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不稳定,汇率天天变,海运价格月月变,政策年年变……这些事情,非洲投资司空见惯。
投资非洲风险大,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富贵险中求,高风险必然伴随高利润。据美国商务部调查,近年来在非洲的投资者,年均获得投资效益高达36%以上,而在亚洲为16%,全球平均为14%。
如何做好非洲投资?此话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采访众多非洲中国商人,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忠告,其中,关于中国总部的支持,他们一直认为,这点要时刻铭记,也是最容易忽略。
他们用实际经验告诉大家,风险是必然存在的,难以规避,从中国到非洲投资与贸易,“中国总部的支持”是命根,一道道难关,可以藉此跨过。
总部支持,杜绝供应断链!
原材料缺乏与行业配套问题,是投资非洲工厂的最大问题。现代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不但要考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原材料,还需要社会的不同分工、高度协调与产业间的相互配套。
企业好比一棵大树,它除了要适应所在国的天气、土壤等投资环境,更需要与自身利益戚戚相关的根系来支撑。比如说企业到非洲开办一家运动鞋厂,自然需鞋带、相关布料、小铁环、胶鞋底等提供配料的厂商来支持,而这些实体再往下分,又涉及到纺织、印染、橡胶、铁艺等行业。这些问题在中国已不是问题,但对于制造加工业几近空白的多数非洲国家来说,会让投资者陷入孤掌难鸣的困境。
因此,在中国国内有总工厂,与非洲的分厂紧密配合,可以建立“有非洲特色的供应链”。笔者接触得比较多的中国肇庆市尚进化妆品厂,以研发非洲化妆品见长,近三十年的总部供应数据库,给非洲分厂强大的支持,非洲流行时尚的化妆品,很快就可以在这家企业批量生产。
中国总部,最好与非洲政府的沟通工作
古语说得好,天下财富,五家所共,盗兵水火国王,现代社会,政府等同国王。做好非洲投资,当地政府的支持很重要。
如今,部分非洲国家政府对中国商品的进入已不抱热情,相反,他们急切地希望中国企业来此投资办厂,引进中国的资金和生产技术,带动生产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国人欲在非洲长期发展,应做好投资办实体的心理准备。
中国企业进入非洲首先要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局面,所以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成为投资成功的“捷径”,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开疆辟土的好办法。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当地政府搭建有效平台,吸引私人资本,建立相应的体系来改善投资环境。
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人情报部(EIU)的评估标准,在判断一国政府合作投资环境是否优劣,要考虑以下因素:所在国相关制度的质量和一致性、投资项目遴选及决策是否高效、招投标程序及合同变更是否公正透明、争议解决机制是否通畅便捷。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值得我们借鉴。
在对非投资方面,投资环境问题,至关重要。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国家是世界上公认的腐败严重的地区,也是投资环境最糟糕的地方,外方进入非洲投资,情况比想象要复杂,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风险外,尚有不少难以预测的制约因素。所以,投资环境成为制约外国实业家跨进非洲大陆的“瓶颈”,同时也是进入后“水土不服”的原因。
中国人一直崇尚《政治经济学》,中国新闻联播是中国商人必看的节目,获取中国国内行业的支持,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获得中国国内总工厂的支持,所有的这些,可以让您在非洲政府支持上,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总部支持,解决非洲人力资源难题
在非洲,如何快速获取新技术?如何快速培训非洲员工?如何在非洲人员紧缺时快速解决生产进度?……所有的这些,离不开中国总部的支持。
在非洲,不能忽略的是当地的劳动者素质。在非洲投资就离不开当地的劳动者,毕竟训练有素的劳动者才是企业规划和构想得以落地的基础性条件,否则这些构想就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于历史、文化、国情的不同,非洲劳动者有独特的群体特征。中国企业必须适应这些特征,同时扬长避短,才能最终获得收益。中国企业如果要在当地扎根发展,可考虑与当地政府携手对壮年劳动力进行统一、集中培训,为这些培训提供模具、教材和适当的经济帮助,这样才有可能收获大量合格的劳动力,充分发挥当地的人力资源优势。
当地基础设施不容忽视
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决定您的供应链是否可行。中国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对地方经济繁荣程度有关键性的影响,这一说法在非洲也同样适用。交通、电力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良好,那么该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非洲大陆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3%,但其铁路总长度占世界铁路总长的比重仅为7%,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密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10,50%左右的国家电力严重缺乏,40%的非洲居民缺乏安全饮用水。考虑到非洲的实际情况,私人资本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作为投资的重要考量指标。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给出相应的建议供参考。
毋庸置疑,非洲许多国家确实存在投资环境很不完善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裹足不前,也应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以及这些现象下隐藏的巨大的商机。
近年,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赴非投资,说明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将工作做到了前面。若等到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完全成熟后再去投资,商机早就消失殆尽了。
(撰稿人:阿峻,鸣谢一跨国连锁工厂非洲拓展部曾先生提供素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s/9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