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3月24日援引美媒报道,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内阁已经对全国的外资企业下了“死命令”——要么按照该国本土化法律,4月1日前将至少51%的股份转给津巴布韦黑人公民,要么关张走人。
报道中提到,这一决定是当地时间23日做出的,由津巴布韦本土化部长朱奥(PatrickZhuwao)宣布。
朱奥对媒体表示,内阁的做法是为了确保本土化法规得到贯彻,同时帮助改善津巴布韦黑人的经济状况。
“这一决定会影响所有的行业,这个决定就是告诉你,当心,你必须遵守法律,如果你不遵守法律,那就让企业自己来做决定。我们会将这交给企业来决定,他们必须决定他们自己要不要守法……如果我是一家企业的股东,我现在会要求管理层说,睁开眼看看吧,我会对董事长提问,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守法?”
津巴布韦本土化部长朱奥(PatrickZhuwao)
朱奥是穆加贝的外甥,被认为是当下津巴布韦的实权人物。同时,朱奥还是一个富有的商人,生意遍及从农业到移动通讯的诸多领域。
一些经济学家质疑说,这样可怕的政策会让潜在的投资者视津巴布韦为畏途的。
可是,在新闻发布会后,朱奥却对记者宣称,这个国家并不需要任何外国的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并不是津巴布韦经济的唯一解决方案;那些认为这个国家迫切需要外国直接投资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我们经济其实更需要的,是效率、生产率和更高的产出水平,尤其是,你会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即我们得到了5亿万美元外国直接投资,但是贸易赤字却有29亿美元。这就是问题所在。”
朱奥宣布的这一内阁决定受到了前财政部首席经济学家马尼昂尼亚(MasimbaManyanya)的批评。马尼昂你亚指出,在国际货币基金刚刚结束津巴布韦的职员监管项目时,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简直是令人震惊。
他还补充说,由于国家经济的崩溃,绝大部分津巴布韦黑人根本就没有资本去入股那些企业。他认为,这样的做法只能让津巴布韦已经严重失调的经济病入膏肓。
不过,目前记者未能获得津巴布韦工业协会和津巴布韦国家商会对此事的评论。
此前,据新华社2月22日报道,津巴布韦矿业部长沃尔特·奇达夸(WalterChidhakwa)当天在首都哈拉雷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在马兰吉地区作业的六家矿企未能成功与政府续签开采证书,根据法律规定,这些企业无权在矿区继续作业,政府要求这些企业限期清理资产并从矿区撤出,强行整合外资。
奇达夸说,津政府去年成立的独资企业津巴布韦联合钻石开发公司将接手开采工作。该公司拥有对津境内所有钻石矿的开采权,有意向的企业可以与之洽谈合作事宜。
早些时候,津巴布韦政府还驱逐了马尼卡兰省Chiadzwa地区的所有钻石企业,查封了矿场,造成成千上万人失业。津巴布韦政府称,这些企业存在注册不当问题,其中一些拒绝加入为规范采矿行为而建立的一家国有企业。
去年11月,据津巴布韦华人网报道,奇达夸表示津巴布韦Chiadzwa地区钻石矿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过去的5-7年中在该矿区进行开采的公司都没有进行勘探,这才是所有公司问题的根源。他表示津矿业部已经审查了所有的监管问题,发现马兰吉地区所有的矿企执照将过期,而且他们也没有表现出想付费续签。
在津华商受影响严重
其实,津巴布韦已经推行了数年本土化法规,但由于与现实环境严重脱节,始终没有特别大的进展。类似这样的“最后通牒”,此前津巴布韦政府也曾宣布过,对很多在津华商而言也忧心忡忡。
据该报道估计,在津巴布韦内阁的新决定之下,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当属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人在当地的经营活动。据中国大使馆提供的数据,目前已经有超过1万名中国商人在津巴布韦经商和生活。
近年来,中津两国贸易快速发展。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10.2亿,年11.02亿美元,年12.4亿美元。我国对津贸易一直保持逆差趋势。我国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金属制品;主要进口烟草、矿产品、棉花和动物皮制品。
自年起,津巴布韦已成为中国在非投资的热点,连续三年成为对非投资前三位的国家,其中年在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4.6亿美元,年6.02亿美元,均列非洲国家首位。目前,有多家企业从事工程承包业务,主要涉及通讯、水利、电力及房建等领域。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介绍,年,津巴布韦颁布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案,要求在津所有企业中,津本地人所占股份不少于51%,外国人和白人拥有的企业必须将51%的股份出售给当地黑人或政府,新投资企业必须为本土人预留51%以上股份才能获准经营。年,津巴布韦通过《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法案》,成为国家法律。年颁布本土化和经济授权(总)条例,之后陆续出台矿业、制造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行业的实施细则。
不过,这些法案公布后,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对;到目前为止,法案也经过多次修正,期间也因多方反对而延期。众多在津巴布韦的外资企业也希望争取更多的“让步”,他们一直在推动津巴布韦政府对本土化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修订,尤其以涉及采矿业和农业方面的本土化形势最为严峻。
早前相关采访
国际在线曾在年1月,采访时任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经商参处参赞韩兵,针对津巴布韦政府表示要在年新年伊始严格执行本土化与经济授权法一事,韩兵参赞认为,中国商人应该理解并尊重这一法律,保证当地人的利益也是为了保证自身的长久发展。
年,津巴布韦出台本本土化与经济授权法,规定在津投资资产价值50万美元以上的非本地企业应将不低于51%的股份或股权出售给津巴布韦本地黑人。该法还规定零售批发、交通运输、粮食和经济作物初级产品生产、房地产代理、奶制品生产、美容美发等14个行业为只允许津巴布韦本地人经营的保留行业。年元旦之前,津巴布韦政府表示要在新年伊始严格执法,没有按规定转让51%股权并获得本土化证的外国企业将被处以罚款或4个月以下有期刑期或两罚并举。
韩兵认为,津巴布韦政府的本土化政策与这个国家的革命历史有关,同时这一法律也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独立性,虽然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这一政策有待商榷,但既然出台了这一法律,中国投资者就应该尊重并遵守这一法律。
“这个和民盟的执政理念有很大关系,民盟是一个革命党,靠武装斗争夺取的民族独立,这个政党的革命性很强,执政时也是革命的执政理念。在经济领域搞本土化是为了把经济主权掌握在黑人手里。这种限制外资在合资企业里的比例不是津巴布韦一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这种限制,它有它的道理。”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推行激进的土地改革之后,长期受到西方制裁,经济不断下滑,而在穆加贝“向东看”战略的主导下,中国已成为津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和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在津巴布韦从事经济保留行业尤其零售业的外国人主要来自中国。韩兵认为,中国商人在津巴布韦做生意时应具有双赢的意识,支持本地人的利益也是在为自己谋求长远利益。
“零售行业、受保护的行业门槛比较低,一般的人不需要太多资金就能进来,对生存能力比较差的当地人来说是比较容易获得生存的行业。我们从外地进来,如果和当地人争,当地人肯定是争不过我们,长期来讲,这对外国投资者不利,因为如果引起当地人不满,投资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来这里投资不是光为了自己赚钱,还要考虑共同发展的问题。我们来也是为了帮助当地人发展,如果当地人发展起来了,蛋糕做大了,中国人也会获得利益。如果当地老百姓生存都有问题,我们也开展不了业务。
目前,津政府仅允许年以前进入保留行业的外资企业在转让51%的股份之后继续运营,而此后很难再允许新的外资企业进入保留行业。在本土化政策之下,想继续从事零售业的中国商人该如何应对呢?韩兵参赞建议,中国商人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利用自己的资金与货源优势,与当地人进行合作经营。
“商店不让外资开的话,完全可以商店让当地人开,当地人缺少的资金、缺少的货物,你作为合作者给他提供,给他销售,中间的利润给他们,不能什么都攥在手里。”
韩兵参赞还建议中国商人认真研究本土化政策,不要想当然。比如当年针对矿业的本土化政策,虽然说外国企业持有股份不能超过49%,但认真分析政策之后会发现,外资实际上是可以占到一半以上的股份。而对于保留行来说,虽然不让新的外资进入,但本土化法也指出,只要获得本土化部认可,有些案例可以得到豁免。韩兵参赞认为,在本土化问题上,两国的经贸合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本土化政策从年颁布到现在3年时间里,大家都对本土化政策有各种议论,但是并没有因为本土化问题出现大量的撤资、大量企业关闭,相反,在本土化政策下,还有新的企业进入,当然如果没有本土化,新进入的企业可能会更多,我想零售业也会这样。”
自从津政府规定本土化的最后期限之后,前往办理本土化证的中国商人不断增多。据北方商会负责人管先生介绍,商会出面已经为几十名华商办理了本土化证,办证过程较为顺利,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艰难。对于已经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并且在年法规出台前进入保留行业的外资企业,经评估合格后缴纳美元手续费,未取得永久居住权的最多将缴纳0美元手续费。
稿源:观察者网综合新浪财经、津巴布韦华人网、国际在线
------------------------------------
行业交流、合作请加
投稿请发至:news
padnews.cn芯智讯官方交流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