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签证 >> 正文 >> 正文

津巴布韦白人来了中猎象者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17/11/10

据说非洲大象的象牙比亚洲的更白、更软、更滑、更易加工——无论是切、锯、片、刻、涂、染,都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18世纪末时,葡萄牙人、布尔人已深入内陆猎象搜牙多年,他们把象牙或运往德拉果阿湾,或运往开普敦,然后再从这里送到欧洲。进入19世纪后,特别是19世纪20年代英国移民大举进入南非之后,南部非洲内陆开始出现更多装备更先进的专业猎象者,而格拉汉姆斯敦(Grahamstown)也取代德拉果阿湾和开普敦成为南部非洲最大的象牙集散地。

格拉汉姆斯敦市场上的象牙

19世纪上半叶,南部非洲最知名的猎象者是威廉·哈里斯(WilliamCornwallisHarris)和劳林·卡明(RoualeynCumming)等人,他们主要在林波波河一带活动。19世纪中叶往后,林波波河一带的大象已越来越难寻。于是,猎象者的足迹开始远至赞比西河。亨利·哈特利(HenryHartley)、威廉·菲诺提(WilliamFinaughty)、弗里德里克·塞卢斯(FrederickSelous)等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人物。

哈特利、菲诺提受到姆齐利卡兹的接待,塞卢斯则成为洛本古拉的座上宾,在津巴布韦猎象游荡,一晃近20年——而这个塞卢斯,最后却成为洛本古拉的关键终结者之一。

洛本古拉王庭的白人

猎象者的日常

19世纪时,猎象者在南部非洲内陆的黑人族群中特别受欢迎。

对于那个时代的黑人来说,大象首先是一大堆肉,它可以让一个村庄乃至几个村庄来一场饕餮欢宴。其次,大象的长牙可换得白人的很多好东西,布匹、珠子、枪支、弹药,还有很多只有文明世界才有的新奇玩意。但是,要吃到那一大堆肉,要拿到那一对象牙,以黑人掌握的工具来说,却并不容易,大多数时候还非常危险。有些黑人猎象者艺高胆大,或用宽矛集中投射,或用斧子砍大象的跟腱,但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而且他们的成功率也并不算太高。布须曼人的方法则更为有趣,他们会在月圆之夜追赶大象,一直到大象累倒,然后他们再冲上去用矛投刺(Livingstone,,pp.-)。

进击的大象

白人就不同,白人有枪。离远远的,只听一声响,庞然大象就倒下了——这曾令南部非洲内陆的黑人无比惊疑,也使他们对白人又敬又羡。

猎象者哈特利

按照不成文的规则,在黑人的土地上猎象,首先要征得相应酋长的同意——那个时代酋长们一般都会同意,然后的规矩就是,一头大象两根象牙,猎象者和酋长一人一根。至于大象肉,白人猎象者只会消受很小的一部分,再有一部分制成肉干,其余大部分则会入黑人之腹。

就象牙来说,酋长坐在自己的茅屋里,不用冒什么风险,就可以得到一半的收获。如果大象不是就地倒下,而是在受伤之后逃逸,那倒在哪里就归哪里的酋长处置。但是,这种情况有时会出现麻烦:有时大象是在一个酋长的地盘上被射击,但却在另一个酋长的地盘上倒毙。这样一来,两个酋长再加上一个猎象者,两根牙就不好分了。当然了,这个时候是可以协调的,因为还有象肉;此外,白人猎象者也可以拿出一些商品,让某个酋长放弃对象牙的声索。

而大象肉,就更是能让黑人村民们高兴了,大家都可以来参与分割象体,然后再来一场歌舞盛宴。说起大象肉,按照19世纪那些猎象者的记录,主要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象鼻,这种很简单,就是切片烧烤——塞卢斯喜欢这种吃法;另一种是吃大象腿,这种有点复杂,要挖个坑,在里面生火留炭,然后把象腿放进去用土盖上,在上面再架起柴火烧——按照利文斯顿的记录,得烧上大半夜才能吃,但非常美味。

白人猎象者一来,黑人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象牙象肉。所以,酋长们总是希望白人猎象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多呆些时日,他们会杀牛宰羊,捧出小米啤酒,盛情地款待猎象者,还会交待民众注意“象情”,一旦发现大象或者象群,就马上来汇报,然后白人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黑人民众们也喜欢跟着猎象者走,他们可以帮白人宰象取牙、搬象牙或者干点其他的活,而得到的报酬就是象肉或者一些布、珠子之类的商品。有的时候,为了追踪象群或者受伤逃逸的大象,猎人和随从们会到离营地很远的地方,等放倒大象后还得屠宰取牙,然后再搬回营地,这整个过程会需要比较多的劳动力。如跟去的人手不够,一时搬不回的象牙就得先埋起来,然后回头再来取。劳林·卡明在茨瓦纳人地界猎象时,跟着他牛车队行进的人少则几十,多则一两百(Cumming,,p.)。

搬象牙上牛车的黑人

更为重要的是,猎象者并不是单纯的猎象者,他们也是商人。他们一方面自己猎象获取象牙,另一方面也从黑人那里收购象牙。因此,除了马和枪之外,猎象者都带着很多的商品,有时连同给养要装好几辆牛车。他们带着满载的牛车从格拉汉姆斯顿出发,进入茨瓦纳人的地界,进入马塔贝莱人的地界,进入马绍纳人的地界,沿路或猎或购,牛车里的货品一点一点的减少,而象牙则一根一根的增多。等装到一定程度时,猎象者就开始往回走,到格兰汉姆斯敦去卖象牙,然后再装货,再把上面的流程走一遭。

狩猎队的牛车

黑人最喜欢拿象牙换白人的枪。对于白人来说,枪不贵,象牙则能卖大价钱;对于黑人来说,象牙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枪则是好东西。所以,那个时候的象牙换枪可以说一桩黑白双方都很乐意去做的生意。劳林·卡明的记录说:一箱滑膛枪20支只需要花16英镑,而1支滑膛枪可换到的象牙就值差不多30英镑,利润惊人(Cumming,,p.)!塞卢斯第一次在洛本古拉的土地上猎象时,自己猎到的象牙有磅,另通过贸易换了磅,在还债、除去成本后,3个月赚了近英镑(Selous,,p.63)。

年时,菲诺提在一次持续两个月的旅程中猎到95头象、割得约磅的象牙,他后来回忆说这是他整个的猎象生涯中收获最佳的一次(Finaughty,,p.56)。但19世纪70年代之后,大象就越来越难找了。象群越来越多地遁入密集的丛林或者水泊沼泽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是难以开路通行,二是多萃萃蝇,这两种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马匹,特别是萃萃蝇,极易致马死亡,会给骑马猎象者带来很多麻烦。这时,猎象逐渐逐渐成了一项需要非常的努力和运气的工作。塞卢斯曾在1星期内猎到过10头大象,但有时也会很长时间一点收获都没有(Selous,,p.)。

菲诺提

菲诺提狩猎活动的区域

塞卢斯

“为什么要猎象?你还只是个孩子”

年,19岁的塞卢斯来到马塔贝莱兰。当听塞卢斯说想要在自己的领地上猎象时,洛本古拉忍不住笑了,他说:“你不是应该猎羚羊才对吗?为什么要猎象?你还只是一个孩子。”塞卢斯也不做过多的争辩,只是说自己虽然是一个孩子,但也希望能猎象,因此希望能得到国王的允许。洛本古拉又说了一些轻视打击的话,然后就不置可否地起身走了。过了一两天后,塞卢斯又去找洛本古拉,再次请求他允许自己猎象。这次洛本古拉又问了一个更讽刺的问题,他问塞卢斯以前是否见过大象,塞卢斯说没有。于是,洛本古拉就愉快地说:“它们很快就会把你赶走的,但你倒是可以去看看它们,看看自己能干些什么。”显然,洛本古拉是同意了塞卢斯在他的国度猎象的请求。不过,按照当时的规则,并不是说哪里都可以去的,也要在国王指定的地方才行。于是,塞卢斯就又问洛本古拉,自己该在哪块地方活动。洛本古拉很慷慨地回答说:“哦,你去哪里都行,你还只是个孩子。”(Selous,,pp.36-37)

不久后,塞卢斯狩猎归来,也算有些收获,他再去见洛本古拉,去缴应付的贡赋。他对洛本古拉说:“您看,您的大象并没有把我赶走,相反,我还杀了一些。”洛本古拉就笑了,对塞卢斯说:“因为你已经是一个男人了,你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呢?”(Selous,,p.63)

塞卢斯

被大象追赶的塞卢斯

塞卢斯的第一次林波波河—赞比西河之旅持续了约8年。在这8年之间,他多次去到此前欧洲人从未到过的地方。其中,在年时,塞卢斯登上位于今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远郊的一座山丘。这是一座位于津巴布韦东北部高原边缘地带的山丘,从平地往上只有约米高,但它却是一大片开阔地带上的独一座,因此在山丘顶部的视野极好。在此后的狩猎岁月里,塞卢斯不知多少次登上这座山丘,以观望猎情。这座山丘后来被命名为汉普登山(MountHampden)。

在短暂回英国后,塞卢斯于年再度开始其南部非洲之旅,然后又是约11年,只不过这次已不再以猎象为主,而是狩猎多种野兽,其中部分是用来为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制作标本。在这11年的前6年里,塞卢斯的足迹向北远至今赞比亚西部的地方,向东则进入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接界的广大地带。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塞卢斯纪念雕像

总体上来说,塞卢斯和洛本古拉之间的私人关系一直是比较好的,但年的一次事件却使得塞卢斯对洛本古拉有了不好的情绪。当时,一些白人在马塔贝莱兰猎杀了大量河马,因为当时河马皮鞭(Sjambo)很走俏。而在马塔贝莱兰的风俗里,河马可杀但是不可滥杀,否则神灵就会制造干旱来施加惩罚。于是,洛本古拉就愤怒地把这批白人召去进行惩罚。塞卢斯刚好也去拜访洛本古拉,他在谴责那些滥杀的白人时提到自己的人也为了肉食而杀过一头河马。当时,洛本古拉一点都没有怪塞卢斯的意思,反而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但几天后,洛本古拉的人就来找塞卢斯,对他和其他猎杀河马的白人一并进行了罚款。塞卢斯交的罚款数额是60英镑,他后来一直觉得洛本古拉是抢了他的钱。

在从到的十余年时间里,塞卢斯可以说把今津巴布韦及其周边所在的地区走了一个遍。

在这十余年间里,塞卢斯持续地为英国的报章写稿,出版了一些书籍。这些文字在介绍具有冒险主义和浪漫主义意味的狩猎生涯和与野蛮人打交道经历的同时,也会描述其所到之地的山川草木、土地物产、民风民俗,激发了那个时代以殖民扩张为务的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对非洲广大内陆的兴趣。塞卢斯告诉英国人,马绍纳兰、马塔贝莱兰都是很好的地方,有特别适宜的气候,一年中有8个月时间的利于身体的好天气,白人妇女和孩子都能在这里很健康的生活;此外,这里也有充足的水源和可能蕴藏量非常巨大的矿产(Selous,,p.,)。

领路人

—年柏林会议后,瓜分非洲的浪潮正式掀起。为了实施“有效占领”,相关国家既要用历史证明非洲的某个地方属于自己,还要用现实证明这个地方自己可以掌控。在这种背景之下,英国和葡萄牙都开始声称马绍纳兰属于自己——对于英国来说,马绍纳兰是他们从南到北扩张进程中已涉足之处;而对于葡萄牙来说,他们在19世纪之前就已进入这个被认为属于他们所称的莫诺莫塔帕王国的地区。

面对这种争持,英国政府当时并不是很明了形势。塞卢斯这时站了出来,他明确而自信地称自己是最熟悉马绍纳兰的人:我持续地在马绍纳兰高原的每一块地方旅行,我对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有非常细致的认识,因为我攀登过这一地区的几乎所有的山,了解所有的从众山流出流过的河流溪水的情况。在我的多次旅行中,我也了解了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土著族群的历史;我也提出过这一地区的气候适宜欧洲人生活,论述过这里具备的发展基础和未来的发展可能。塞卢斯呼吁,绝不能让这个地方落到葡萄牙人手上(Selous,,p.;pp.-)。为此,他在给《泰晤士报》的长信中从历史和当时现实的角度分析了英国掌控马绍纳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力促英国政府采取行动(Selous,,pp.-)。

而在殖民扩张方面比英国政府更狂热的罗得斯已经在行动了。在从洛本古拉那里拿到一份租让协议之后,罗得斯就立即成立了英国南非公司(BritishSouthAfricaCompany),并马上着手进占马绍纳兰。但是,要从南面进入马绍纳兰的话,当时可通行的路就是要经过马塔贝莱兰,但这个充斥这好战勇士的地带,是不可能轻易让大部队的武装白人浩浩荡荡通过的。

于是就需要另找一条路,或者说另开一条路。能够找到并开辟这条路的,当时就只有塞卢斯。在罗得斯的诚邀之下,塞卢斯凭借自己对马塔贝莱兰和马绍纳兰的极度熟悉,很快就画出了绕过马塔贝莱兰核心区域去往马绍纳兰的路线图,并选定那座他无数次登上去寻找和观察猎物的汉普登山作为远征目的地。

汉普登山(刘伟才摄)

汉普登山前的开阔地(刘伟才摄)

年,在塞卢斯的指引下,罗得斯组织装备的先遣队(PioneerColumn)从今博茨瓦纳东北部出发,首先进入今津巴布韦西南部边境,然后往东,越过重重的河流与丛林,在进入马塔贝莱武装有效控制之外的地带后再折向北,最终在离原定目的地汉普登山约20公里的地方停驻下来,索尔兹伯里——哈拉雷——由此建立!几乎与此同时,塞卢斯又抽空带着人去到今津巴布韦东部,把靠近莫桑比克的马尼卡兰地方纳入英国南非公司旗下。3年后,英国南非公司与马塔贝莱王国发生冲突,前者派兵向布拉瓦约进军,塞卢斯担当侦察前锋先锋的重任。最终,在白人的强大攻势之下,马塔贝莱王国灭亡,洛本古拉身死。

整个津巴布韦,就这样落入罗得斯的手中。而塞卢斯,这个猎象者,在其中的每一步都起到的关键作用

洛本古拉会如何想塞卢斯这个人呢?这个在多少年前来到自己国度请求准许猎象的“孩子”?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