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货币不一定是钱
货币是能够交换所需物资媒介,人凭着它可以与广泛人群进行交易,相比于只有物物交换这种情况。这是无法回避与扭曲定义。”货币“不一定指的是钱,也是一个很重要,但却并不那么明显定义。我们现在所使用钱,事实上只是一个证明
证明的是:现在你把财富——能够真正称为“钱”的那些东西——存到我这里,我可以给你一个证明、一个凭证,将来需要用这些财富时,用这个证明、这个凭证,我就会给你兑付需要财富。然后你可以用这些财富交换所需要东西
真正的钱,是你能够兑付的那个东西
不管兑付给你是黄金、贝壳、石油、珠宝.......只要得到它以后,别人认可它价值,你就能够用它来交换更为宽广、多样财物,那么它就承载了“钱”所拥有意义。就像商品一样,双方认可,即可进行交易。一方给黄金这样物资,一方给能满足实际需要物资。而且不用第三方介入。这样一来,可以这样说:黄金、白银、珠宝,或者其它稀奇古怪收集品,作为钱时,其实和大家认知中商品并没有两样。那么,它们就可以称之为
我们现在所认为“钱”,却没有这样价值
一片纸,所能给你,只是一个承诺。最开始时,当需要时,你能够用这片纸所承诺条款,来兑付机构承诺给你交付的物资;如果不想多事,那只用它来交易倒是也行
事实上,真正所使用,是发行这些承诺机构的信用。因而,每一个证明,就是它们的负债,代表未来某时会兑付给你。这就是所谓。它是由所衍生出来
渐渐地,这些机构用了种种手段,达到这样一种局面:这些证明只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金银,甚至不再能够兑付任何东西。只是因为背后发行机构,拥有了强制力,能够强制让你用这些钱,来作支付功能。那么,这就是
你使用它,所能依赖,不过是它们能够信守,维持币值稳定这一承诺。只是,这种期望在历史上落空了无数回。现代委内瑞拉、津巴布韦超级通胀。古代元朝货币贬值历史,都是重要例子。元代是古代中国第一个规定全面使用纸钞王朝,它的货币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强启示意义:
年,元朝朝廷引入完全不可兑换银的至元钞,宣布至元钞与旧钞以5比1兑换,并行流通,旧钞即刻贬值80%
面对持续加重的通货膨胀,年,元武宗又发行至大银钞,并规定其兑换率为:至大银钞一两兑换白银一两,兑换至元宝钞五贯,兑换最初旧币二十五贯
至此,忽必烈最初发行旧纸币,兑白银贬值了92%(《钱的千年兴衰史》P-P07)
一个有意思事实:当元朝廷最后规定只能用纸钞来交易,民间不能买卖金银后。实际情况是:“几度解禁,几度禁止。虽然禁止金银流通,但民间却仍自用金银,因此官府又不得不解禁。听从买卖,这就使本来已贬值的纸币,贬值得更加厉害了”究竟纸币背后,那些真实财富,真实的钱有何魔力,让平民百姓,即使冒着身犯极刑危险,也要去做?......这便是下一部分要回答问题二、钱到底咋来?一般认为,“钱”要形成,首先需要拥有。也就是说:
你用这玩意儿后,能满足你当下什么迫切需要
当满足这个最基本条件后,还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才能真正称之为“钱”
、、、。我们一个个说
1.是直接从这个需要衍生出来。也就是说,不管它能满足你什么样需要,每多一同质、同效单位,能给你带来满足,要好于不变和少一单位情况。那么,收藏就是解决你当下欲望,最合理行动。这是第一点
2.“一旦其特质被足够多人需要,“货币”将被视为一种随着时间推移,能够保持和储存价值的手段。随着一种物品被广泛视为一种合适的价值储藏,其购买力将随着更多人为达成此目的而增加”
听着和没什么两样是么?如果是这样,请各位仔细看“多人需要”、“更多人”这两个字。然后再看看,与有关表述...
Ok,既然是多人,那么就意味。这种不再是只有你自己认同、你自己需要。而是,很多人和你一样,认为拥有此物将有价值
“其购买力将随着更多人为达成目的而增加”也就意味着,人们为了获取它,开始了:
竞争
反正这些东西就这么多,你先来就得到多些。少来,那这么多人都需要,你想想你怎么脱颖而出吧...这是货币形成第二要点
3.也就是说,这时候这种商品,能够大范围参与交换了。因为它够坚挺,能够应对足够不确定。让持有者得到足够好处。这种好处得到足够传播。即使没有持有者,也认同它对自己来说拥有价值。然后呢,有人要用这东西和自己交换,何乐不为!?
4.在交换媒介基础上,这种货币被应用越来越广泛。基本上,涉及交换第一选择就是它。也就是说,每当要面临交换选择时,想到不是某A、某B,而单单是有多少这玩意,去交换自己想要东西!甚至是在应对投资时,也在心理用它做基本单位,以它来进行加减,来模拟投资之后策略...如果到了这样一步,恭喜,货币已经到了它最终阶段,一个帮助进行商业、经济计算经济活动就是它代名词
仅仅涉及定义部分,不涉及日常经验,也许大家都听得云里雾里。那好,咱们就幻想一下,看看另一个平行世界发展历程
咱们这个货币要用到头颅。没错,就是你用来思考这篇文章所用的那个器官
pngimg.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jj/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