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7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门口都会出现一个男生,匆匆走向指定地点搭乘志愿者公交车。经过约一小时的路程,他到达冬奥村访客中心,开启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
来自津巴布韦的路修远在熟悉场馆地图
他叫路修远,来自非洲津巴布韦,是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国际志愿者。年,他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一年后,他进入北二外政党外交学院读本科。路修远说:“来中国是我的梦想,做冬奥志愿者是我在中国所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冬奥会是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我会用细致耐心的服务为冬奥会尽一份力。”
路修远所在的冬奥村访客中心位于美丽的海陀山脚下,主要接待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工作人员。对于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防疫风险,他表示一点也不害怕:“我们经过了严格细致的防疫培训,我很信任这里的防疫措施。更重要的是,年疫情初期,我和同伴选择留在中国,因为学校把我们保护得很好,所以我心里很踏实。”
在正式进入冬奥村之前,路修远已经在学校接受了四个多月的线上线下冬奥志愿者培训。作为冬奥志愿者,他要完成冬奥组委规定的23门志愿者培训线上课程,包含奥运基础知识、冰雪运动基础知识、急救与防护知识、防疫知识等。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冰雪语者”冬奥志愿训练营,建立“1+8”冬奥志愿者培训体系,为志愿者助力。“这些培训都非常实用,对我上岗后的工作有直接帮助,让我对冬奥服务工作有了信心。”路修远说。
来自缅甸的林星在岗位上练习中英文
据了解,该校为本次冬奥会共派出4名国际学生志愿者服务延庆冬奥村,其中津巴布韦学生路修远、缅甸留学生林星在访客中心工作,韩国学生严雅琳服务于健身中心,印度尼西亚学生杨碧芳在居民服务中心提供志愿服务。
距离路修远所在的访客中心不远,来自韩国的严雅琳在健身中心忙碌着。看到中国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冬奥会尽心竭力地付出,她很感动,“我感受到了志愿者和访客的热情。我相信这次冬奥会将是精彩的盛会,我准备好了!”
来自缅甸的林星已经在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拿到了研究生学位,她选择继续留在北京,还参加了冬奥志愿者服务。“这次冬奥志愿经历还可以锻炼我的汉语能力,我会特别珍惜。”
14年前,北京年奥运会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愿景,生动诠释了中国开放怀抱、拥抱世界的时代故事。14年后,路修远等诸多国际志愿者的加入,凸显了北京年冬奥会志愿者队伍的国际化、多元化。如今,面对忙碌而繁杂的工作,路修远等人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以耐心细致的服务,迎接冬奥盛会的到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出品
来源
北京日报
实习记者
何蕊
通讯员
唐恩思崔嵬
编审
于珊珊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