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年11月30日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出自《荀子·天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代谢没有关系,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意是:万物各自得到了阴阳形成的和气而产生,各自得到了风雨的滋养而成长。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万物自然就会繁衍生长,这是客观规律。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奇妙之处,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让万物共生共长。
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这一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不能把人类当作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当作自然的一分子,与自然界和谐共生。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仅让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惠及中国,更是考虑到了全球生态安全。
穹顶之下,全世界人民共享同一片天、同一个地球,世界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也离不开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明确表示中国愿意为推动世界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是中华传统文明传承给我们的智慧,今天,我们仍然坚信万物有其生长规律,人类要做好万物生长的守护者和实现者,而不能做大自然的破坏者和掠夺者。
精彩内容津巴布韦有句谚语叫做“一根柴火煮不熟萨杂”,中国人也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期待着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共聚一堂,共叙友谊,共谋合作,将中非团结提升到新的高度,共创中非友好合作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津巴布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年11月30日
“一根柴火煮不熟萨杂。”
——津巴布韦绍纳族谚语
“一根柴火煮不熟萨杂。”是一句津巴布韦绍纳族谚语,原文为“Chikunichimwehachikodzisadza”。“萨杂(Sadza)”在津巴布韦官方语言绍纳语中意为“白玉米面”,是津巴布韦人民喜爱的主食。这句话的大意可以理解为:一根柴火煮不熟饭。
“独火不旺”。一根柴火燃起的火苗不足以煮熟一锅饭。这就说明即使很小的事情,也离不开团结协作的力量。
中国有句谚语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实现人多力量大的合力效应。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达,分工越来越细,对于团结协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工作都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否则将影响工作进度,甚至一事无成。团结协作意识在当今社会必不可少。
人与人之间需要加强团结协作,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个体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情。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也需要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
长期以来,中非一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论坛成立以来,中非政治互信显著增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维护了中非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非务实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据统计,年中非贸易额超过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存量总额超过亿美元,分别是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时的22倍和60倍,中非贸易占非洲对外贸易的比重从3.82%增加到20.5%。事实证明,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深受各方欢迎,已成为促进中非团结合作和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引用津巴布韦谚语“一根柴火煮不熟萨杂”,旨在强调,推动中非合作需要中国和非洲领导人共同谋划,加强中非团结协作,共创中非友好合作美好未来。
精彩内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2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巴黎大会正是为了加强公约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法国作家雨果说:“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我相信,只要各方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巴黎大会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不辜负国际社会的热切期盼。
——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年11月30日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
——法·雨果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先生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强调了决心对于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只要有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决心”是想做某件事情的坚定不移的意志。如果下定决心做某件事情,那么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想方设法去应对,必然会找到解决之道,焉有不成功之理?所以有人说:“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坚定决心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助力,让人做事有如虎添翼之感。
下定决心,首先要具备诚意。诚意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只有真心实意想解决问题,才会有下定决心去寻求破解之道的可能。其次,要有必胜的信心。只有对未来充满乐观的预期,才会全力以赴,否则“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心态,会让人们的努力和付出大打折扣,事情自然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果。第三,要齐心协力。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实现“1+1>2”的合力效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年3月21日起正式生效。其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巴黎大会正是为了加强公约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这些困难和挑战也绝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就可以解决,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对此贡献出各自的力量。
“最大的会决心产生最高的智慧。”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各方都应该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为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作出贡献。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