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小哥的朋友都在吐槽:钱不好赚啊,生活艰难。
虽然大家都毕业于还不错的学校,但依然是天天挤着拥挤的地铁上下班,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一群努力工作创造财富的人却依然感觉到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提升。
其实,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大家在保卫财富的过程中败下阵来。
因为大家都面临着一种隐形的财富损失,小哥今天就来聊聊这种“隐形”的风险。
1
通胀高企,你知道吗?
年,似乎是全球宏观经济纷纷搞事情。美股引发的全球资产动荡、33年来的 的港币汇率、中美开打的 、降临的利率长周期拐点……
可能大家对全球宏观经济不太敏感,但对生活用品的涨价可能有所感触吧。年初,卫生纸、泡面、啤酒等终端商品纷纷涨价,中游行业更是涨声一片,台湾甚至都出现全民抢卫生纸的风潮。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物价不断上涨的速度远大于工资上涨的速度,衣食住行的各种开支相比过去也大幅度提升,这使得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不断贬值。
你想想看,如果你现在拥有10万元,10年后,这10万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如果物价上涨比你的工资上涨速度还高,那么你的生活品质就可能一直在下降。
这样的风险,你想过了吗?这种风险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通货膨胀”。
2
为何会通胀?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问:为何会通胀呢?
先来看一张图: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从年到年,M2余额总量增加了万亿,虽然增速在下降,但依然很惊人。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在之前都感受不到通胀?
那就要感谢大天朝的房地产,吸收了绝大部分的超发货币,但目前房地产已经无法再蓄水。
另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中国高企的债务水平。因为在偿还债务的过程中,还需增加利息,央妈现在虽然不会乱印钱,但终究还是要印钱出来,不然大批量发生债务违约,那只能是大家一起玩完。
以后的货币哪里去?自然会推高物价。实际上目前物价已经在涨了。
另外由于货币在社会流通过程中是有时间差的,最靠近权力中心的那部分人 拿到钱,他们受到的影响不大,逐步传递之后,到了普通人那里,结果就是工资或者收入涨幅跟不上货币超发速度,甚至实际上并没涨。
也是说,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货膨胀会跟我们相伴相随。
简单算一笔账,假设每年物价上涨4%,以现在的元为例:
5年后,实际消费能力相当于现在的81.5元。1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66.4元。2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44.2元。3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29.4元。
由此可见,30年后的元只能买到相当于现在30元能买到的东西。
大家都说:投资有风险,但其实不投资所存在的“隐性风险”也是很可怕的,那就是你肯定是亏的,因为通胀吞噬了你的财富。
3
把钱放在银行能抵抗通胀吗?
说到不投资有风险,就会有些杠精会说:我把钱存在在银行了。
那小哥说:放在银行也不一定安全,更不能保值。
很多人对于银行,总是莫名地信任。
大家要知道,储蓄的功能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以储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现金,只是典型的低风险低收益的选择。
从长期来看,储蓄存款不仅收益很低,而且风险也在加大。
今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国有大行上浮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紧接着2月又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这标志着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真实的负利率时代。
当然4月份CPI的数据回落到1.8%,这个时候,有大批专家开始讲,我国并没有通胀。
说到这里,大家要知道一个概念:CPI≠真实通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CPI数字=通胀”的荒谬在哪儿。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证明:CPI数据中用来反映居民住房成本的,叫做“CPI:居住-租赁房租”,年同比涨幅大约是2.7%,年是2.9%,而过去15年它的累计涨幅是多少呢?答案是70%。
整整15年,房价涨了多少啊,而反映到CPI里面,就是一个每年2~4%上涨的小小数据,这显然跟事实是大相径庭的。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购房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据了一个 高的份额,而房价的快速上涨给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另外,中国居民感受涨价最凶猛的三座大山:住房、医疗和教育,在CPI数据这里,都被“合理地”避开了。
所以,各类专家吹的我国没有通胀的话语,听听就好了。
这几年来房价飞涨,人力成本也涨得厉害,大家普遍认为通胀率实际在每年8%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投资收益没超过8%,你手里的钱其实是在缩水的。
不做投资所带来的“隐性风险”已经一目了然,触目惊心!
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又该如何避险呢? 的办法自然就是做好资产配置。
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反正不管什么风险,合理配置资产才是最有效的抗风险的手段。
而合理配置资产,从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开始,也就是从理财开始。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金融的时代,当我们每天用手机处理我们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时,事实上我们都在跟金融发生关系。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钱被通胀吞噬,那就赶紧拿起金融的武器,捍卫自己的财富吧!(来源多多局长)
通缩与通胀,对你影响有几何?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活动中常见现象。现在,欧元区和日本就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可以让你的钱更值钱,但通货紧缩的情况并不多见,也不会像通货膨胀那样严重。在欧元区,假设在年4月买一件商品需要0欧元,到年4月买这件商品只需要欧元。
通货膨胀可以让你的财富化为乌有。在津巴布韦,如果在年有10亿津元那是一笔巨资,当时可以兑换14.1亿美元;但这10亿津元到年1月1日只能兑换0万亿分之一美元。
严格地说,纸币不算作是财富,因为纸币的购买力会不断发生变化,甚至会变成废纸,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缘故。
本文就分析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怎样影响居民的生活。
1.通货就是在一国流通的货币
在讨论通货紧缩(简称“通缩”)和通货膨胀(简称“通胀”)前,我们先看看“通货”是个啥东西。
“通货”就是“流通货币”的简称。各国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本国的通货。例如,中国的通货是人民币,美国的通货是美元,英国的通货是英镑。也有的国家把外国货币作为自己的通货,如津巴布韦自己的货币体系崩溃后,就把美元、南非兰特、欧元、英镑和博茨瓦纳普拉等外国货币同时作为自己的通货。巴拿马更简便,直接把美元作为自己的通货,虽然自己也发行巴波亚,但巴波亚与美元等值兑换,发行巴波亚这种货币似乎多此一举,所以,在巴拿马常见的通货就是美元。
对加入某一货币联盟的国家来说,联盟货币就是自己的通货。例如,有19个欧盟国家和6个非欧盟国家把欧元作为自己的通货;8个非洲国家把西非法郎作为自己的通货;6个非洲国家把中非法郎作为自己的通货。
2.通胀率小于零就是通缩,物价下跌
我们经常听说和谈论的是通胀,很少听说和谈论通缩,这是因为通缩发生的几率很小。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通缩会阻滞经济增长,增加失业。所以,政府不希望发生通缩,一旦有通缩的苗头,政府就开动印钞机印票子,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抑制住了通缩。
当然,我们说“印票子”是增加货币供应量的通俗说法,央行即使不印票子,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和出售债券或票据同样可调节货币供应量。
通缩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经济萧条,百姓赚钱不容易,巴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人们舍不得花钱,消费疲软,很多商品便卖不出去,企业为了回款只有降价销售,导致物价持续下跌或长时间在低价位运行。
目前,欧元区、日本、丹麦、瑞典、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出现了通缩,这才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或隔夜存款利率下调为负,试图增加货币供给量。
通缩的程度就用通胀率来表达,如果不是专业统计部门的精确计算,我们可以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看作通胀率。通胀率小于零就是通缩;通胀率等于零则表示物价稳定不变;通胀率大于零就是通胀。
欧元流通后, 次通缩发生在年6至10月;年12月起再次出现连续4个月的通缩;在随后的5个月里虽摆脱了通缩,但通胀率也仅在0%到0.3%之间;到年9月和年2月再现通缩,2月份的通胀率为-0.2%,3月份回升到零,到4月再度出现通缩,通胀率为-0.2%。
也许有读者会问:既然发生了通缩,为什么不开动印钞机印票子呢?要知道,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印钞控制相当严格,因为货币如猛虎,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一旦票子印多了造成恶性通胀,央行的很多货币工具就会失灵,这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
3.通缩相当于涨薪,让你手里的钱更值钱
居民希望通缩,因为通缩意味着物价下跌,让你手里的钱更值钱。
假如今年通胀率是-10%,年初面包价格是10元一个,年末面包的价格就是9元一个。如果你的月薪是元,一个月的工资在年初能买个面包,因为通缩,到年末,你的月薪就能买个面包。
从这例子可以看出,通缩着实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给居民带来实惠,即使工资维持不变,通缩相当于给你增加了元的工资,购买力提高了11.1%。可见,在通缩情况下,货币购买力的增幅略大于通胀率的 值。
4.通胀率大于零就是通胀,物价上涨
我们几乎每天都听到或谈论关于通胀的话题。中国大妈对通胀最有切身体会,过去到菜市场买菜,破开一张百元钞票能花几天,现在带百元钞票去趟菜市场,买回来的菜恐怕还不够一天食用。
我们接着来看看通胀是如何让钱贬值的。
假如今年通胀率是10%,年初面包价格是10元一个,年末面包的价格就是11元一个。如果你的月薪是元,一个月的工资在年初能买个面包,因为通胀,到年末,你的月薪就只能买.5个面包。
如果工资维持不变,通胀就相当于给你减少了元的工资,购买力下降了9.1%。可见,在通胀情况下,货币购买力的降幅略小于通胀率。
5.通胀的外因就是“票子印多了”
毫无疑问,通胀就是货币现象,用百姓的话说就是“钱毛了”、“票子印多了”。
货币供应的增加量应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一般来讲,货币供应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会出现通胀;反之,货币供应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就会出现通缩。
需要说明一下,虽然从理论上讲物价上涨需求减少,物价下跌需求增加,但市场上有时会出现“吉芬商品”,即物价上涨需求反而也跟着增长。例如,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大地震造成放射性污染,中国居民抢购食盐,食盐价格由平时的一袋1元多瞬间涨到10元,好多商店还卖断货。此时的食盐就成了“吉芬商品”,价格越涨,人们越抢。这不是因为生产食盐的成本增加了,也不是因为食盐更稀缺了,而是因为人们对食盐价格上涨的心理恐慌造成抢购,价格因哄抢被抬高了。
房价也是如此,如果里面的投机炒作成分过大,人们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这就造成一种心理恐慌,担心以后房价还会涨,便抢购住房,把儿子、孙子的房子都给买下了。这时的房子也成了“吉芬商品”。
但吉芬现象是极少数商品的短期行为,它在CPI里的比重很小,不会影响到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一般规律。
6.脱离了金本位的纸币更容易通胀
上面说的“票子印多了”是通胀的外因,之所以票子能印多,是因为纸币的制造成本太低了,可以忽略不计,需要多少钱就可以印出多少钞票来。
如果用贵金属作货币,由于贵金属的稀有性,其产量相对稳定,供应量不会突然增多,需要钱时也不能立刻从地下挖出黄金来,一般就排除了用贵金属作货币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除非有关方面作弊,减少铸币的重量或降低铸币的成色。
当然,在金本位下,就算以纸币作通货,也不会出现“票子印多了”的现象,因为此时的纸币就是纸黄金,要印钞票必须增加黄金储备,不然就无法印出钞票来。瑞士在年放弃金本位后,世界再也没有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了。
所以说,通胀的内因是货币的材质——纸。失去金本位的纸币就是政府的信用凭证,它失去了货币的内在价值,它仅保留了货币的交换价值。由于信用纸币无任何抵押物,政府让它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当然,也可以让它变成废纸一文不值。
7.通胀的本质就是征税
假如你今天为别人提供5个小时的劳务获得元的报酬,你拿到的一张百元钞票其实就是信用凭证,将来你可以用它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但这张钞票将来能换回多少商品或服务,这就看通胀率了。由于这张钞票是央行发行出来的,央行就把发行的货币计入自己的负债,所以说,央行是货币持有人的 债主。
由于通胀,假定10年后5个小时的劳务报酬是元,你现在为别人劳动5个小时拿到的元,10年后如果你需要别人为你提供劳务,这元只能支付1个小时的劳务报酬,你的财富缩水了80%。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人们努力工作,省吃俭用,想积蓄一笔养老钱,但通胀会吞噬你的劳动果实,让你的这笔财富缩水。
政府的任何支出基本上都来自百姓的纳税,许多国家的征税权被议会牢牢控制,政府增税难度非常大,有时为增加一项税或调整税率要辩论几年。美国政府一直想推出增值税,但辩论了几十年也没推出来。最近一次,美国参议院对增值税动议进行无约束力的投票,85票反对征收增值税,赞成票只有13票。因为增值税虽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实际掏钱纳税的是消费者,这会加重低收入者的税负。
如果政府绕开议会向央行借钱,这就是货币的财政发行,央行这只右手印钞票,然后交给政府这只左手去花。印的票子被政府花出去,由于货币乘数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数倍于新印的钞票,通货的突然增多,而物品和服务却没有相应增加,根据上文的分析,这必然会爆发通胀。
德国在 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筹集战争经费发行了巨量国债,战后,加之战败赔款,德国政府只有靠印钞偿还国债,由此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仅年一年,物价就上涨了4.5亿倍,人们取暖、煮饭不用劈柴,就用钞票,因为用钞票换来的劈柴还没有钞票本身耐烧。
现在读者应该明白了,通胀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由于政府是信用币的 债务人,所以通胀对政府最有利,这样,政府就可以轻松地卸掉债务。像德国,当年借给政府4.5亿元可以购买一家大公司,但后来政府还给你的4.5亿元只能买一个面包。
所以,通胀就相当于政府偷偷从百姓钱包里拿钱,很多国家干脆就把通胀叫“通胀税”,如果通胀率是10%,就相当于对个人收入增加了10%的税。
8.通胀把能源大国经济压垮
委内瑞拉是世界能源大国,石油储量世界 ,天然气储量世界第八,煤炭储量90亿吨,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全国电力供应主要来自水电。自然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竟被通胀把经济压垮。
当年,委内瑞拉政府提出很多庞大的发展规划,通过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货币,于是,政府就大量印钞,引发通货膨胀。年1月1日,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委内瑞拉实行货币改革,发行强势玻利瓦尔替换玻利瓦尔,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率是1:0,即过去辛苦劳动积攒的0玻利瓦尔现在仅值1强势玻利瓦尔。
但货币改革未能阻止通胀继续。居民不信任本币,兑换美元,政府开始外汇管制,企业必须把外汇上交央行。企业没有外汇就无法进口商品,而委内瑞拉居民的日常消费品又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减少必然造成商品供应短缺。即使有的企业通过黑市搞到外汇进口商品,但通胀也把贸易利润给吃掉,没人会冒险从事无利可图的国际贸易。进口商品稀缺又推高了物价,造成恶性循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4月预测,委内瑞拉今年的通胀率为%,年将达到%。
现在,委内瑞拉的水、电、大米、面粉、牛奶、面包、啤酒、卫生纸等商品都要凭带有指纹信息的供应卡定量供应,食品和生活用品短缺率高达90%,药品短缺率高达80%,导致疥疮、疟疾、痢疾、阿米巴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率蹿升。
委内瑞拉年4月26日宣布,为应对电力供应短缺,所有公务员每周工作两天(星期一和星期二),中小学上四天课(星期一至星期四)。其实,委内瑞拉面临的不只是电力供应短缺问题,而是经济全面崩溃,国民议会在2月就宣布委内瑞拉爆发全国范围的食品危机。
通胀导致的物资匮乏,让委内瑞拉印钞的原料也没有了。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一直拖欠外国公司的印钞费用,委内瑞拉恐怕将来连钞票都印不出来了,那时本国货币体系必然崩溃,而只能流通美元等外币。
委内瑞拉经济奔溃,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国家选举委员会年4月26日批准了反对党联盟要求启动公投程序罢免总统马杜罗的申请,看来,马杜罗总统宝座也有可能被通胀吃掉。
9.通胀导致货币体系崩溃
津巴布韦年独立时其经济水平仅次于南非,被誉为南部非洲的粮仓。津巴布韦拥有世界上 的铂矿储备,年还发现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发现的 钻石矿。但穆加贝执政以来,经济急速滑坡,很快就把家底吃光了。
从年开始,津巴布韦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式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农业生产力,大片耕地荒芜,饥荒蔓延。年,津巴布韦又发起了了“加强城市管理,美化城市”运动,以“拆除非法建筑”的名义强拆了大量居民住房,让70万人失去家园。由于多项政策失误,到年,津巴布韦人均购买力倒退到了50年前的年。
国民经济日渐萧条,但政府开支却逐年增加,年,政府支出占GDP总量的67%。由于政府无法再从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百姓那里征税,便开动印钞机狂印钞票。
年发行 套津巴布韦币时,当年的通胀率为7%。后来发生了恶性通胀,政府不得不于年8月1日发行第二套津巴布韦币1第二套津元兑0 套津元,当年的通胀率为%。年8月1日又发行了第三套津巴布韦币,1第三套津元兑亿第二套津元,当年7月的通胀率为%,从此政府再也没有公布过通胀率。根据研究机构的估算,年11月津巴布韦的通胀率为%。年2月2日又发行了第四套津巴布韦币,一张钞票的面值印到了万亿元,第四套1津元兑1万亿第三套津元。
我们再看看津巴布韦币兑换美元的官方汇率变化。年0.68津元兑换1美元,年1月1日津元( 版)兑换1美元,到年1月1日要用10的24次方津元( 版)兑换1美元。而黑市价远远高于官方牌价。
年4月12日,津巴布韦宣布停止使用津巴布韦币,政府记账货币改用美元,现在流通货币有美元、南非兰特、欧元、英镑、博茨瓦纳普拉、澳大利亚元、印度卢比、日元和人民币等外国货币。
10.物价稳定是各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一些国家的民意调查显示,在众多经济事件和社会现象中,民众最反感的就是通胀。如果工资涨幅低于通胀率,这就意味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让低收入家庭面临生存危机。就是那些富裕家庭,通胀也会让财富缩水,让多年的劳动果实化为泡影。通胀必然会激化各种社会矛盾,让政府的信誉受损。
所以说,物价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物价稳定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为此,很多国家央行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甚至是 目标,例如,欧美等多数国家把通胀率锚定在2%上,新西兰规定中央银行的 目标就是稳定物价。(作者:刘植荣本文发《羊城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