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讲,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极其致命。有些胆子怂的外国人,选择直接离开了上海,而有些胆大的,为了留在上海,就开始分析局势,他们在赌,赌当时中华大地的军阀们不会团结,如果这样,他们就能用洋人的身份,去威逼利诱这些军阀。
而军阀们为了安稳的统治自己的辖区,肯定会给他们面子,结果情况如他们所料,军阀们真的不争气,本来是要搞共和的,没想到大总统袁世凯又想去当皇帝,于是各路军阀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利益,内斗的不可开交。
解决了军阀问题后,接下来就到了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不针对他们洋人呢?
他们用了一个办法,叫转移矛盾,于是在那个时候,买办这个职业成为了当时很多人的毕生追求。
买办就是帮洋人打工的二道贩子。这里深入浅出洋人是怎么转移矛盾的:
假如一个小岛上有10个人,其中1个人发现了煤矿,摇身一变成了年入1亿的资本家,剩下九个人,就沦落到给他挖煤,这些挖煤的每月赚,说白了,这九个人一辈子也赚不了1个亿啊,既然赚不到,那么总有一天,这九个人就会想通一个道理,凭什么我们都在岛上,你能靠煤矿赚钱,我们却只能给你挖煤呢?
于是这九个人不再想着怎么努力干活了,而是想怎么才能搞死这个拥有煤矿的资本家,然后把他的一个亿占为己有。
但是不要小看资本家,资本家为了保住财产,他就会用转移矛盾这个技能,比如,他定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年挖煤最多的两个人,会多发万的年终奖。
想一想,原来这些人只能赚块,现在有机会赚万了,他们会选择什么呢?杀人造反?还是好好工作?当然是好好工作,毕竟谁都不想当杀人犯嘛。
于是资本家得到了安全,穷人们有了目标。但还没完,要知道每年能拿到万的,也仅仅只有2个人而已。
我给你说哦,人性就是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是挖煤的,为什么你比我多挖几块,就能比我多赚万呢?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七个人都会看赚万的两个人不爽,反而却尊重那1个亿的资本家,这就叫转移矛盾。
总结一下就是当时大部分人看洋人们太有钱了,但自己又没有渠道去赚钱,于是就天天想着怎么除掉洋人,把洋人的财产占为己有。
但洋人一旦给这些人一点赚钱的渠道,比如找几个买办,那么这种仇富的状态,就转移到了这帮买办身上,洋人就得到了安全。
你还别说,这招真管用,那个时代大家都不恨洋人了,反而想努力当好洋人的买办,自然买办的从业人员呈指数级增长,很多投机分子的梦想就是不远万里的跑到上海,为了能更好的舔一舔洋人,从而成为洋人身边的一条好狗,哦不,洋人身边的好买办。
有一个电影你一定很熟悉,《上海滩》,这个电影的主角,就是上海的一个大买办,名叫杜月笙。
这里简单的讲一讲当时的历史,在年后的上海,彻底沦为了买办的时代,当时最风光的买办们要数上海三大亨。
可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风光吗?在电影里,我们只能看到这三人都是混黑道的,做着买卖鸦片的行当,但如果你真正了解这些人的行业,就会发现这三个人代表的就是当时最大的买办势力。
杜月笙代表的是英国买办势力,黄金荣代表的是法国买办势力,而张啸林则是日本买办势力。
这些人因为是大买办,所以会被多数人仇富,自然而然就得准备一些武装力量,而这股武装力量,就是电影里看到的黑道,现在你还认为混黑道很拽吗?
说白了人家只不过是穿着黑道的皮,干着买办的事。
在那个时候的魔都,即便你是一穷二白街边卖梨的小贩,只要能找个好的金主,也可以乌鸡变凤凰。
这就是魔都的魔幻时代,也就是这个买办集团,让上海成为了冒险家的乐园,无数想要飞黄腾达的投机客,纷纷涌入了上海,其中包括蒋介石,难怪有很多人说他是买办政权,我看了资料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儿。
在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又开始了内战,这里简单的点一下,上海当时几乎成了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的私有银行。
其中收割老百姓最狠的就是蒋家,他当时发明了一种纸质版的虚拟币,史称金圆券,这玩意厉害啊,津巴布韦都直呼内行,刚才说了,日本人在占领上海后,不到2年物价翻了3倍,但是和金圆券比,那还是真是个弟弟。
年8月19日蒋介石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结果一年左右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了一百三十多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
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超发货币,这样超发货币会有什么结果呢?那肯定是通货膨胀啊,换个词儿就是物价飞涨,当时的物价涨幅已经不是按年来计算了,而是按秒,而且比炒股都刺激。
曾经我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一个小工在年年底时领了63万元金圆券,下班后他去买米,这个时候米价是18万每斗,小工觉得现在米价太贵了,想等第二天再买,结果第二天米价涨到了35万每斗,一夜之间,小工资产缩水了一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jj/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