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大象”,前几日,云南的北上象群火到了日本,各个电视台大阵仗报道,欣赏象群的可爱之余,日本观众也发现了一个礼貌亲切、环境和谐的中国。
不仅近邻日本,主要西方国家也开始摘下有色眼镜,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来认识全新的中国。
下面我们简要盘点七国集团媒体报道象群迁徙的手法。
美国媒体:承认中国保护成就,侧面描写民众感情“中国的流浪象群正在成为国际明星。”上面那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美国广播公司转引美联社一篇文章标题。
“全球主要媒体都来记录大象们的旅途。Twitter和Youtube上也充满了象群各种有趣的视频,就在昨天象群睡觉的图片吸引了2亿次的观看。”文章还提到“大象得到了最高级别的保护,即使自然栖息地缩小,它们的数量也会稳步增加,(官方)要求农民和其他人在遇到它们时尽量保持克制。”《华盛顿邮报》更确切地引用了大象保护的成就:“经过20年的保护,西双版纳和两个邻近地区的野生大象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头左右。”此外《华盛顿邮报》也侧面描写了中国民众对大象的感情——“整个国家在为这个15头亚洲象的家庭而着迷,而且试图诱惑他们回到原来在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纽约时报》的一篇《15头中国大象正在向北长征,没人知道原因》也进行了详细报道。文章引述道,“也许它们是在找更好的食物。也许它们迷失了方向。也许它们只不过是在探险,而且玩得很愉快。”纽约时报还记述了这样的细节:周四,在昆明附近一个村子的居民为大象准备了一车又一车的玉米秸秆后,“北迁野象自助餐备食现场"的主题标签在微博上走红。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拿出了更专业的报道,他们采访的大象专家推测,大象迁徙可能与三个S有关,安全(Safty)、食物(Sustenance)、和性(Sex),猜测它们可能因为一些社会因素及生殖机会而进行迁徙。一下子就非常接地气了。英国媒体:选摘中国网络段子,开始换位思考近期在中国频遭到负面评价的BBC也取下了自己的滤镜,还搬运了中国社交媒体的段子:“这些动物可能想参加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他们有点早,因为它要到十月份才会开。”根据笔者的了解,今年英国最为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qz/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