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财经:猪可以逆转中国通胀趋势吗?
在四季度的投资策略会上,我分析并总结了对未来几个季度的展望,那就是-通货膨胀压力和路径是大概率事件,原因有三个:疫苗落地、货币供给和经济恢复。
不过最近的中国CPI数据一出来,然后不少分析师(甚至包括著名的Zerohedge)又开始摇摆了。先看一下数据:
1)根据NBS数据,11月份,中国CPI同比增速变成负值(-0.5%,前值+1%);年10月来的第一次。
2)过去一年里,中国PPI同比增速也一直是负值的状态。
3)这意味着,按照官方统计数据,在时隔11年之后,中国正式陷入通货紧缩(见下图)。
是的,你没看错。虽然今年以来铁矿石暴涨、铜价暴涨,粮食价格也大涨,但统计局数据却显示,中国陷入了通缩。因此,不少分析师就说:连CPI增速都变成负值了,而PPI的增速,在最近连续两年时间里,要么在0附近,要么就是负值,这是典型的严重通缩啊!
所以,就有人高呼,货币宽松政策要加大放水力度,要为经济保驾护航。
既然是宏观数据的解释,我再举另一组数据-人民币的广义货币量M2和其年化增速:
1)年1月份,M2=42万亿元,年增速为19%;
2)年1月份,M2=63万亿元,年增速为26%;
3)年1月份,M2=万亿元,年增速为13%;
4)年1月份,M2=万亿元,年增速为9%;
5)年1月份,M2=万亿元,年增速为8%;超过美国+日本之和,也超过美国+欧洲之和。
6)年11月份,M2=万亿元,年增速为11%。
再换个简单点的数据来比较:
1)过去13年里,M2扩张了万亿元,净增%;
1)过去3年里,M2扩张了45万亿元,净增26%;
3)过去10个月里,M2扩张了15万亿元,净增7.5%。
这样体量和规模的货币供给扩张速度,如果有人非要告诉你说,中国其实处于通缩中,你要相信了,那就是你活该倒霉。
在四季度的策略报告里,我还提到从年下半年以来,很多的化工产品都开始暴涨,而且不到半年时间,多数品种的涨价幅度都在50%以上,更是有一些品种的涨价幅度,接近%。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业产成品涨价不是上游产商想要提价,而是因为订单和需求太多接不过来,不得不提价(经典的经济学供给和需求曲线)。
草根调研的结果是,因为疫情影响,国外的很多化工企业停止了生产,而市场上很多下游厂家又急需这些东西,比如防疫的口罩;日常的衣服,办公纸张油墨;机器的控制开关以及电路板的生产,都与此相关。要知道,这些化工原料很多与原油有关,而今年上半年原油价格暴跌,现在也还不到每桶50美元,因此按道理来说,这些化工原料价格根本不应该出现涨价的。
有一点是明显的,上下游的价格会传导的,如果这些化工产品都涨了这么多,那么过不了多久,就一定会传导到中下游其他行业和整个经济系统里去,只是时间的早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ltonFriedman(米尔顿·弗里德曼)说过:Inflationisalwaysandeverywhereamonetaryphenomenon。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时间,通货膨胀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
的确也有很多人找出各种解释,来论证为何通胀率一直起不来,但我要说的是,几百年的经济学实证研究和诺贝尔奖,还没有出现一套新的理论框架证明MiltonFriedman这一套是错了。
不过,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sheetrecession)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RichardGu(辜朝明)在《大衰退年代》TheGreatRecession:TheOtherHalfofMacroeconomicsandtheFateofGlobalization》中提到,弗里德曼关于通胀是货币现象的论点有很大缺陷,那就是没有考虑货币乘数问题。辜先生以大量分析数据和日本为案例,说明日本这么多年没有通胀,除了日本货币供应现状特例(即人部门贷款总量看做日本的货币,就是30年没有增加。但是,如果你按照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日本货币增加了16倍!),还有日本贷款人的剧减(M2创造能力下降)和日本政府采用积极财政政策(政府替大家花钱)等因素有的内在关联影响。
根据MiltonFriedman对货币扩张与通货膨胀的研究:
1)在美国,通货膨胀一般出现在货币增发之后的12-24个月。这也是美联储利率决议发生作用的大概时间区间。
2)根据对中国-年间M2、M1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一般出现在货币扩张之后的6-12个月。
那么,为何中美经济之间出现这种通胀传导上的时间上差异呢?部分是因为:
1)长期以来,美元币值相对稳定,所以美国的老百姓对于货币增发的感受没有那么深刻。换句话说,由于货币-物价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链条传导比较缓慢,因此从印钱到通胀需要较长的时间。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民生大众对货币增发和通货膨胀的敏感度普遍较高。因此从货币扩张到物价上涨之间的链条会被缩短到12个月左右。
3)在其它新兴市场国家更是反应剧烈。像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在通胀最严重之时,货币还没印出来,手上的钱就已经贬值了,这是因为预期。-年间到国民政府法币和金圆券时期,也是这样。
总体看,中国CPI与狭义货币M1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一般在M1增速变化6个月之后,CPI就会有反应。CPI与广义货币M2的关系,则会略略滞后一些,但最迟也一般不会超过12个月。
不过,由于中国近年来的生产力不断提升,社会物资供给也是极大丰富,加上人民币M2增速相比以往有大幅度下降等原因,人民币的信用得到不断增强,所以货币扩张之后,通货膨胀的滞后时间也开始延迟。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支付的迅速发展,中国的CPI与狭义货币M1的关系,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密了。
但是,只要货币供给速度在加快,通货膨胀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回到统计数据上,先看一下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增速:
1)自年开始,中国经济整体进入去杠杆时间,此后中国的M1和M2增速都迅速下降。
2)狭义货币M1的增速从原来的15-25%,一路下降至接近于0。
3)广义货币M2的增速,也从原来的10-13%,一路下降到8%左右。
而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在过去3年多来一直都在下降,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货币扩张减缓对通货膨胀传导的影响和表现,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从年2月份起,中国狭义货币M1的增速再起,从0反弹到了5%以上,并且一路上涨。到今年11月份,M1增速已经达到10%。
相对应的,广义货币M2的增速也从3月份开始的8%迅速上涨到10%以上,并且此后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见上图右下角蓝线)。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今年3月份到11月份,整整8个月过去了,中国的CPI数据不仅没有上涨,甚至还出现了下跌。后者只能说,猪八戒确实神通广大,以一猪之力,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拉抬中国的CPI数据,又在11月份,打压中国的CPI数据。
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仅仅一头猪而已,它能逆转中国因货币增发带来的通胀趋势吗,或者我们自问几个问题:
1)一只猪可以逆转过去3年45万亿元的货币增发么?
2)一只猪可以逆转过去10个月15万亿元的货币增发么?
3)一只猪可以逆转狭义货币M1增速从0反弹到10%的动能么?
4)一只猪可以逆转广义货币M2增速从40年来的低点反弹的力度么?
我的看法是,一只肥猪,肯定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因此不要相信什么通缩之类的判断。根据实证数据、历史经验和逻辑判断,接下来2-3个季度之内,中国的通货膨胀必然如期到来。
(花生余??,18/12/,维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yingy.com/jbbwmj/7179.html