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穆加贝他“亲自”死了;b.太监爱皇帝错了吗?c.成语典故“指鹿为马”
:
no.1:穆加贝他“亲自”死了
9月6日,津巴布韦前领导人穆加贝被证实死了,终年95岁。这位执政37年的“老总统”最近一次广泛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还是因为年那次闹得沸沸扬扬的“政变”
为了让比自己年轻41岁的第二个妻子格雷丝·穆加贝顺利接班,年11月6日,穆加贝解除了长期被视为“接班人”的副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的职务。
这一举动,引发了津巴布韦政局的动荡。年11月14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津巴布韦军方走上街头,占领国家广播公司(ZBC),扣留了总统穆加贝。
几番挣扎后,11月21日傍晚,穆加贝向津巴布韦议会递交了辞职信。此后,穆加贝鲜少出现在媒体镜头上。
回顾穆加贝的一生,有复旦学者说,这位曾经带领津巴布韦实现民族独立的老总统,在津巴布韦和第三世界仍拥有很高威望,但他激进的土改政策与威权统治也给津巴布韦留下极大的消极遗产。
另有学者评价,穆加贝执着于最高权力,不肯放手,在执政后期更是造成权力腐败严重、裙带关系盛行、滥用职权等社会问题。他甚至为了扶持妻子格蕾丝上位,不惜辞退曾经并肩作战的老部下副总统,终于酿成了自己人生末路的一出闹剧。
穆加贝37年的执政生涯导致威权政治传统在津巴布韦深深扎根。虽然年的政变迫使穆加贝下台,但在后穆加贝时代,津巴布韦的政治改革仍然寸步难行,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政变的结果只是“新的威权取代了旧的威权”。
津巴布韦现任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6日在社交媒体“推特”证实:“带着极大伤感,我宣布津巴布韦国父、前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去世。”
津巴布韦主要反对党争取民主变革运动领导人纳尔逊·查米萨说:“在穆加贝执政时期,我本人和我的政党与他有巨大政治分歧。尽管如此,我们认可他作为国父所作贡献。”
什么是“国父”?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国父(英语:FatheroftheNation),对更改朝换代先驱者、新政权推翻前政权当政的领导人称谓。
也称为国家之父、祖国之父、建国之父、国民之父、民族之父、独立之父等,是给予当前国家政权奠基者的称谓,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
据称“国父”之意还有以下几个分类:
(一)民族始祖(应该是民族代表的始祖,因他强行代表了民族):许多民族以创世神话中的人物为建国之祖。如建立葡萄牙(“路西塔尼亚”)的路索斯,建立波兰(“莱希亚”)、切希(现捷克地区)及罗斯(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莱赫、切赫和罗斯,中华始祖的炎黄二帝,万世一系的神武天皇,朝鲜的桓雄与檀君王俭。
或者,以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为建国之祖,如蒙古的成吉思汗、俄罗斯的留里克、缅甸的阿努律陀。在希伯来圣经中,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各被称为“族长”(patriarch,意指“以色列之父”),是以色列人的共祖,所有以色列人被视为是雅各的子民。
(二)君主头衔:在君主体制中,君王为国家的集权者,是理所当然的“国父”或“国母”,同时亦是王侯贵族们的宗主。
这种概念源自君权神授说,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天或者神明,国家的权力归于君主。这点被明确记载在西班牙宪法里,君主被视为是上帝的拟人和化身,是民族统一和永恒的象征。
中国历代君王自称“天子”,尊天为父,尊地为母,或有重臣者被尊称为“父”,如仲父管仲、尼父孔子、仲父吕不韦、江东仲父张昭、尚父姜子牙、亚父范增、相父诸葛亮、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三)专政者头衔:许多独裁者会在其政治生涯中为自己加诸各式称号,如多哥总统纳辛贝·埃亚德马自称为“国父”、“老大哥”和“人民的指引”;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自称“国父”、“指引者”、“救世者”、“舵手”、“花豹”、“太阳总统”和“跨越一切障碍的雄鸡”;史达林于年的70岁诞辰时,被赠予“国父”的称号,表彰其在二战后,在俄罗斯占领国家缔造的“人民专政”功绩。
“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这句话对“国父”的解释很到位,它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最高行政权力行使者,而是“皇帝”。皇帝是个什么就不用解释了,大家都知道。
“国父”的称谓有时会引发政治争议,如孟加拉国民党于年修改宪法,撤销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国父”称号,以抗议拉赫曼长女谢赫·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年9月,斯洛伐克国民议会几乎通过宣布安德烈·赫林卡为“国父”的议程,尽管赫林卡是一位有争议的战前领袖。年期间,陈水扁政府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有意在教科书中去除孙中山的“国父”称号。
再者,有“国父”的时候,一般都是威权统治的社会时期。“国父”一词在引发诸多争议的同时,它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一个国家它需要“父亲”吗?父亲不是家长吗?什么样的国家才需要“家长”?
话题转到今天的主角穆加贝,这个津巴布韦的“家长”,就是在他执政37年的时期,一步一步地把国家搞得经济几近崩溃、民不聊生。
他统治下的津巴布韦,被称为非洲最穷困的国家之一,失业率高达80%,通胀率最高时曾达到%,发行的亿元面值钞票也创下了“独一无二”的世界纪录。
国内饥饿人口一度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忍饥挨饿,饥肠辘辘的国民只能离开故土去邻国讨生活。
被通胀、疾病、饥饿折磨的国家,同时也在承受着腐败的困扰。在去年透明国际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中,津巴布韦排名倒数第7。
然而,总统及其家族可能在津巴布韦却是最富有的。年穆加贝被曝光在香港购买了一座价值万人民币的豪宅。年2月穆加贝生日的奢华菜单也曾被媒体曝光,据称价值万美元。
在制造严重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的时候,他还把国家“开成夫妻店”,老态龙钟的他93岁了依然放不下手中的权力,还要谋求连任。遭遇到反对后,他又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小老婆,令他想不到的是被自己的部下起兵,发动宫廷政变赶下了台。
还是有的网友想得开,他说:尽管绝大多数国人都饿着肚子,但穆加贝还是用发行一亿元面钞的办法,成功地将国人都塑造成“亿万富翁”(亿万负翁)。
有西方媒体曾对穆加贝指责的同时,还挖苦他,说他“心跟脸一样黑,长相丑陋如心灵。”
然而穆加贝不以为然,也不生气,很“大度”地说他执政“不靠脸”。
是的,对于一个“不靠脸”的枭雄来说,他执政靠的是铁腕,而不是脸是否好看。
不少媒体喜欢捧大人物,对他们的日常处事,说成是“XX亲自怎么怎么”“XX亲自怎么怎么”。那么,这类媒体在穆加贝死后,是否也应该表示一下对这位“国父”“家长式”前国家总统的“敬意”,对他的死应该称之为“他亲自死了”。
有一点尚不明确,不知道穆加贝是被耶稣请上天堂了,还是被阎王勾到地狱去了;反正人间根本不存在地域和天堂,随他去吧。正常人谁也不关心这个,因为该关心的是他留下的烂摊子该怎么收拾。
非洲,在近现代出现了很多类似穆加贝的“家长”式统治者,著名的比如非洲三大暴君,乌干达前总统阿明、中非皇帝博萨卡和前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因为他们的种种行为,比如吃人肉、个人专制无道等,被国际社会称为“非洲现代史上最残忍的三大暴君”。
还有步其后尘的卡扎菲、本.阿里、穆巴拉克、巴希尔,等等。把这些人说成是“家长式”统治者,似乎还有点侮辱家长这个词了。想想看,有几个家长会虐待自己的妻儿老小与家人?除非那些“约瑟夫流氓式家长”和“家暴式家长”。
非洲,就是在这些“家长”式政治强人的统治下变为政治昏暗、动荡频仍、战乱不停、经济衰退、文化落后、民生艰难的黑非洲的。
------------------------------------------------------------------
no.2:太监爱皇帝错了吗
太监(tài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后泛指中国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都城皇室成员役使的男性官差,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公公,明朝时还昵称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割后的阉人,比如秦朝时秦始皇嬴政的老妈跟宦官嫪毐私通并为嬴政生下两个小弟弟。到了东汉之后,为了防止宦官与寂寞难耐的后妃们私通,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阉割在古时是一种很重的刑罚,大家熟知的司马迁,他只不过帮李陵说了几句开脱话,就遭汉武帝下令割去睾丸;从此,司马迁“狂欢的工具”被“英明神武的皇上”给彻底废掉了(法国思想家狄德罗称男生殖器为“狂欢的工具”)。
被别人割去“狂欢的工具”,对男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司马迁就是在身负这般奇耻大辱的时候完成了传世之作《史记》。
被割去“狂欢的工具”的男人,不仅在生理上变得不男不女,而且心理也会发生巨大转变。他如果不做太监,就无法生存,从此便产生了对皇帝极强的依赖心理,从此有种将一生交给皇帝和皇家的心愿,心甘情愿地侍奉皇帝和后妃们。
到了现代,又有人将那些专门撰写颂圣文章,一味对上司拍马逢迎的无耻文人称为“思想太监”。
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可能还是最近的人。皇帝的生活起居一般都由一个或几个贴身太监伺候,这些太监跟皇帝在一起的时间,要比与皇帝睡觉的皇后妃子还要多;因为皇帝的后妃实在太多,轮着睡不一定什么时间才能轮到。太监,俨然就是皇帝的影子。
所以,满清末年,皇宫大内传出来“皇帝要退位了”的时候,除了小皇帝和他阿玛,就是太监们哭得最厉害,甚至比皇亲国戚们都伤心。这些太监们尖着嗓子,捶胸顿足,边哭边叫道:“没有了皇上,谁还要我们呀!”
无意中,这些阉人们说出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没有皇帝就没有太监”。是的,太监是皇帝、皇权的产物;自然是没有皇帝,便没有了太监。皇亲国戚大多尚可依靠曾经的身份而持续享有厚待,而太监没有皇帝这个高大威武的“大树”,连影子也做不成了。
然而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一味抨击那些给皇帝唱赞美诗的太监们,说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愚弄大众。不是说他们抨击那些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愚弄大众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而是说这个抨击没有找准对象;其实,皇帝皇权才是祸根。
除了太监爱皇帝,还有谁更爱皇帝呢?当然是皇帝的妃子爱妾、儿女们了。他们是皇帝的家人,在皇帝的荫庇下他们不仅享受到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而且还是天底下所有人艳羡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如果皇帝不被赶下台,他们及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将这么享受着。
爱皇帝是分层次的。上面说的两类人,属于最爱皇帝的人。接着就是皇帝的亲戚,即皇亲国戚,但凡跟皇帝沾上边的亲戚,也都非常非常爱皇帝。
几千年的皇权统治,皇亲国戚这个小集团是华夏人群中最幸福的群体;他们没有理由不爱皇帝。
除了上面这些,接下来就是各个级别的官吏们,还有官吏的亲人近人们。他们也是皇权治下的得利阶层,尤其是一些世代为官的官宦家族,俗称的民间望族。他们除了权倾一方,为害一方外,还为一方百姓人众羡慕的对象。
这些人中,官越大越爱皇帝;原因很简单,官越大他获得的好处越多。可不要相信他们说的“为民做主”的狗屁话,他们只为自己做主、捞好处,光宗耀祖。
除了官僚阶层及其亲人近人,还有个阶层也非常爱皇帝,那就是依傍皇权官权发了大财小财的各类商贾们。
当然不排除一部分自力更生做生意发家的人也爱皇帝,因为在他们心里,“没有皇帝的英明自己哪有机会赚钱呢”。他们不认为是自己辛苦付出致富的,而是认为是皇帝给他们创造了机会致富的;他们不明白如果朝廷少收点税赋、少“卡拿要”,他们的财富会成倍往上翻。
接下来有个阶层,就是人们常说的民间乡绅土壕们,他们也很爱皇帝。他们是一个小地方的土壕,整天被小地方的穷苦百姓恭维着,加上历代腐儒学说的浸淫,他们认为是皇帝给了他们的好日子,“没有皇帝的日子怎么过呢”。
最后一个阶层爱皇帝的人,就是那些无知的被剥夺者们了。他们一方面没有知识,不懂自己为啥成年累月辛苦操劳,却挣不了大钱,发不了家,日子过得苦逼紧巴,生不如死、活受罪;不明白是“因为皇帝和他的官僚体系将他们的劳动所得几乎全都拿走了”的道理,是皇帝皇权害了他们受苦的。
另一方面,他们由于没有知识见识,从小到大被皇帝和太监文人们欺骗,说皇帝和官僚们享受是应该的,小百姓吃苦受罪是“命该如此”的,等等。所以,他们始终是盲目而无知地爱着皇帝,爱着整治自己的皇权。
说了这么多,可以明确的是,太监爱皇帝没错,因为只有皇帝能给他当太监的机会,虽然皇帝把他们的小叽叽给割掉了,只能尖着声音唱赞歌,但毕竟可以充当皇帝的影子,“狐假虎威”一回。
皇亲国戚爱皇帝自然也没错,他们在皇帝身上沾得的雨露最多;官僚阶层爱皇帝也是应该的,他们跟着皇帝获取很多好处和便宜;乡绅土壕爱皇帝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有皇权可以维持他们小富即安的小圈子虚荣和威风。
只是那些勤劳致富的大小商人,和没有致富的大量穷苦百姓们,他们应该想想是否要爱皇帝。
----------------------------------------------------------------
no.3:成语典故“指鹿为马”
推荐阅读:
人类乘上“契约快车”从野蛮迈向文明
为啥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一向深爱朝廷的林冲为啥要反
慈禧是如何耍义和团的
对全人类贡献最大的三个国家
自由是麻雀的生命
大清天朝圣殿是从“兵不在了”轰然倒塌的
规避“资产价值崩溃”谨防个人“明斯基时刻”
“黑天鹅”与“灰犀牛”
大道荣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fz/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