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一直都是网上的热门问题,有些人说我们问题很严重,也有些人说我们很从容,好像都有道理,也都拿得出一些数据来。
和其相关的也有两个派生问题,比如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温教授说我们农村的抛荒情况比较严重,他看着非常着急;又有人批评他,指出他说的并不是事实,因为那些抛荒的土地有些被开发工业园区收归国有待开或者是有机农业有意轮种用地,各种说法都有。
另一个就是粮食价格低和肥料、种子价格高的问题,这方面主要是一些农民朋友在抱怨,种粮不赚钱,部分农民朋友已经改种蔬菜,或者承包给别人去种果树之类的了。
上面这些问题已经争论很多年了。但是主要是我们国内网友之间的争论。国际上特别是国际机构,除了例行性的报告以外,对这方面的讨论并不太多。但是今年的情况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疫情的持续影响和俄乌战争的较大影响。
我们来看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粮食价格上涨最严重前10名的国家,按名义通胀率来算,第1名津巴布韦同比上涨了%,第十名的加纳也上涨了34%;按实际通胀率来算,仍然是津巴布韦最为严重,但上涨率为68%,第十名的黑山上涨了11%。
排行榜中显然是我们熟悉的一些名字:黎巴嫩、伊朗、韦内瑞拉、斯里兰卡、阿根廷和卢旺达等等。这些国家的特点,要么是遭受了战乱,要么是经济遭受了重创,伊朗是遭受了制裁,这些地方的民众,特别是收入偏低的那些民众都在痛苦挣扎之中。
国内粮食价格通胀率(以该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部分的同比变化衡量)仍然很高。年6月至9月期间,有食品价格通胀数据的最新月份的信息显示,几乎所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都存在高通胀;88.9%的低收入国家、91.1%的中低收入国家和96%的中高收入国家的通胀水平都高于5%,其中许多国家的通胀率达到两位数。高通胀的高收入国家比例也很高,约85.7%的国家经历了高粮价通胀。
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南亚、欧洲和中亚。按实际价值计算,在粮食CPI和总体CPI指数均有的个国家中,有83.1%的国家的食品价格通胀率超过了总体通胀率。
我们国内的情况还好,名义和实际通胀上都是红色的,也就是中等水平,并没有能够置身事外。那些支持大俄打小乌的网友们赢了,他们自己随带也拉上了反对的网友一起,都在为这些国际局势的变化买了单。
在明年的产量预测中,除了大豆有所增长以外,小麦的产量基本能持平,而玉米和大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预测的数据相对比较准的话,估计明年的粮食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
年二季度开始的化工产品涨价,包括化肥在内的产品涨价非常严重,当时把原因归咎到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混乱上,今年初眼看有回调迹象,又来了俄乌战争,俄罗斯本来就是化肥生产大国,加上化肥生产的主要原料就是天然气,欧洲的能源危机也影响到了化肥的生产,价格回调的时间被大大延长,这样就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几乎永久性上升,必然也会影响到未来的粮食价格。
国内农业方面的问题,在这一轮原料和产品涨价后,也会出现新情况。但大概率还是不太可能出现,按现有农业组织方式组织生产,农民能有较大盈利的情况。也就是说,我国农业的现状,不太可能通过本次全球粮价的上涨而自然好转,哪怕是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无法避免也是这样。农业和农村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解放生产力和改革生产组织方式,这个话题比较大,我们今天就不多说了。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该怎么办?年长的朋友可能要想多囤一些粮食来应对通胀,我不能说这样没用,只是这样的用处不是特别大,毕竟这些粮食总有吃完的时候,放得太久的粮食口味等也会出现下降。也就是说,除了适应新的价格,可能并没有太好的办法,改行回老家种田倒是可以解决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世行的报告中对我国的描述较少,相对来说,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我们问题并不严重,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但是,居民生活成本的上升,必然影响到对其他消费品的消费,对我们从出口拉动向消费拉动的经济转型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战争也早点结束,一切回归正常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1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