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夜”文艺演出绽放古巴哈瓦那
近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组织开展的“北京之夜”品牌活动调研圆满收关。
“北京之夜”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历经多年精心策划并打造的文化艺术演出精品项目,汇聚首都文艺舞台的精粹,展现了首都文化繁荣景象和中国气派,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效应。
“北京之夜”发挥了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文化“走出去”上的示范作用,在推动北京市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助力国家良好国际形象打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男高音歌唱家丁毅与朱迪思·豪沃斯(英)献上男女声二重唱
九年深耕履迹全球四大洲
自年至年,“北京之夜”已连续举办九届,北京艺术家代表团足迹走过四大洲13个国家,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
“北京之夜”主创团队秉承“中国气派、北京特色、中西合璧、交流互鉴”,坚持“精品路线”,以“代表体现国家形象、北京形象、中华民族文化形象”为节目遴选、艺术家遴选的硬性要求,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力,目前“北京之夜”已成为首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立得住、打得响、走得远、进得深”的金字招牌。在节目的策划上,每场“北京之夜”演出都会根据到访国家的国情民风、剧场技术条件、观众欣赏特点等,精心设计编排,尤其注重内容的雅俗共赏,使国外观众看得懂、听得进、易接受。九年来,“北京之夜”将中国的杂技、民乐、戏曲、武术、舞蹈等各艺术门类的经典作品及当代新作推向海外,真实反映了中国优秀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代风貌。在年赴日本的演出交流中,还结合旅游元素,在日本当地举行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推介活动。
“北京之夜”的突出亮点之一是一系列中外融合性节目的策划推出。年“北京之夜”出访非洲,时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文化处主任吴传华至今仍能生动回忆出当津巴布韦音乐学院艺术团的学生们引吭高歌《保卫黄河》时,在场的全体中国观众热血沸腾的场面。年“北京之夜”葡萄牙音乐会以《让世界充满爱》结尾,这首为年“国际和平年”创作的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美好祝愿。当地的孩子们一边挥动中葡两国国旗,一边用中文演唱这首歌曲,整个剧场沉浸在温馨友好的氛围中。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自发在台上唱起了“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又如,年“北京之夜”出访非洲时,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且弹且谈”琵琶讲座,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令所有在场的当地学生深受感染,纷纷提出要学习这门中国乐器,当得知孔子大学一时还没有开设琵琶课程时,很多学生说“,那我去中国学!”
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蓉蓉、琵琶演奏家章红艳、著名主持人春妮在津巴布韦演出后向观众谢幕
名家领衔文化传播人格化
“北京之夜”的精品战略,不仅体现在形式经典、作品经典,还坚持选用最高水准的艺术家。高水准艺术家本身就是鲜活生动的中国IP。九年来,“北京之夜”向海外各国推出了一批顶尖艺术人才,充分展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深厚底蕴与文化自信。历年合作的艺术家中,王蓉蓉、章红艳、姜克美、丁毅、魏春荣、张馨月、吴牧野、常静、陈军等,都是各艺术领域的翘楚,经典作品加经典演绎,最大化地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在短时间内为海外观众留下最深的中国印象。
文化交流的核心是人的交流,艺术是人与人交流沟通最便捷的途径。文化艺术是高度人格化的,因此艺术家在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中国驻希腊使馆文化参赞王超在本次调研中所说的:“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中外观众间的互相交流,对两国间、两国民众间的相互了解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春风化雨小舞台有大气象
“北京之夜”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下诞生,其成长伴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及“增强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等要求的提出。经过多年打造的“北京之夜”,鲜活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树立了经济稳速发展、文化高度自信的大国形象,传递出中国提倡的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增进了友好互信和情感交流,有力地配合了国家间、城市间外交政务往来。以文化具有的“天然亲和力”,从践行国家文化战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等宏观层面,在北京市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高品质平台和窗口,成为首都北京靓丽的“海外名片”。
在调研中,中国驻爱尔兰使馆科教处副主任王瓯嘉回忆,年“北京之夜”出访爱尔兰是“当年中爱两国友好关系的亮点”,演出给当时出席观看的爱尔兰众议长等政要及各界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改变了当地政要及民众对于北京的认知。爱尔兰众议长在不少场合表示对华友好,更多当地民众通过“北京之夜”了解北京,赞赏两市间实质性的交流活动。部分外交工作人员还表示,“北京之夜”有力配合了我驻外使馆的各方面工作,甚至说“一场‘北京之夜’,抵得上使馆一年工作的宣传效果”。
蓄势赋能面向未来再出发
在连续九年深耕后,调研团队围绕“北京之夜”品牌提升课题,以深入走访、专题座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调研人员登门走访了25家演出单位,面对面访谈了49位个人,其中既包括各艺术门类的顶尖艺术家,也包括曾亲历“北京之夜”的外交工作人员。调研工作组还针对艺术管理者、媒体从业人员,分别组织了2场专题研讨会。
各界专家在对“北京之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也积极贡献了新思路、新建议。同时本次调研通过问卷及数据,深入分析了九届演出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形式、最受欢迎的节目等具体问题,对未来“北京之夜”品牌发展和首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了借鉴参考。
据了解,未来“北京之夜”品牌还将倾力打造“北京之夜”节目库,该节目库将在提高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执行效率和鼓励演出单位积极开展节目创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作为一个文化平台,节目库自身也具备多种价值延展的可能性。届时,“北京之夜”将向各类性质的文化演出团体开放,广泛征集能够代表我国最高水平、代表首都北京最高水平的节目。很多艺术院团和艺术家都表示,节目库的实施对于在京各大院团、院校及民营演出单位,都将意味着新的机遇和窗口。
责编:杜英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1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