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s://m-mip.39.net/nk/mip_5154126.html德国首相俾斯麦-年,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主持下,欧美15个国家在柏林举行了一次长达天的会议,讨论瓜分非洲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中,比利时王国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使尽外交手段,拿下了刚果,不久成立了刚果自由邦。刚果从此成了比利时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年,刚果赶上这个潮流获得了独立。比利时殖民下的刚果对很多非洲国家而言,被殖民固然是不幸的,但独立也不意味着幸福,甚至孕育着更大不幸。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各地没有形成稳定的民族国家,也没有严格的边界。欧洲殖民者到来后,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划分了彼此界线,这些地区也逐步形成了国家雏形。殖民者一走,国家雏形就变成了独立国家,但这些独立国家无一例外地陷入混乱、内战、衰退。有人说这是殖民者撤走前故意使下的绊子、埋下的地雷,其实不然。被瓜分的非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处于部落时代的非洲人,各族体都尚未融合到一起,也没有形成共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即使建立了国家,这种国家也是空架子,空有国家的壳子,内部还是无数部落、部族,毫无凝聚力。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往往造成长时间、大规模的内战,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到了现代,弓箭长矛变成了枪炮,双脚变成了四个轮子,杀伤效率大大提升,其破坏性和残酷性呈几何倍数的扩大。现代战争有道德舆论和国际条约制约,比较有底线,部落战争则不然,充斥着原始和野蛮,种族屠杀不断上演。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大都建立了现代政府,产生了总统、内阁、议会、政党等事物。民众活在部落时代,政府却是现代形态,必然造成混乱。政变、腐败、分裂、反叛如影随形。非洲武装分子另外,非洲国家的国界线都比较直,这是西方殖民者瓜分非洲时划的线,划线没有考虑历史、地理、民族等因素,出现了很多同一民族被划到不同国家的情况,这样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发生战争时,往往会波及好几个国家和地区,这也是非洲国家内战容易演变成混战的原因。一句话: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战乱,根本原因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太低,无法建立民族国家,失败的国家构建,造成了混乱以至于混战。年~年的刚果内战,便是典型。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两个刚果:刚果(金)和刚果(布)。刚果(布)全称“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刚果(金)全称“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为了区分二者,就把各自首都的第一个字拿出来打上了括号。本文所说的刚果,都是指刚果(金)。刚果(金)地理位置02刚果位于非洲中部,面积万多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二大国。刚果拥有非常丰富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包括钻石),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此外它还有大片的热带雨林,森林覆盖面积达1.25亿亩,占全非洲森林面积的近一半。物产种类和总量都多,资源禀赋相当给力。如此广袤的土地,如此丰富的资源,即使民众再不努力,也能轻松混个小康。然而刚果却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元,现在也只有美元。问题出在内战上。年6月刚果独立后,新政府对全国没有掌控力,地方势力反叛闹独立,一度形成4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内战导致了50万刚果人死亡,无数人流离失所。年刚果军队总司令蒙博托发动政变,建立独裁统治,刚果政局才逐步稳定下来。蒙博托,他统治时期刚果改名扎伊尔共和国混乱的局面需要狠人来收拾,但是狠人又往往是混乱的制造者。蒙博托掌握政权后,认为多党民主制不符合刚果国情,于是采取种种措施,强化独裁统治。为了控制经济,他将一千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转交给政府或刚果商人,结果本国政府和商人没有现代管理技术和经营能力,玩不转这些企业,最后这些企业不是破产就是拍卖。外国企业是刚果的经济支柱,支柱一倒,经济秩序混乱、商品短缺、失业率激增、税收骤减,整个国民经济持续衰退。另一方面,独裁也导致了蒙博托政府的普遍腐败,蒙博托不仅自己带头搞钱,还默认手下腐败以换取他们的支持,政治生态被搞得乌烟瘴气。刚果有个民族,但是没有一个民族能超过总人口的10%,这意味着刚果没有一个主体民族,在个民族之上有多个党派,这些党派大多只代表本民族的利益,对蒙博托政府认同感很低,再加上蒙博托长期独裁统治造成的经济下滑、政治混乱,这些党派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于是反对派形成,内战开始。卡比拉年10月,班亚穆伦盖族发动起义,点燃了刚果内战的星星之火,其他各反对派群起响应,形成了燎原之势。政府军节节败退,蒙博托见大势已去,于年5月流亡国外,反对派获得了胜利。在反蒙博托的战争中,一个叫卡比拉的人脱颖而出,成了反对派的首领,并在战争后掌握了政权。推翻蒙博托统治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刚果战争,这次战争持续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大,破坏力有限。真正恐怖的是第二次刚果战争。卡比拉当上总统后,人们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蒙博托留下的摊子太烂,卡比拉无力扭转乾坤,民众生活照旧,逐渐对其失望。另一方面,卡比拉为巩固统治基础,把家人都安插到了军政要害岗位,还组建嫡系军队,排斥和打压之前的盟友,于是盟友变成了反对派,第二次战争强势蓄能。卡比拉视察军队03上文说过,由于复杂的民族关系,非洲国家的内战,往往会演变成多国混战,刚果内战也一样。在第一次刚果战争中,反对派之所以能轻松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卢旺达、乌干达、安哥拉等邻国的支持。这些国家不仅向反对派提供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甚至直接出兵帮助反对派作战。当年卢旺达爆发内战的时候,蒙博托曾出兵支持卢旺达政府,乌干达则支持卢旺达反政府武装,结果反政府夺得了政权。战后,万卢旺达胡图族难民涌入刚果东部,其中包括5万多卢旺达前政府军和民兵。这些人获得了蒙博托的庇护,经常跨境攻击卢旺达新政府。和卢旺达一样,乌干达和安哥拉也有反政府武装盘踞在刚果,受蒙博托庇护——蒙博托独裁统治时期,刚果一家独大,周边国家无力与之抗衡,受部族思想影响,蒙博托一直支持邻国的胡图族政权,这些政权垮台后,他也想方设法提供庇护。所以这三国对蒙博托政权恨之入骨,大力支持以卡比拉为首的反对派对付蒙博托政权。卡比拉与卢旺达、乌干达原本是盟友,但内战胜利后,卢旺达和乌干达却不仅拒绝撤军,还在刚果大搞走私、抢劫、屠杀,俨然征服者的姿态。卡比拉对此很不爽,要求两国限期撤军,两国自然拒绝。年8月,班亚穆伦盖族发动起义(又是他们),点燃了刚果内战的星星之火,卢旺达和乌干达军队立即响应,席卷了刚果北部和东部大片土地。此外,刚果国内其他反卡拉比政权的势力也群起呼应(联合组成了刚果民主联盟),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为挽救危局,卡比卡向“南共体”(全称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是非洲南部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求援,“南共体”很快委任安哥拉、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出兵刚果,镇压叛军。不久,乍得、利比亚、苏丹也向卡比拉提供了支援。刚果反政府武装安哥拉参战,为了打击盘踞在刚果的反政府武装,同时保护自己在刚果地区的石油设施;津巴布韦参战,一是为了收账(之前曾赊了很多军火给卡比拉,后来又在刚果投了很多资,卡比拉倒台的话,这些钱都得打水漂),二是为了转移国内危机,三是扩大在“南共体”的影响力,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一直在和曼德拉争“南共体”的盟主位置。纳米比亚参战,是为了从刚果搞点矿产;乍得介入,纯粹是想刷存在感;苏丹是因为乌干达参战才介入的,乌干达是它的老对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搞点事对不起自己;卡扎菲的利比亚介入,是想打破国际孤立,也有刷存在感的意思。第二次刚果战争形势图这样,刚果内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波及非洲南部国家的大混战,一方是刚果卡比拉政府,支持者有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乍得、利比亚、苏丹(后面四个国家支援力度很小,类似于打酱油),另一方是反政府的刚果民主联盟,支持者是卢旺达、乌干达、布隆迪。时任美国主管非洲助理国务卿赖斯称之为“第一次非洲世界大战”。双方势均力敌,战争进入僵持状态,向长期化发展。卡比拉控制着刚果西部、中部、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3,反对派控制东、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3。第二次刚果战争形势图,东部和北部为反对派控制区04刚果战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7879.html
上一篇文章: 大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7个月新高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