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我刚开始阅读一些关于非洲的书籍的时候,就很想能写一篇文章,关于法国对其非洲前殖民地国家的影响和控制。有关这一个话题的英法文论资料汗牛充栋,中文资料却是少之又少。这一话题可以从旧殖民时代法国人是如何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diviserpourrégner),软硬兼施征服大半片非洲说起,说到五六十年代殖民地独立浪潮中,法国人如何假仁假义阴谋算尽维护自己的宗主国利益,直到今日法国人依然视非洲为后花园(chassegardée),如何在此翻云覆雨,还可以说到二十年前著名的卢旺达大屠杀,法国人(伙同比利时人)如何亲手催化出这出二战之后人类最大的悲剧,并且在悲剧发生之后如何逃避责任。这些话题涉及太广,我当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还细述,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当时我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终还是来了非洲工作,几年之后我身临科特迪瓦常驻,也去了不少的西非法语国家,积累了一点实地经验,现在回过头来,可以从科特迪瓦这个很小的角度,来说说法国当下是如何通过军事、政治和经济在非洲前殖民地国。
我们可以先看两张谷歌地图:
上面这张谷歌地图显示的是位于科国经济首都阿比让东南全国最大的机场,仅仅在机场西边不到2公里的距离,便是法国人驻扎的军营,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French43rdBIMA,BIMA是BataillondInfanteriedeMarine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大概是海军陆战队的意思。
第二张地势图还是阿比让,阿比让市中心海拔最高点,也就是图中我用红色圈出来的那一块,谷歌地图上标注的是UnitedNationsOperationinC?tedIvoire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行动总部,山脚下就是科国总统府和国家各部委。这里的Operation指的是年联合国介入调停科国内战的军事行动。行动任务早已完成,科国政治局势也早已稳定,而行动总部却保留了下来。毫无疑问,这里所谓的联合国部队以法国人为主。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城市最重要的地点:机场与制高点,都在法国军队的重兵之下时,这个国家还能有什么理由不对法国人俯首帖耳。大清帝国当年再积贫积弱,再任人鱼肉,大概也很难想象北京城的景山上被外国人架着几门大炮的场景吧,真要那样估计连号称奴性最强的中国人都要揭竿而起了。
但是对于炮口正对之下的科国总统瓦塔拉而言,法国军队的驻扎是威胁或许更是保障,这位法国人的女婿的政治生涯从头到尾都深深烙着法国的印记。年,瓦塔拉从以法国人半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裁位置上,一跃成为科国总理,时任总统是把戴高乐称作父亲的科国独立之父博瓦尼。年之后瓦塔拉又自筹军队,割据科特迪瓦北部地区,与时任“民选”总统巴博北南对峙,一时一国二主。巴博自然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是瓦塔拉作为一位穆斯林加邻国后裔的双重少数派身份,能够在非洲这片相当看重宗教与族群的土地上风生水起,与法国人的后台撑腰显然是密不可分。其中年,法国人的独角兽部队以复仇为名,直接炸毁南方巴博政府空军三分之二的飞机。年萨科齐上台后更是加紧了对瓦塔拉北方政权的支援,对北方提供各种贸易优惠,并委派多位官方色彩浓烈的顾问进行直接辅佐。年,瓦塔拉终于在法国人的各种助攻之下问鼎总统宝座,巴博则在自家中被法国武装部队逮捕(虽然最后冲入巴博卧室中的是瓦塔拉的北方军队),至今囚禁在海牙监狱之中。就职总统的第一年,瓦塔拉九次造访法国。这是一个在非洲典型的法国人如何保送特定人选上位的故事。
图是瓦塔拉与他的法国妻子在法国举行的婚礼,萨科齐和Bouygues总裁等成群法国政商界显耀出席。瓦塔拉曾经对媒体表示,如果他能有五六位真正的朋友,那么萨科齐算是一位。
当一个国家因为内乱而产生人道主义危机时,我们当然赞成国际干预,因为人权高于主权。但是当正义与邪恶的分界还尚未那么明显,特定某国的干预又总是带有过强的目的性,过分偏袒一方,甚至一国的内乱之源就是国外势力时,我们不得不警惕并质疑这些干预的实质目的。
科特迪瓦的情境也并非孤例,事实上在科国持续了数年的巴博与瓦塔拉之争也代表着现当代非洲典型的两股政治势力之间的角力,一个是代表民粹主义独裁专制的本土强人,一个是相对文明但受西方控制傀儡政客。到了目前为止,除了津巴布韦的穆加贝以外,第一类的势力基本上已经被消灭殆尽。
政治护航之下,法资企业在科特迪瓦的发展自然是顺风顺水,从低到高无孔不入把控着科国的各行各业。科特迪瓦全国电力公司CIE,法国人控股;全国自来水公司SODECI,法国人控股;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公司Orange,中文叫做法国电信;全国最大的物流运输公司Bolloré,法国公司;全国最大的基建公司Bouygues,法国公司;全国最大的石油公司Total,法国公司;全国最大的饮料公司Solibra,法国公司;全国最大的可可豆公司SACO,法国和比利时合资公司。偌大的科特迪瓦,连水电这些最基本的行业都是控制在法国人手上,遑论什么经济的独立呢?法国人又怎么会容许本土民族企业威胁到法国公司的垄断地位?
同样,法国也不会允许近年来大量入驻非洲的中国资本插手其前殖民地的业务。中国在非洲最大的需求是矿产资源,也已成功进军诸多非洲国家的能源采矿行业。但是在西非法语国家这里,基本上是找不到中国人的大矿,原因自然是法国人在背后作祟。
通过开公司赚当地人的钱还只能算是初级殖民水平,法国人更精明也更凶残的方式,在于直接通过货币系统钳制西非国家的经济命脉。众所周知,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西非八个法语国家,使用共同货币西非法郎FCFA。负责该货币发行的西非国家中央银行,每年都必须把所吸收存款的50%(年之前是65%)作为准备金存入法国国库,美其名为资本准备金,另外20%作为预留负债偿还款也必须固定在账上,说的直白点,这一政策相当于西非国家每年所得的收入的70%上缴法国人保管,而非这些所谓的主权国家可以自由支配的,想要花自己的钱还得先看法国人的脸色,甚至有时候缺钱还要向法国其他银行进行高利率的商贷。我实在是看不出来这样的制度有什么根本上的合理性。非洲国家都已经那么穷了,每年全国上下也就挤那么点存款出来,还要被如此巧作名目敲骨吸髓,殖民者最丑陋的嘴脸真的是两百年未曾改变。当然了,大多数普通的法国人是不会知道这些的,大多数的西非本地人也不会知道这些。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在黑非洲的法语系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早已被英语系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英语系国家中蒸蒸日上者有如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博茨瓦纳,甚至有在大屠杀之后因对法国人恨之入骨而把官方语言从法语改成英语的卢旺达。法语系国家中则有不少像乍得、尼日尔、中非这样在全球任何一个榜单上都敬陪末座的难兄难弟。事实上,在非洲近50年来发生的67场政变中,多达45场是发生在法语国家。政治的不稳定加上经济发展的滞怠,法国人的恶性干预显然难辞其咎。
文章写到这里,我实在是忍不住要谈谈中国的外交。无论贵党和政府在对内问题上犯下过何种错误甚至罪行,但是我们都应该看到中国人在近三十几年的国际舞台上扮演的基本是小绵羊温良无害的角色,且不说几乎未曾向境外派遣过一兵一卒,就连表一个态都要殚精竭虑不引起别国的注意。毛以后的几代领导人在国际问题上采取的都是不作为政策。今日中国在海外事务上依然遭到西方主流舆论不断的攻击甚至诬蔑,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甚嚣尘上。英国金融时报曾经援引尼日利亚央行行长的话说:“中国人从我们这里拿走初级产品,然后把制成品低价卖给我们,这正是殖民主义的实质”。这种逻辑居然从非洲人口最多国家的所谓央行行长口中吐出,并且能够在金融时报这种等级的媒体上发表,实在也是够拼的了。如果要我来回应,你们欧洲人曾经把人家抢了个底朝天,现在枪还架在人家脖子上,居然还来谴责中国人卖便宜商品给人家。根据相关民调数据以及我的亲身经验,中国至少在西非是广受欢迎的。中国对非洲各种投资或援助虽然不可能像官方所宣称的不附带任何条件,但是相对比前欧洲殖民者,中国人对非洲当地所带来的利益绝对是远超过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承认过:如果没有非洲,法国就会沦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希拉克的前任密特朗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没有非洲,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就没有法国的位置。我们可以理解,作为前宗主国法国在非洲保有某些特殊的利益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保有必须要以双赢为前提和目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很可能是如法国学者Verschave所讲,法国人在非洲的阴魂不散,成为了阻碍非洲法语系国家发展的最大因素。我现在也越来越倾向赞同这一观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