本上控制到26-30度就可以,其实这大家都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温度波动,尤其是换水的时候,水温波动大鱼就容易生病,还有就是开春和入秋,是观赏鱼高发病季节,这时候随着季节变化,水温也会变化,期间应该严格控制温度和水质。
混养,密度
这两个我觉得适合放在一起说更为合适,因为一旦涉及到混养就会有密度的问题,然后一缸鱼完美的混养方案其实很简单,适当的鱼缸尺寸养适应大小的鱼,其次就是鱼缸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按层混养,这样养出来的整体效果更好,其次要注意混养各种鱼类之间的性格,特别凶的鱼不建议混养,混养鱼之间体型不要相差很多,以免大鱼吃小鱼。市面上常见的三层混养就是龙(上层)虎(偏中)魟(下层),再比如南美大型鱼,雀鳝(上层)三间(偏中)铁甲或恐龙(下层)。这两种都是比较合理的搭配。密度方面不必多说什么,当然玩混养的肯定会买很多鱼,这时候就要注意鱼缸过滤的负荷,和水质,以及喂鱼频率。如有不当可能水质浑浊更甚水质崩溃。
朋友的缸,上层红龙,中层银板和虎,底层魟和铁甲。
环境,舒适度,食物,水流
很多养鱼的小伙伴问我养鱼什么背景好呀,什么底好啊,其实这个没有绝对的,而且现在水族市场存在大部分人工鱼,已经多代繁殖,比如金红龙在龙蛋的时候就被放入缸中,这种人工鱼除外,我这里主要想介绍一下怎样在缸内为野生鱼打造最舒适的环境。这里我将不拆开各个关键词而且全覆盖说明。
首先说下养龙鱼的小伙伴,作为观赏鱼主流“龙虎魟”经久不衰,在龙鱼饲养方面我简单说一下环境问题,由于长时间人工,人们想要他们慢慢变得极致发色,找到了其中的“窍门"比如金龙,小时候用白缸爬背,大了用黑缸提高金质,对此我没什么疑问,但是我看见不少鱼缸蓝色背景和缸底,我不知道这是为何,而且这个配色经久不衰,无力吐槽。
野生鱼故名思议就是野外环境下捕捞的鱼,当然我也钟情于此,我个人饲养野生鱼尽量:原生饲养。所谓的原生饲养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尽量为鱼打造贴近自然野外的环境(注意这里是尽量,量力而行),接近野外环境下的食物喂养,以及水温,水流等,来把鱼的舒适度达到最大化。
南美野外的环境拍摄,图片来自网络
打造野外环境相当困难,尤其是南美野外的环境,但是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贴近野外,比如弄个背景纸啊,铺底沙啊,放沉木等等,但是我十分不建议养野生鱼的用蓝色的缸。品,你细品。造景其实可以大大的提高鱼的舒适度,有人可能会说鱼舒不舒服你还会看?野外环境视频你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还是真的可以看出来,我个人认为大多数鱼在安逸的情况下,呼吸缓慢,游动缓慢,有的甚至水中悬浮,那种感觉十分惬意。相比之下,有些鱼友饲养的鱼在缸里乱窜,顶缸,由此可见差距甚远。野外环境下的鱼实际上并不是天天可以吃饱,时常吃一顿饿几天,然而我本人略微强迫症,也喜欢模仿这种自然环境下进食方式,随缘喂食法,想起来就喂,一般间隔两三天,有时候一天两次,有时候三天一次。当然人工的鱼,最好按时按点,因为从一出生就是如此。食物方面我个人没有太多的说法,吃素的,喂点饲料,杂食的偶尔喂点小鱼小虾,纯肉食的,喂点小鱼啥的,还有种情况我个人是想不通的,为什么有些鱼友会喂淡水鱼那种大海虾呢,我觉得完全可以选用河虾,野外环境下,淡水鱼根本吃不到海虾。所以还是合理均衡的好,我个人饲养的银板偶尔还会喂喂蔬菜,苹果等。激流环境下的鱼可以在鱼缸内安置造浪,让他们没事冲浪也不失为一件趣事。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各位有疑惑或者需要的鱼友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