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非洲小国津巴布韦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人们熟知的止咳糖浆的包装瓶。然而,这里的止咳糖浆并不是治病的药物,而是让人产生精神依赖的毒品。面对随处可见的空瓶,不由得让人担心该国的未来。
复杂的国情与复杂的社会
非洲东南部有一个在年独立的国家,曾因为一场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而被世界熟知,这场危机导致国家货币疯狂贬值,国民经济一度崩溃,这个国家就是津巴布韦。作为一个传统的非洲农业国,津巴布韦有着复杂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因此形成的是极其复杂的社会样貌。据悉,在这里,万货币买不到一双袜子,听起来如此荒唐的事就曾真实发生在这个国家。
止咳糖浆与津巴布韦人的生活
止咳糖浆在我国几乎人人知道,这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常规药物。然而在津巴布韦,这瓶瓶罐罐的止咳糖浆却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除了味道甘甜,止咳糖浆的组成成分中还含有部分的酒精和可待因,如果过量饮用很容易让人上瘾,成为一种麻痹神经的“毒品”。
一部纪录片讲述的就是有很多津巴布韦人尤其是年轻人沉醉于饮食止咳糖浆,根本不想工作。甚至不惜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只要一有钱,不去买饭而是先去买能让他们止咳的糖浆。
如果说有生活压力的年轻人更容易吸食这种所谓“毒品”还是算是有所缘由,那么还有很多未成年人同样沉迷于吸食止咳糖浆就有些不能理解了。
其实,在这个国家,没有什么是不能理解的。比如纪录片中提到的人物小库,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学校,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靠各种兼职赚取一家五个孩子的生活费,小库因受周边同学影响染上了这个毛病。这种情况的家庭在津巴布韦虽然不能说是常态存在,但是这个家庭的收入状况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却是常态。
继续如此状况对津巴布韦的危害
首先,人们继续吸食服用止咳糖浆的危害。虽然说止咳糖浆本身是一种药物,有着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正如老话里讲的“是药三分毒”,对任何药品的长时间过量食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很多最初用于医学麻醉的药物,被人过量使用成瘾后,就成了毒品,导致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止咳糖浆中含有一定的酒精和可待因,不加控制的饮用也会让人产生神经依赖的生理反应。长久下去,这种流行行为对于津巴布韦人民的生命健康就会产生极大的威胁。
比国民身体伤害更严重的,是津巴布韦的精神文明伤害。尤其是对止咳糖浆上瘾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却在本该奋斗的年纪沾染如此恶习,早早浑浑噩噩毁掉了自己的人生,若人人如此,毁掉的便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复杂的国家自有其复杂的治理方式,如此局面下的津巴布韦确实该好好反思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