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津巴布韦 >> 津巴布韦美景 >> 正文 >> 正文

金圆券美元的归宿

来源:津巴布韦 时间:2021/6/2
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美元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严重超发,不可谓不是家喻户晓。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美元更是变本加厉地开始末日狂奔。一年多来,美联储阔表的幅度,已经超过-十余年间的增量;美元的货币投放量,也已呈现井喷之势。

美国如此滥发本币,缘何至今还没受到严重通胀的审判?

如果有一天,通胀真的降临美国本土,其后果又将如何?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首先说结论。美国将来所要面临的通胀,会是像金圆券、津巴布韦元、魏玛马克一样的通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恶性通胀。

恶性通胀,是通胀失控之后,货币生命周期的最终阶段。而通胀的失控,则是货币发行的最先受益者——政府,在决定对货币放弃治疗之后,开启对货币剩余价值的疯狂支取的后果。

一个政府,如果选择从如此自毁财政大权的悬崖往下跳,只能说明逼它跳崖的那些洪水猛兽,比坠崖本身更加恐怖。

我们来看看美国面前的洪水猛兽,都有哪些。

对负债的依赖。美国联邦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元欠债方——没有之一;美国的企业和民众,是世界上负债水平最高的私营部门——也没有之一。他们的共同的负债,多到市场早已消化不下,以至于美联储要接下7、8万亿之多。因此,美元利率的任何风吹草动、美元持续超发中的任何阻碍,都有可能直接造成美国政府、企业、民众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连锁反应。

对进口的依赖。贫富差距不断恶化、穷人数量已经逼近火山口的美国,之所以还没有爆发暴力革命,唯一的原因,就是廉价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尚且没有断档。而一个产业早已被掏空、却长年维持着高额贸易逆差的美国,能维持进口的唯一原因,就是美元的汇率,尚且没有失控。

对外债的依赖。而过去二十年拥有累计十几万亿美元贸易逆差的美国,能够保持美元汇率没有失控的唯一手段,就是这十几万亿的闲钱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都流回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变成了美国的资本负债,或者也可以说是外债。

进口和外债,便是当今美国赖以生存的“双重供养”。

对资产泡沫的依赖。所以说,美国庞大的债市,不仅是美国政府、企业、民众流动性的源泉,而且还担负着吸纳顺差国外储的责任;美国庞大的股市,不仅满足着美国政府税收、企业运行、民众退休预期的刚需,而且还承载了诱导顺差国闲钱的使命。这两个泡沫,绝不能破灭。

看吧,当美国终于走到通胀的悬崖边时,它也没有回头的余地。因为余地之上,就矗立着这样一个个的“洪水猛兽”。

那么,美元通胀的信号枪是什么呢?

答案是:汇率。

美元的汇率一旦失控并且坍塌,进口贸易就会瞬间陷入瘫痪;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则会因此迅速暴涨。这时,为了延缓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会尽最大可能确保对全体民众的货币供给。

也就是说,要多少钱,发多少钱。

如此一来,无限的货币vs.有限的商品,这个通往恶性通胀的基本盘,就成了。

那美元的汇率,又会如何走向失控?

汇率,是市场预期的产物。

在供求相对平衡的前提下,汇率只会温和波动,因为没有极端的单边预期。

而到目前为止,离岸美元的供求平衡,是靠美元回流机制来实现的。而所谓的美元回流机制,无非就是不断地把由美国贸易逆差所额外产生出来的离岸美元,再诱导回美国金融市场的把戏。

可是这个把戏的恶果,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启:

负债增加——经济恶化——产业外逃——逆差加剧——负债增加

而当它运行到一个临界点以后,负债的增速,就会率先失控。

很显然,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机制。

因为当负债(和货币投放成正比)增速失控已成定局之后,美元持有者就会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开始分期分批地逃离美元,从而冲击、并最终打破离岸美元的供求平衡。

而负债的增速,明显已经失控了。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自疫情以来的一年多就膨胀了3万亿;不久前,1.9万亿的计划刚刚被通过,2、3万亿的基建计划就又已经在讨论中了。

一些未雨绸缪的美国企业、机构和个人,面对国内天量的货币洪水,会开始在第一时间把轻松贷到的美元,置换成海外资产。

一些居安思危的外国央行、机构和个人,面对远处美国的滔天钞票,会开始当机立断地把手中的美债美股,置换成其他非美资产。

他们逃离美元的过程,可以用一个刚刚失火的千人剧场来演绎。

最开始,嗅觉超出常人的三、五个人一言不发,起身便往外跑。他们周边席位的人们皱了皱眉,而大多数人还在专心看剧,几乎没有察觉。

紧接着,嗅觉比较灵敏的十几个人也以同样的方式离场。他们周边的人们开始躁动,有的小声抱怨,有的破口大骂;但有的,也察觉到了这些人脸上恐慌的表情。于是,又有几十个人,虽然不知缘由,但还是本能地也跟着他人离场了。

几十人的突然离场,终于引起了场内大多数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